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发展对策浅析

时间:2022-09-23 03:55:24

企业年金发展对策浅析

中图分类号:[F046.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72-01

摘 要 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包括三个支柱,分别是: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但是现在企业年金覆盖面仍然很低,多数企业对于企业年金并没有深入的了解,企业年金也没有出台统一的税收政策,不能吸引企业。同时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对于企业年金的投资运作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企业年金;替代率;税收优惠

企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保险的一部分,定义是: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制度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在其他国家也被称为:第二支柱、私人养老金、自愿养老保险、职业年金等。

面对退休或达到退休年龄后的劳动生产能力下降,老年人需要维持基本生活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而出现的经济收入不足,仅有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不够的。企业年金相对于其他的两个支柱,建立主体是企业,客体是养老金,对象是企业员工。

我国的企业年金从建立之初,已经历20多个年头。2000年我国企业年金规模为191亿元,2007年末企业年金积累总量累计达到1519亿元,增长近7倍。从覆盖范围来看,2000年全国建立了企业年金的企业约为1.6万个,参加职工560万人。2007年末,全国已有3.2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缴费职工人数达到929万。但是我国的企业年金在覆盖范围、替代率水平以及发展结构上仍然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2007年我国企业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18325万人,企业年金覆盖职工人数占了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的5.09%,而世界上167个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国家的企业年金制度覆盖了三分之一的劳动人口,丹麦、法国、瑞士的年金覆盖率几乎达到了100%,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在50%左右。从替代率水平上看,我国企业年金的替代率约为5%,而在OECD国家,企业年金的替代率约为20-30%。

1 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年金的发展的主体是企业,要求企业及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企业年金。基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利用税收优惠刺激雇主建立企业年金。在企业年金的企业缴费方面的税收优惠,我国目前企业缴费的工资总额4%以内部分可以在成本中列支,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从我国企业年金所设计的20%的替代率目标来看,现行4%的税前列支比例略嫌不足。而国际上现存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形式分为8种,借助字母E(Exempting 代表征税)和F(Taxing 代表征税)的组合来表示,共有八种方式。而国际上现在通用的是EET征税模式。一般规定是,允许企业和雇员从其税前收入中扣除养老金缴费额,并减免养老金投资收益所得税,但对待养老金领取时则像对待其他应纳税收入一样,征收个人所得税。EET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延迟纳税,把本来应该当期缴费的税收延迟到退休缴纳,另外,EET模式中也不存在对收入的双重征税。EET模式并没有绝对的模板,所以在各国实际的基础上可以改造。

2 金融风险防范和能力亟待提高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在企业年金这个巨大的市场之前,保险公司、银行、信托公司等必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了严格控制企业年金的市场化运作风险,应采取两种管理制度:一是不同的管理服务机构的相互制衡制度。二是建立投资管理安全保障制度。鼓励委托专业机构投资者运作,同时对基金投资的金融工具及比例作审慎和适当的规定,并可根据金融市场和投资运作变化适时调整。

在基金投资方面,我国金融产品种类相对匮乏,投资渠道少,投资效益不佳与投资风险并存,一方面大部分基金用于存银行、买国债,投资收益较低。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市场规则不健全,运作程序不规范,一些企业委托金融机构运营,运行风险不可避免,职工的利益难以得到保证。

3 各地区发展不均

从区域分布来看,上海、广东、浙江、福建、山东和北京等地区企业年金积累较多;从行业来看,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主要是电力、石油、民航、电信和铁道等行业,其他行业则明显偏低;在参保企业中,国企占绝大多数,其他企业参与很少。

4 设立完备的信息披露制度

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是日本企业年金成功经验,它一方面通过市场来监管,防范违法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降低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我国企业年金计划的信息披露应该遵循充分性、有效性、纪实性、公开性等原则,要披露的内容包括:会计报表、补充报表、精算报告等。

5 企业年金理事会制度可能成为误区

现在企业中真正了解企业年金及其相关运作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能够独立完成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设计企业年金计划是一项专业的工作,企业年金理事会既缺乏专业能力,又需要承担极大责任,因此它很难胜任受托人的重要角色。能够填补这个空白的,是包括养老金公司、基金公司在内的专业金融机构。他们大多对企业年金市场从事较长时间的相关研究,能够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但是一旦允许企业成立理事会管理,将间接阻碍专业受托机构的参与。尤其是大的企业,对于那些本来就有财务公司、信托公司的集团性企业更是容易将专业受托机构拒之门外。这种结果显然不是立法者的初衷。另外值得指出的是,企业年金理事会是否能够完全独立并且保证年金基金财产的安全仍然值得探讨。

企业年金的发展无疑将成为养老保险的必然走向。作为补充型的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的作用在日后必将成为养老保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现在企业年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进行改革,如何在发展年金的同时加强法律制定,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以及各基金的投资运营保值增值,仍然需要政策的引导以及改革。

参考文献 

[1] 马妍妍,企业年金监管的比较法研究 [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2] 邓大松、刘昌平,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 宋效中,企业年金方案设计 [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4] 李连友,企业年金基金运行论 [M] 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浅谈如何当好一名主持人 下一篇:浅谈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