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急待加强

时间:2022-09-23 01:05:03

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急待加强

【分类号】:F302.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农村集体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近年来农村集体资金往来多元化、资产利用多样化、资源开发产业化形势逐渐显现,对加强农村“三资”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简称“三资”)管理,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农村和谐稳定发展,历来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农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因此,加强和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对规范农村经济管理秩序,遏制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力量薄弱

乡镇“三资”管理工作一般由财税所工作人员兼管,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乡镇农经管理机构职能逐年弱化形同虚设甚至被撤销,使专门从事“三资”管理的人员越来越少。每个乡镇一般只有两三人,监管力量严重不足,难以保证工作的正常有序和规范性。

二. 农村集体“三资”家底不清

资金管理方面。一般来讲,上级安排的财政性资金,由于各级核查较严,管理较为规范;但对村级集体的一些自有资金、从其他渠道取得的收入没入村账,有漏管现象。个别村财务制度执行不力,村级大额支出不讨论,有的村干部自用自批或将禁止的支出项目开列其他款项变通支出。

资产管理方面。一是存在账账相符、账实不符的问题。由于乡镇“三资”管理中心只管账不管物资,部分村干部不同程度地放松了对集体资产的管理,导致集体资产被随意改变权属或被无偿占用、毁损。二是存在权属不清的问题。有争议的资产主要是村级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在资产台账内没有详实的记录、资产的收益私自保管挪用、长期不报账等问题。

资源管理方面。资源的管理比较薄弱,集体资源有漏报漏管现象。如对土地(机动地)、荒地等的登记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记录,造成资源管理混乱。

债权债务管理方面。由于历史原因,村级债权债务形成非常复杂,一些债权债务长时间未纳入账面核算,如赊欠物品、出让出租集体财产应收未收款项等,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这些应纳入账内核算,但乡镇“三资”管理中心对村级发生的上述事项,因没有记账依据而往往漏记。

三. 管理不规范

一是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执行不力,民主理财不到位。有的村开支不经集体研究,大额支出不讨论,村民理财小组形同虚设,村民监督职能难以有效履行。二是村务公开流于形式。一些村公开不完全、敏感问题不公开、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群众无法真正了解本村的财务状况。三是资产资源的管理、使用、处置、归档等方面没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如在房屋租赁、集体资产处置等过程中存在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完整、档案资料缺失等现象。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农村“三资”管理队伍建设

县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乡镇经管队伍的建设。一是按照工作职能配齐专业技术人员,每个乡镇设“三资”管理办公室,配备符合“三资”工作的专职农经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若干名,设置服务窗口,按职责分工落实到位。要求办公室负责人具备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 二是县级主管部门加大对“三资”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一年培训一次,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而达到依法管理农村“三资”。

二.清产核资,摸清家底

全面清查、摸清底数是实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它直接影响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能否正常运行。为此,各乡镇必须成立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专门组织,由镇纪委牵头、乡镇财经所组织实施,村委会及村民代表共同参与。具体做到“四统一”:一是统一清查内容。凡是村级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资源,以及村级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无论账内、账外一律作为清查对象。二是统一清查办法。主要采取看、查、记、核、认、议、报等办法,看就是看有关账户的账面余额;查就是根据账户提供的线索逐项追查;记就是在看、查过程中做好登记备案;核就是对债权债务双方进行核对;认就是对核实后的经济业务由双方办理认账手续;议就是凡需核销处理的经济业务,需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委员会以及理财小组会议集体讨论;报就是经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委员会讨论同意,上报乡镇政府批准后备案。三是统一公示清查结果,接受广大村民的监督。对群众提出质疑的问题要复查,如确有问题,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向群众作出解释。四是统一建立“三资”档案。对公示通过的清查结果,以村为单位逐项、逐类登记造册,按统一规定建立健全“三资”明细台账。镇村各存档一份。并实行动态管理,每年组织一次盘点,对“三资”发生变动的要及时调整台账并说明原因。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通过清理核实,实现农村“三资”产权明、家底清、管理实。

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1.完善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一是严格执行“村财乡管县监督”制度。在保证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规定各村做到“四统一”,即统一银行账户管理、统一使用专用票据、统一支出审核把关、统一由委派会计记账。二是严格控制资金管理使用。要求各村严格落实“零户统管”和“收支两条线”,各项开支一律做到有合法的原始凭证、有符合规定的支出用途、有具体经办人、有单位负责人和审核人签字,不得以领代报,以拨代支。

2.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一是大力推行民主决策。

凡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应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表决,确保群众享有充分参与权。二是继续推行“三公开”工作。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固定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对财务收支、资产处置、项目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等群众关心的事项及时公开。

3.建立资产资源公开交易制度。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出让等,应经过具有评估资质的单位,按法定程序进行科学评估,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实行公开竞价、招标投标。成交后必须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并将合同作为重要文书档案归档管理,村民代表和上级有关部门应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管,所取得的收入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纳入账内核算并定期公开。

四.严肃纪律,强化监督

一是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定期对财务收支、资产资源处置、村务公开等情况进行监督。在监督过程中,对重大事务决策违反程序,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权进行批评、质询、审查、监督。二是健全村财审计制度。建立完善村集体组织“三资”审计制度,组织定期审计、专项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等审计活动,并公布审计结果。三是纪检监察部门应加强对村干部及“三资”管理责任人员违纪行为的查处。通过查处案件,教育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自觉遵纪守法,切实加强农村三资的管理,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利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上一篇:如何降低电解铝烟气氟化物排放浓度 下一篇:济钢现在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