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时间:2022-09-23 04:48:45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摘要: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让学生学得有趣。

关键词:教育;情感;智慧;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1

教育的真谛在于以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用教师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让学生学得有趣。如笔者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水乡歌》一文时,充分利用多媒体,采用情境教学法,以情感激感,以智慧启迪智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 识字读文 发现诗美

一开始,教师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自制的课件: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水乡歌”三个彩色大字徐徐闪出,轻盈欢快的古典乐轻轻飘来……这样给小朋友创设了一个身心愉悦的学习环境。小朋友面带微笑,且指手划脚,议论纷纷。师生共同读题,出示教学目标。多媒体播放《水乡歌》一诗,师生不知不觉已步入了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

当然,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扫清文字障碍,才能使小学的语文教学“一帆风顺”。接下来我们继续利用多媒体的图声效果集中识字,并通过生字卡片认读、指读、范读、自读生字。而且通过“送生字宝宝回家”、“生字交朋友”、“摘苹果”的方式巩固练习,将七个生字“乡”“条”“河”“清”“片”“首”“活”熟练掌握。

接下来通过教师深情的范读、领读的方式,并结合课文插图发现《水乡歌》一诗的美妙之处:美丽的自然图景,清新的诗歌语言,明快的节奏以及整齐的结构。通过初步朗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紧接着趁热打铁,布置课堂问题:水乡什么多?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师生驾驶着情感的轻舟共同步入了美丽的“江南水乡”。

二、以读促教 共同探讨 体验诗美

(一)读诗

古语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充分地说明了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大作用。尤其小学低年级学生,只有多读,读经典,像《水乡歌》这样优美的诗歌熟读成诵,才能达到积累语言、培养语感、锻造思维、以读促教的效果。我利用多媒体配乐朗读,师生跟读,紧紧围绕“水乡什么多?”这一问题共同学文,并深深陶醉于小桥流水、白帆片片、欢歌笑语、柳暗花明的江南美景之中。

(二)学诗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经老师指导,小组合作讨论,“水乡什么多?”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小朋友个个踊跃举手发言,深深地体验到水乡水多――处处绿水扬清波;船多――飘满湖面飘满河;桥多――东南西北千万座;歌多――大船小船装满歌,歌唱水乡

新生活。并且初步发现了这些美丽自然景物(诗歌意象)之间的联系,且产生了深深的向往之情。一幅美丽的水乡图已深深映入脑海。

(三)画诗

苏轼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说。的确,《水乡歌》就是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然而咫尺天涯。如何将胸中“水乡图”变为手中“水乡图”、眼中“水乡图”?于是我激发小朋友将美丽的水乡图画出来。结果他们争相拿出彩笔,尽情描绘他们心目中的美丽图景。小朋友们很快乐,边画边窃窃私语,俨然就是一个个小画家。其画作充满童趣,各有千秋。我及时进行了鼓励,他们个个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就这样,教学不仅进行了学科间的融汇,而且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因势利导师生合作创造诗美

江南虽好是他乡。而我们身处西北小村,可望而不可即。怎么办?记得有人说过“儿童是天才的诗人”――他们不仅具有超人的模仿力,更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确,紧接着我通过“你的家乡什么多?”这一问题,因势利导,经过师生讨论、交流,发现我们家乡山多、人多、路多、牛羊多、洋芋多、野草多……答案真是五花八门。小朋友个个兴致勃勃,思维敏捷。用自己的慧眼发现着身边美丽的山村图景。经小组讨论,最后我们决定选择一组图象:山、路、羊、风,并模仿《水乡歌》一诗,共同创造出我们自己的诗歌――《山乡歌》。现摘录如下:

山乡歌

山乡什么多?山多。千座山,万座山。大山一座连一座,处处花草飘清香。

山乡什么多?路多。东一条,西一条。东西南北千万条,出门就要把路走。

山乡什么多?羊多。千只羊,万只羊。群群白羊如云朵,爬满山坡占满梁。

山乡什么多?风多。东南风,西北风。东西南北改革风,吹遍山乡新生活。

虽然诗歌在逻辑上还有一定的欠缺,但它将我们身边最熟悉的事物诗化,饱含着师生的一片深情。而且,师生在教学中体验到了成功、快乐以及美的享受,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即教师要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环境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情境中快乐的学习。

上一篇:浅谈小学阅读教学 下一篇:谈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