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新会计准则

时间:2022-09-23 03:27:58

感悟新会计准则

【摘 要】2006年2月,财政部了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关键词】会计准则;财政部

财政部于2006年2月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组成),对原基本准则进行了修改,重新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下称新基本准则),定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它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新准则的实施会极大地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进一步缩小会计收益调整空间,它将给我国企业带来巨大考验,对企业财会人员的执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新会计准则体系主要包括: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会计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其中,“基本准则是纲,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具体准则是目,是依据基本准则原则要求对有关业务或报告做出的具体规定,应用指南是补充,是对具体准则的操作指引”。和旧的会计准则体系相比,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无论是基本准则还是具体准则,都作了非常大的改动和修订。笔者将新旧准则进行比较后,对新旧准则差异有一些肤浅的认识:

1.新基本准则与原基本准则的比较

新基本准则对比原基本准则,主要变化有:

1.1对资产定义作了修改,增加了资产确认的条件

原会计准则中“资产”的定义强调“企业拥有其所有权与控制权”,根据该定义,不管优质、劣质资产,只要企业拥有其“所有权与控制权”,理所应当地被认为是国有企业的资产。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资产”的定义进行重新界定,强调“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笔者认为,根据新会计准则定义,将促使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积极处置企业的劣质资产,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遏制国有资产在闲置中的流失。

1.2对负债的定义作了修改

强调了负债是“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此外,新准则增加了负债确认的条件。

1.3对所有者权益的定义作了修改

指出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取消了所有者权益的分类,因为除了原来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外,所有者权益类项目还包括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少数股东权益。

1.4对收入的定义作了修改,同时改变了收入确认的条件

原定义为“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新定义为“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强调了日常活动导致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原准则为“企业应当在发出商品、提供劳务,同时收讫价款或者取得索取价款的凭证时,确认营业收入”,新准则强调“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根据新会计准则定义,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遏制国有企业盲目采用赊销方式虚增“应收账款”中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

1.5对费用的定义作了修改

原定义是“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现改为“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强调了费用是日常活动导致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此外,新增加了费用确认的条件: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且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1.6增加了利益和损失的概念,从而使利润的计算公式有所改变

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1.7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作了修改

强调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准则主要规定应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目前的潮流是编制现金流量表:取消了财务情况说明书,因为财务情况说明书涉及的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等内容,不宜通过会计准则来规范,另一方面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的标志着以利润为中心的财务管理模式正在走向解体,现金流量作为公司价值的驱动因素,以其超越利润指标的优势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并逐渐成为衡量公司盈利能力和未来成长性的重要标准。

2.新旧会计具体准则主要差异的比较

在具体准则方面,本次的38项准则,除了对原有16项具体准则进行了修订外,其余22项均为新增部分。旧的具体准则偏重于工商企业,而本次新准则中则扩展到了金融业、保险业、石油天然气行业、农业等公众特殊的行业领域,并增添了许多新的业务类型,如:套期保值、年金、股份支付等等,填补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经济业务核算的空白。

(1)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旧的《债务重组》准则规定,重组利得不得确定收益,应计入”资本公积”,而新的《债务重组》准则规定是债务重组利得应记入当期损益(这恰恰是旧准则禁止的)。不过,笔者认为,为了避免关联方通过豁免债务方式输送利润,管理层很可能还将出台新的规定加以限制。

(2)取消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在资产减值跌价准备计提方面,旧准则允许企业冲回以前年度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跌价准备、在建工程跌价准备和无形资产跌价准备,因此部分企业(主要是上市公司)屡屡通过这四项计提来调节利润,造成企业会计信息的不真实。

(3)变更了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14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取消了现行准则中所允许的发出存货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规定。

(4)对于企业研发费用的处理上,不再是一律只能计入当期损益,而是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分别处理,即前者只能费用化,而后者如果符合特定条件则可资本化,使得无形资产的价值更加合理。新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进行了充分的考虑,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遏制国有企业涉及无形资产业务时对“无形资产”低估或不作价中导致的无形资产流失,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研发费用一律计人当期损益,使得企业当期利润下降,挫伤企业投资研发的积极性。

(5)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到某些存货项目,也就是那些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够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如造船及某些机械制造行业,允许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计入对应的存货价值,而不再直接计入损益。

(6)充分考虑中小股东的利益,原有会计准则体系没有能够充分考虑中小股东的利益,造成在实践中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而中小股东无法及时地通过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做出合理的决策。

(7)首次规范会计计量属性。规定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种计量属性,而且强调企业在会计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予以使用。

综合而言,新准则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做了重大的变革。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是否具有较高水平的职业操守和恰当的职业判断成为企业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极为关心的问题。因为会计目标的实质就是要客观地反映经济现实,会计准则本身不可能提供具体答案,对于如何确认、计量、会计信息是否披露等问题都需要会计师自己进行职业判断,这使得会计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面临极大挑战。

【参考文献】

[1]郑庆华.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比较分析,2006,2.

[2]李卓,宋玉.新会计则与管理者信托责任.

[3]轶名.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突破和意义.

[4]谢荣富.新会计准则的新点及其影响.

上一篇:城市生态绿化的思路及其策略研究 下一篇:绿色植物暴露生命信号 地球或已被外星人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