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一个有文化自觉的语文教师

时间:2022-04-02 05:10:00

争做一个有文化自觉的语文教师

细探“文化自觉”的概念,一般都将费孝通先生1997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开办的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研讨班上的讲话作为“文化自觉”名词的出处。费老提出的“文化自觉”的定义,我认为是所有解读中最恰当的。他认为,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认识。

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学文化,一个教师站在课堂教学的圈子里,其教学一定是“文化的”“历史的”,任何割裂传统的教学肯定是割裂了文化,对文化缺少充分认识抑或缺少自知之明,那么,教学肯定会走偏方向。同时,一个教师一定要对教学文化的发展有正确的认识,要摸准脉络,这样,教师才会应对新时期的教学,顺应新的潮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本身的觉醒及其对学科文化的感悟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动力。要做到文化自觉,每一位教师应当具有如下几个自觉意识:

一、读书自觉

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假如不能自觉地理解民族的文化,就不可能让自己在教学中有文化自觉的可能。换句话说,做一名有文化自觉的教师,首先要有文化基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民族文化、学科文化及教学文化的历史及其走向。要达到这一点,读书是必不可少的。如《学记》与《论语》是古人关于教学的精辟理论,读与不读,在现代教学中就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新课程理念中一些“新”的名词术语,仔细推敲,都可以在孔老夫子的论述中找到影子。

教学需要备课,但备课时仅仅盯着眼前的一课,要想让这堂课精彩是不可能的。在教学中,有机会一定读相关书籍已成为我的习惯,也是我想成为一个有文化自觉教师的原动力。教学《答谢中书书》前我读完了《陶弘景传》,教《记承天寺夜游》认真读了林语堂的《坡传》,短短不足百字的文章要以这么大部头的著作来填底,看似亏了,但当自己在教学中,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游刃有余时,学生在短短的文言文中领悟和感受祖国文化感染力时,就会觉得这样做是值得的。最近为了教学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我读了六本相关书籍,张岱本人的著作《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张岱散文选集》当然是必读,别人的评论也要读,如张则桐的《张岱探稿》、胡益明的《张岱评传》,外国人的相关作品也要拿来看看,如美国人史景迁的《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我也认真读过。这样对教学中如何把握这个雪的世界与张岱其人是十分有益的。

读书促进文化自觉。当一个教师怀着一颗被“牛虻”、克利斯朵夫等形象触动过,被泰戈尔、徐志摩的诗意浸润过,被余秋雨、周国平的哲理文字熨服过的心走进课堂,那时教师的语言一定能产生直达学生心灵的震撼力。

当然读书不是功利的,也不是应付备课的,而是出自内心的需求。如果说文化自觉唤醒生命,那么读书就能促进文化自觉。学会读书,把文化安顿在心里,成为人一生幸福的储蓄。这样我们所说的成为一个有文化自觉的教师才会成为可能。

二、传承自觉

有人说,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文化自觉的唤醒过程,高度文化自觉的语文教学是让学生获得全面、健康、和谐而有个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实际上是告诉每一位教师,教师在教学中的文化自觉说到底是在不断地唤醒学生的文化自觉,引导学生在人类文化的海洋中游弋,并获取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的营养。这样,教师和学生正处在教学中的某一历史的坐标上,传承并发扬、创新人类的文化。这种教学行为也可以称得上有文化自觉的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中总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气息,而不仅仅是一些苍白的知识与数据。语文课不用说,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使学生如沐春风。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达观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学生便可以在这些厚重的文化瑰宝之中获取精神动力并作为自己理想人格的典范。如果教师能在文言文传统篇目的教学中,真正以文化自觉的态度进行教学,唤醒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在秦汉文章、建安风骨、盛唐诗文、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学习中,中华民族自成一脉的文化便会得到传承,这是多么可喜啊!

可见,在教学中做到文化自觉,语文教师大有可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地挖掘与发现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聚焦文本,熏染陶冶并深入文本世界,完成学生的体验、感悟和觉醒。

从这个意义来说,“文化自觉”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播。当然这种传播不是机械的,而是对文化的创造,这种创造不是对知识本身的创造,而是在对知识的选择、传授和应用上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既科学又人文,从脑到心塑造人的灵魂。

三、创新自觉

“文化自觉”不仅仅是指文化的传承,还包括文化的创新。语文教学需要持久的创新热情和不竭的创新动力,这就需要不断创新,在文化创新中不断获得新超越。因而文化自觉本身就包含有文化创新。所谓“对文化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认识”就包含了文化创新的成分。

过去在课堂教学中较多地沉醉于教师习得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自身的体验,而今天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就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文化自觉”。学生能发现的让学生发现,学生能概括的让学生概括,学生能尝试的先让学生去尝试。诚如特级教师华应龙所言:“好的教学不是防微杜渐,不是未雨绸缪,而是亡羊补牢,让孩子在尝试之后、体验之后,老师再做一些点拨的工作,或是给他一个方向性的引导。”教师能有这样的“文化自觉”,带给学生的一定是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文课堂中的写作课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既有“义理、考据、辞章”的传统教学,也有“放胆文”与“小心文”的写作指导。但一个有文化自觉的老师也一定不会忽视充斥在当今社会中的网络世界。如何让学生在现实世界中领悟新的文化韵味,同样是值得研究的。我曾指导学生写微博(当然学生的条件有限,我不可能让学生真的去买一部手机来操作),在有限的140字之内,写出有质量的一事一议、生活感悟,或叙或抒或议。如此创新的举动深得学生拥护,学生的积极性可想而知。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需要有“文化自觉”,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让传统与现实交汇,使学生在新的教学实践中深刻感受到课堂文化,从而使课堂教学创新成为文化自觉的行为。于是,我们便看到了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进课堂,把科研方法适度引进课堂,把演讲和辩论引进课堂……一句话,丰富课堂的生命体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本来就是一位有文化自觉的教师应该做的。因而,文化自觉本身就包含着教学方法的创新自觉。

四、职业自觉

“教书匠”向“教研型”、再向“学者型”的转变,为什么很难成型?关键是“文化自觉”的缺失。教师的文化自觉本来就是激发从事教育活动的创造力。教育通过文化传承造就人性、培养新人,教育者的职责就在于以其所领悟与感受的文化智慧与力量去启迪学习者的心智。因而,要胜任教育职责,就需要教育者的文化自觉。

有文化自觉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就十分清晰,从而会有更好的专业自觉。缺少职业自觉和专业自觉的教师,再转型也是不可能的。真正具有文化自觉的教师,才会将教学作为自觉的行为,教学之中会反思,会自我更新并会自觉坚持。唯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此岸”与“彼岸”之间进行创造性的文化联结。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直面生命,需要生命关怀和关怀生命的职业。教师文化就是要唤醒每一位教师关注使命的意识,让教育者体验到幸福并传递幸福。教师的文化自觉使教师真正“醒悟”,使每一位教师会思考自己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学生、关注学生、培养学生。我们应当通过“文化自觉”充实自己,使自己具有优秀的文化品质、鲜明的文化精神、灵动的文化气韵,在教学生涯中真正做一回自己。

上一篇: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艺术 下一篇: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