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物理课堂现状及改变策略

时间:2022-09-23 03:17:33

农村中学物理课堂现状及改变策略

作者简介:李友华(1990―12),男,汉族,籍贯:湖南郴州,学校:四川、南充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010级,专业:物理学。

摘要:物理学的本质是研究物质及物体的客观规律。是人们对无生命自然界中物质的转变的知识做出规律性的总结。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物理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科目应该有活跃的课堂氛围,但现在的农村中学物理课堂却很死板,这样的现状产生着消极影响,令人担忧。

关键词:农村中学;物理课堂;现状;改变策略

目前课堂教学就其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确的,也取得过很好的效果,但由于对素质教育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等原因,使课堂教学出现了素质教育形式化。特别是当今农村学校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低效。部分教师的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致使学生整体素质教育不完善。

一、课堂死板存在主要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在学习中大多数学生缺乏自我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他们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束手束脚不敢大胆去试,生怕遇到挫折。这是由传统教学所导致的,因为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总是等待老师询问、解决,久而久之,使学生认为,只有老师才能解决我在学习中遇到疑惑,只有老师说的才是正确的,他们根本就不去动脑筋,其实很多问题只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完全可以得到解决的,但他们就是要依赖老师。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不能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体验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来获取新的知识。

(二)课堂的语言表达深奥、不着边际。由于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没有认真备课,没有研究学情,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情况。上起课来,经常是张嘴就来,想到什么问题就提什么问题。有些问题对于学生又过于浅显,学生不用思考就可随口回答这种提问,不但不能激起学生思维,反而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动脑筋,随意应付的坏习惯;有些又过于深奥,无从下手,课堂就会出现冷场,教师只能自问自答,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些不着边际,与课题没什么联系,越扯越远,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教师在设计问题时,缺乏思考价值,没有启发性有的教师过多地提一些诸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问题。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学生的思维不但得不到训练反而会使学生养成轻浮态度和懒汉思想。部分提问对象只顾优秀生,忽略后进生,有些教师为课堂气氛热闹,获取完满的答案,提问集中在几个优生身上,喜欢提问好的学生,不喜欢提问差生,结果只提问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部分学生。

二、造成物理课堂死板,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归因错综复杂。因此建议多种方法并用:

(一)改进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初中物理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新课程把这一理念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理念,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就是在新课程的呼唤下应运而生的。这一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益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构建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实现物理学科教学新理念、适应《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的需要,它能够帮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在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养成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基本科学方法和思维模式,在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决策、参与小组讨论、参与学习评价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二)课堂语言应该简练、简洁。教师应精心设计、循序渐进的表述,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学生。熟悉教材,把握知识点的传授的正确性与难易程度,在编制问题时,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着,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铺垫性提问。把提问的过程当作一个阶梯,有步骤地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好的课堂提问就像枝头诱人的果实,既非伸手可得,又非高不可攀,而是跳一跳就能得到。要让提问在数学的课堂中更有效,设置有效的提问还远远不够,提哪些问题,在何时提出,提问哪些同学,期望得到怎样的结果,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及处理办法等都要有明确的通盘设计。有些提问不一定要学生个别回答,甚至不一定要学生作出回答,关键要起到一个提示、引导、过渡的效果。有些提问不一定要学生口头回答,也可以让学生用书面的形式回答。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循序渐进,才能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目的。

教师应该要不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品尝到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之情,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中的困惑自己也能解决,进而逐步树立主动克服学习中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三)转变教学理念。物理学的产生,一是早期人们通过感官视觉的延伸,二是近代人们通过发明创造供观察测量用的科学仪器,实验得出的结果。物理学从研究角度及观点不同,可分为微观与宏观两部分,宏观是不分析微粒群中的单个作用效果而直接考虑整体效果,是最早期就已经出现的,微观物理学随着科技的发展理论逐渐完善。教学理念应遵循物理学产生和发展规律,因为物理是一本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又能帮助人更科学的认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通过科学探究,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有很直观与形象的认识,可以更有效的理解物理本质,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而不是乏味的一味类文科似的想象物理。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用长远的教育观来培养和指导学生,并能够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新课程标准给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创造空间,教师应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为构建新课程标准下丰富多彩、充满朝气的物理课堂而努力。

三、结论

提高课堂学习氛围和效果的手段是多样的。只有在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才能达到目的。只要学生学习动脑筋、想办法、肯吃苦,老师多交流、多总结、多学习、多挖掘,尽力通过各种课内外活动来实现教学目的,激发起学生物理学习的潜在意识。学校和家庭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就能使课堂学习氛围得到提高.彻底改变农村中小学目前物理教学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孟大鹏.课堂教学艺术。

[2]李晓红。做一个有灵性的人―课堂教学艺术。

[3]强军.学困生问题初探――醒“困”亦有术.

[4]汪敏会.浅谈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帮教.2009年河东区中小学教学论文年会优秀论文评比

[5]王景.学困生帮教计划与措施.

[6]黄文娟.浅谈“如何进行待优生转化工作”

上一篇:浅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转变 下一篇:有效利用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