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中国商检机构的检验和合格评定活动

时间:2022-09-23 10:49:30

也谈中国商检机构的检验和合格评定活动

编者按:本文是三位热心读者就本刊今年第9期《中国商检之怪现状》一文而参与讨论的文章,特此说明。本刊是一本为外经外贸外资服务的杂志,因此我们随时欢迎读者和作者本着友直、友谅、友诤的基本原则,就本刊的采编、发行、经营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起把杂志办得更好,为广东外经贸事业更上一层楼添砖加瓦。

中国商检机构的适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以下简称《商检法》)规定:“国务院设立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主管全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国家商检部门设在各地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机构管理所辖地区的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这是法律赋予中国商检的职责。

《商检法》第七条清楚地列明:“列入目录(必须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目录)的进出口商品,按照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进行检验;尚未制定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的,应当依法及时制定,未制定之前,可以参照国家商检部门指定的国外有关标准进行检验。”很明显,商检部门及其机构检验标准的选择:首选是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其次才是国外有关标准。这是修改后新的《商检法》规定商检部门进行检验和合格评定活动的依据,与修改之前把贸易合同作为检验依据之一的要求是有所区别的。至于执行的国家标准和国外有关标准谁更严,这并不能一概而论。其实关于标准问题是个复杂的问题,不但种类繁多,随着社会的发展情况的变化,标准更是呈动态之势,而且设定的条件不完全一致,标准的指标要求更是千差万别。有些是我们国家标准严些,而有些可能是国外有关标准更严,如日本对大米的检验要求有120多项指标,而我们国家标准则少得多,日本对茶叶的检验也是比我们国家标准严格许多。再举个例子:我们国家标准GB8537-1995对饮用矿泉水的大肠菌群的限量指标是0个/100ml,而英国食品微生物限量规定对饮用矿泉水的大肠菌群的限量指标是0个/250ml,可见,英国这个标准指标比我国就更严。

检验与免检

《商检法》第五条规定:列入目录的进出口商品,由商检机构实施检验。

前款规定的进口商品未经检验的,不准销售、使用;前款规定的出口商品未经检验合格的,不准出口。

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进出口商品,其中符合国家规定的免予检验条件的,由收货人、发货人或者生产企业申请,经国家商检部门审查批准,可以免予检验。

可见,国家“必须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目录”内的进出口商品,必须由商检机构实施法定检验(也可说是强制检验);另外,若符合“免予检验条件的”,经申请和审查批准,可以免予检验。这同时体现把关和服务。并不是所有质量“过关” 且符合国家规定的免予检验条件的商品都非检不可,经过一定的手续和审查程序,是可以免验的。如广东某某制衣厂,从1996年起就获得了“免验”,多年过去了,由于其产品质量优良,又简化了出口报检和检验等环节的手续,争取了时间,降低了成本,因此,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其生意一直红红火火,在国外很畅销,并且以其名牌产品为“中国制造”争了光。

关于国内国外市场的产品质量问题探讨

一般地说,国内国外市场应该是一个大市场,统一执行国际标准(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的各类国际标准),这是一个理想说法。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特别是消费水平的差异等因素),实际上还是把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分别看待为好(或者说分别监管为好)。有些人认为,商检机构对出口至国际市场的产品质量管理过于严格,而同时又认为国内市场的产品质量差得近乎“惨不忍睹”(笔者不否认后者),但是,这应该是两个问题,应分别分析。

话分两头说:首先是中国商检机构严格执法、严格检验和把关肯定是对的,至于有没有严格过了头,笔者认为总体上不见得(但不排除个别情况,如内控标准个别指标严于国标),商检部门依法依规和相关标准行事,对进出口商品检验把关是卓有成效的。不可否认,即使如此严格,也会出现如“孔雀石绿”等问题,也有监管不够到位的漏洞和死角。从这个角度而言,把关不是过头了,特别是在涉及安全卫生且又敏感的问题上还应该适当加严和加大检验把关的力度,当然,对一般商品是要把握宽严适度的。另外,“严进宽出”这也应该是一条相对的原则,笔者有一位朋友不久前出访澳大利亚,就曾遇到过作为访客带去自用的茶叶都不能带进境的窘境,只能被其无情无理(也许有其“法”)地没收处理。可以说,许多国家在检验检疫和质量方面的要求比我国严格得多,特别是对农副产品和食品,国外对我国产品采取的措施更加严厉,要求更加严格,往往有一两家厂商的产品被检出不合格,就会封杀我国所有同类“中国制造”的产品,使我国同类厂家蒙受巨大损失,后经国家质检总局对内整改,对外协调,做了大量工作,才使日本解除对我的进口禁令。在一定程度上讲,商检部门在这方面不是太严了,相反还应该更加严格。《商检法》赋予商检部门职责,而商检部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过长期努力建立起来的一套检验和合格评定程序是行之有效的,起到为国把关,为消费者把关,也为企业把关的作用,实践证明这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有效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特别是外贸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今年12月1日新的《商检法实施条例》的实施,对于检验把关的要求只是加强,没有削弱。

在此,也浅谈一下国内市场的产品质量问题。从种种不可否认的事实表明,目前国内市场“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成灾”,不仅是一般商品如此,涉及安全卫生的产品也如此,最简单直接的例子就是广大百姓吃什么都不放心,许多人对吃没有安全感,从鸡鹅鸭到猪牛羊,从动物产品到植物蔬菜,从充斥过量添加剂的制成食品到存在大量药物残留的“鲜活商品”,产品质量令人无比担忧。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原因多多,其中“多头管理”,多家部门都在管,而谁都没有管理到位,没有形成真正行之有效的长效监督机制,这是造成国内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出口商品质量则只有商检部门一家主管,职责分明,机制有效,管理到位,措施得力,比较有成效(当然,再次说明还存在不少有待于改进的问题),因此,有一句话很能说明问题:“出口转内销”,说明了经我国商检机构检验出口的产品质量是好的,是可以作为一个品牌(招牌)而受市场欢迎的。

上一篇:构建泛珠三角的区域生产-贸易链 下一篇:施比受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