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小说学习

时间:2022-09-23 07:37:33

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小说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课堂想要高效,就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变教室为学堂。学习不同体裁的文章,学法也应各异。这两年里,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小说学习是我深入思考、探索的主要方向。在《甜甜的泥土》《父母的心》《窗》和《范进中举》等小说教学时,我探索并总结出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小说学习流程。

在小说教学时,我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注重学法指导。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基础,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

课前,请学生借助导学案认真预习课文。这样的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避免浮躁。

课堂上,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小说教学设计具体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高效课堂要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始。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前查阅到的作家资料,共同为作家建立一份名家档案(提示:可从性别、籍贯、创作经历、代表作等方面着手)。学生资源共享,执笔速写之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成果,我适当点评并总结。这样导入,既能检查学生课前对作家的熟悉情况,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更为后面的学习奠定愉悦的情感基础。

2.互查预习,积累字词:以小组为单位,以提问解答或默写竞赛方式(小组内一对一互查)互相检查预习导学案中提出的字词积累情况。组内互查预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出示学习目标,自主合作学习: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喜欢阅读小说,为了使学生阅读兴趣更强烈、更持久,做到自主学习,有所发现,我注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读书。将了解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与学习写作方法作为目的,借助多媒体出示以下学习目标:记住一个故事――默读文章,复述(概述)故事:感知一个形象――品读文章,探究人物:学习一种方法――研读文章,学习写法;收获一点启示――再读文章,明确主题。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完成学习任务,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

学习知识不是继承“遗产”,没有学习过程,就无法真正成为知识的“富翁”;离开了学习的体验,不能称其为真正的学习。所以,我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视个人能力,独立思考,尽力完成上述学习目标。如有难度,与本组其他组员讨论,讨论时,我会提示同学们先一对一讨论,如还不能解决,再提请组内讨论。

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过程中,我通过巡视,注意观察,根据学生合作交流情况,适时给学生方法指导:指导学生用复述法或概述法记住故事,用圈点勾划法分析人物形象,用讨论法学习写法,从而领悟文章的主题。

如在“感知一个形象――品读文章,探究人物”的环节学习中,我会提示学生用痕迹读书法在课文中圈、点、勾、划,给出勾划提示――人物描写方法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在品读文章细节中分析概括人物形象。在“学习一种方法――研读文章,学习写法”的环节中,引导学生一文一得,比如在《窗》一文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掌握“先蓄势后陡转”的写法;在《甜甜的泥土》和《范进中举》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习对比的写法。

4.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拨与评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我会根据学生的发言,或针对性点拨,或补充完善,或评价鼓励,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时引导其他小组给展示小组适当评价,鼓励学生们形成个性化的评价。这样既有师生互动,又有生生互动。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因为每位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学习体验与收获都不一样,所以在课堂结束之前可根据自己独特的学习感受先组内,后班上,畅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作业布置两到三题,学生视个人能力与喜好选一题或两题完成。这样分层布置作业,不仅尊重学生个性,而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新课程环境下,学生掌握学法比学到知识更重要。在学生以小组合作模式学习小说的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用方法去收获知识,用真情去感受经典,用慧眼去发现人生。

上一篇:浅谈FX2n―1PG的定位控制 下一篇:语文课堂正能量――评价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