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时间:2022-09-23 04:24:51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重要性

(一)良好的区域活动材料是启迪幼儿智慧的金钥匙

材料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在区域活动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儿童可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得到什么样的发展,所以要精心设计并慎重选择投放材料,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物质材料发生作用,从而进行有目的的探索。如在“建构区”的“我的房子”这一活动中,幼儿在建构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挫折,然后经过观察、思考、反复建构,直到成功为止。在这过程中幼儿的判断智力、完成任务的耐心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各式各样的房子完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有的小朋友一次不但能建构出房子还能建构出围墙、家里的小家具等等,那种成功后的喜悦更是不言而喻了。

(二)丰富的区域活动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动手兴趣

蒙台梭利提出“有准备的环境”这种教育主张,认为儿童的身心是在外界刺激的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人对环境自然、自发的活动。对幼儿来说,产生动手欲望的主要因素是他们对活动材料的兴趣。如在进行粘贴装饰游戏中,有彩纸粘贴、报纸粘贴、毛线粘贴、棉花粘贴、纸团粘贴等。总之,通过这些丰富的材料,生动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既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又使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操作。

(三)适宜的区域活动材料能促进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

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活动材料,特别是一些半成品材料以及废旧材料,首先可以对孩子进行勤俭节约教育;其次能够培养幼儿动手动脑操作的能力;第三满足了幼儿活动的愿望;第四可以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及成功感。

废旧材料的收集和应用的过程,就是一个向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过程。如搜集妈妈织毛衣剩下的毛线学编织,既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又体验了妈妈织毛衣的辛苦。材料的收集利用,为幼儿提供了发展思维和想象的契机,磨练了性格,建立了自信,使幼儿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从而促进了幼儿独立人格的形成。

二、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活动材料不充足

区域活动材料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实际上,由于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教学任务重、班级人数多、活动场地有限等),教师经常给幼儿提供的是一些简单的、成品的活动材料,在利用自然物品和废旧物品上比较薄弱,使活动材料缺乏探究性、可操作性。同时活动材料单一,不能满足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需要,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另外有些材料的投放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缺乏层次性,使幼儿对教师提供的材料缺乏兴趣,没有发挥区域活动应有的作用。

(二)区域活动材料过多

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包括材料自身应附着多种教育因素。如:穿珠中的珠子可以是有色、有形、有孔、有大小、有质地区别的,且数量充足,以保证幼儿通过对材料的充分操作,获得某些感知和经验的积累,从而促进其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但是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容易让幼儿玩得分心,玩得花眼,一会儿拿这个玩玩,一会儿拿那个玩玩,只学会了拿起一物――摆弄片刻――丢弃――另换一物。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

(三)区域活动材料过于追求精美

精美的材料能吸引幼儿,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这一点无可非议。然而,我们更应注意材料自身是否会有促进幼儿学习、探究等活动的价值,绝不能仅看其外表。如果只是好看,幼儿拿着玩玩,厌之而后弃之,那么,再精美的玩具又有什么用呢?看起来精美的材料,如果不能给孩子提供想像与创造的操作平台,也就失去了材料投放的价值。

(四)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缺乏针对性

有些幼儿教师在投放活动区材料时常会出现这样的偏差:一是认为在其他班投放时很受幼儿欢迎的材料对本班幼儿也会受幼儿欢迎;二是见他人对废旧材料的利用很有创意,于是就照搬到自己班上来;从中不难看出,教师在投放材料时,非常注重他人成功的经验,却没有把材料投放的重点放在幼儿身上,依据本班幼儿的年龄、身心发展特点,做出准确、科学的选择,这显然是偏颇的。

三、区域活动材料应如何投放

(一)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投放材料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如小班幼儿喜欢模仿,社会经验欠丰富,在区域活动中可多提供角色简单、分工明确的娃娃家,有利于培养幼儿交往的能力。在中大班可以玩超市购物的游戏,在活动中锻炼幼儿计数、分类、加减、交往等多种能力。

(二)根据幼儿的兴趣投放材料

古今中外的科学家都非常重视兴趣在孩子身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应注意观察幼儿喜欢什么,然后投放相应的材料。同时,幼儿的发展还存在着差距,各个年龄层次的幼儿其发展状况不同,发展层次不同,发展速度不同,兴趣需要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投放材料应以幼儿为主,要针对本班幼儿的实际年龄特点根据幼儿的需要来投放材料,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通常,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都是教师一手操办,幼儿只是参与者,对材料有陌生感,因此在操作的时候无目的的乱玩,没有秩序,场面非常混乱。因此,教师应该增强幼儿的小主人意识,充分发动幼儿齐动手,让幼儿想主意、收集材料、布置玩具等,使区域活动更具魅力。

(三)根据教育目标投放材料

材料是幼儿隐性的老师,是幼儿认识的中介和桥梁。教育目标可以隐含在投放的材料中,渗透在教师所创设的环境中。当幼儿一旦进入老师所精心创设的环境中,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即可获得某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时要做到目标在前、选材在后,让材料有效地体现教育目标。同一种材料只要运用得当,就能达到不同的教育目标。

(四)根据幼儿健康、安全投放材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说明了安全工作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性。为幼儿提供的材料应无毒、无味、无伤害,因此在活动中投放弹珠、彩棒、纽扣、小豆等,应加强教育,避免不安全因素。比如:收集的材料大部分来源于大自然和孩子,教师就必须注意幼儿的卫生、安全,把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

(五)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这些个体之间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而幼儿教育要允许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学习、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幼儿都体验到成功,从而满怀信心地对待生活,对待明天。

(六)根据幼儿活动的现状投放材料

材料的投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要根据幼儿实际活动的情况,做出调整。如:在拼图活动中,开始时投放的材料就是分割成不同形状的拼板,虽然块数不多(6~12块),但是幼儿还是有困难,达不到活动目标。经过分析与反思,增加了底板,并在底版和拼板上做了相对应的记号(数字、圆点)。当幼儿在底板上能够熟练拼图时,再撤掉底板,通过调整,幼儿达到了活动目标。

(七)根据幼儿创造性的发挥投放材料

在幼儿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材料是活动的物质支柱,幼儿往往会在玩具或材料的启发下产生联想和创造愿望。因此,在区域化学习活动中,我们注意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具有启发性的活动材料,从而解放幼儿的头脑和手脚,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度,使幼儿充分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活动中应为幼儿提供能激发创造欲望的材料,让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在操作中得到锻炼和发展,使孩子能健步走进创造的殿堂。

区域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区域活动中富有特色的材料投放,给幼儿提供了较多的动手动脑、自我表现的机会,创造了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而且又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能使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他们探究的动机,产生自豪感、自信心。可以说材料是幼儿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通过操作各种材料在区域中学习、活动,它更是幼儿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载体。所以在区域活动中要投放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遵循“幼儿感兴趣、有目的、可操作、有层次、能变化”等原则,让每根绳、每张纸、每一个废旧物品都发挥其蕴含的教育价值,为教育服务,为幼儿服务!

上一篇:以“节日活动”为线索让环保教育渗透到幼儿的... 下一篇: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