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静脉置管穿刺术成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9-23 01:03:31

浅静脉置管穿刺术成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通过对我科57例住院患者实施静脉置管,其穿刺失败率为60%,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与静脉穿刺部位,穿刺方法,封管方法,封管液剂量,患者机体状况等因素有关。从这几方面讨论正确穿刺方法以提高穿刺置管率,降低并发症,延长置管时间。

【关键词】静脉置管成败原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1-00-01

浅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在我国已被广泛认识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使用套管针进行穿刺后,将针芯取出,只保留其外套管在血管中,由于外套管所使用的材料具有柔韧性好且对血管刺激性小等特征,故可较长期在血管中留置。套管针的使用,使病人在整个输液过程中可适当活动,感觉舒适,减少渗漏发生,且能够保持静脉管道的持续通畅,便于抢救,也减少了普通头皮针反复多次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及对浅表静脉的损伤。采用合理有效的穿刺方法能减少留置套管针所致的并发症,延长留置的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

自2008年1月26―2008年10月22日对我科收住的57例住院患者实施静脉置管进行观察分析,其中结核性脑膜炎患者23例,肿瘤化疗病人10例,其他24例(穿刺困难、患者要求)。共实施164例次静脉穿刺术,置管时间最长22天,最短为一天。其中3-7天41例,8-22天25例次,1-2天者98例次。以教科书中规定置管时间以3-5天,最长不超过7天为宜。[1]那么统计我们的穿刺失败率约为60%,对此进行分析得出,影响穿刺成败与下列的因素有关:

1 穿刺部位

有研究表明,管径3mm的静脉。在腕部头静脉及踝部大隐静脉处行向心穿刺置管时,套管针柄落在关节骨突起处,致针柄不能与皮肤完好贴合,使套管针随关节运动来回移动,离心穿刺时针柄位于关节上部,此处平坦无骨性突起,易于稳妥固定套管针,从而避免套管针移动造成静脉内膜损伤及脱出。应避免选用靠近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选择能满足输液要求的最小型号的套管针。

2 穿刺方法

穿刺时针尖保持向上,使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30°时套管针与皮肤血管的角度增大,置管固定时迫使套管针下弯,势必引起套管针的弯曲打折,而且套管针与血管的剪切力增大,增加了对血管的刺激损伤,更易引起静脉炎,缩短了置管时间,使成功率下降。

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顺静脉方向再将穿刺针推进2mm时一手固定,另一手撤针心5mm,持针座将套管全部送入静脉内,同时推出针芯[1]。即左手固定右手撤5mm同时左进右出,套管不宜全部送入,应余留1mm,这样可以减少针座根部对针眼处皮肤的刺激,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同时固定时可增大针眼处皮肤与透明敷贴的粘贴面积,使套针固定更加稳定牢固,防止针头脱出,以提高穿刺置管率。

3 封管方法及封管液的剂量

由试验结果表明,快速推注堵管率占46.67%,缓慢推注堵管率只占5%,可以采用缓慢推注法封管效果明显优于快速推注法封管[2]。

采用快速推注法封管时,由于封管液推注速度较快,当注射针从肝素帽处拔出后,血管内瞬间压力大于留置针内压力,使血液回流至留置针内,并挤走部分封管液,使留置针内残留的封管液不足以维持回流血液不凝状态,形成栓子,阻塞留置针。临床实践中发现,采用快速推注法封管后,回血的较多。

采用缓慢推注法,封管液推注时套管针内压力大于血管内压力,注射针缓慢推出后始终维持此压力,使套管针压力>血管内压力,套管针头处的血液流动使套管针头外的压力

与此同时应掌握正确的封管方法,即封管时,插入肝素帽的注射针体不宜太长,以剩下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帽内,缓慢注入2~5ml(约4ml),剩0.5~1 ml时,应边退针边推注药液,以确保正压封管,或在未拔除注射针头时,先夹闭套针开关后再退出针头。

4 患者机体状况

患者病情重,尤其在酸碱失衡情况下,血管通透性改变,通透性增加,管壁张力减小,使穿刺针与血管之间的腔隙变大,出现液体外渗、局部皮肤红肿及静脉炎的发生。老年人肌肉、皮肤松弛,套针活动度增大,血管硬化,脆性增加,影响套管针的穿刺成功率及置留时间。

5 留置针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要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清楚,避免由于知识缺乏造成活动过大,引起脱管,或无菌观念淡薄造成感染。因为透明敷贴的粘贴与皮肤之间并非完全密封,应防止污染。

6 置管并发症

由于药物、无菌操作不严格,操作方法不当,套管本身材料对血管环境的改变,套管对血管壁的物理刺激等原因都可引起化学性静脉炎、物理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等,对血管造成一定的损伤,影响血管的再修复,导致血管硬化,使得血管的再利用价值降低,影响以后的穿刺。

从临床实践观察得到,静脉留置针较一般常用钢针粗,对皮肤血管的破坏面积大,损伤大。由于留置针使用本身的缺点,都可不同程度的对血管产生损伤,使其硬化。因此本人建议在液体量少,不需要多次穿刺的情况下不使用或减少留置针的使用,必须使用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选择穿刺,置管后及时观察针眼、局部皮肤及血管,若敷贴固定不牢,密封差时,应及时消毒针眼,更换敷贴,并且置管时间不宜过长。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5.

[2]曲瑶,白岩.静脉留置针封管液推注速度的临床观察,护士进修杂志,2000,(15);40.

作者单位:兰州市肺科医院730000

上一篇:检验科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工作的探讨 下一篇:氯霉素滴眼液中加入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细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