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实现幼儿园数学的整合教学

时间:2022-09-23 10:04:07

浅谈如何实现幼儿园数学的整合教学

摘要:《新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整合是幼儿教育整合的主要表现,也是最基本的表现。整合的主要表现是使同领域的不同方面的内容,不同领域的内容之间产生有机地联系。笔者认为,将理论联合实际,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联系实际的生活经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都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 整合教学

一、在游戏活动中尝试教好数学

游戏是幼儿园教学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项儿童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中,其中蕴藏了许许多多的数学学习机会。如幼儿在玩建构游戏中运用了许许多多形状色彩各异的积木来建构自己所搭的房子或其它建筑物。等幼儿搭好后,教师可将几何知识和分类的问题引发出来。如:你用了几块正方体(长方体、三角体、半圆形)的积木来搭出建筑物,哪种几何体使用得最多,数数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的有几块,你最喜欢哪种颜色。幼儿会边游戏边点数,从而提高了幼儿的数数能力,并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正确的认知几何形体的知识。

二、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尝试教好数学

体育活动是幼儿机体得到锻炼,训练幼儿手脚协调性的重要教育活动。在学习比较大小轻重的数学知识前组织幼儿去户外进行体育活动——拔河比赛和扔沙包比赛。拔河活动时我故意安排两组人类不等的幼儿参加比赛,游戏在反复进行时,人数多的一组幼儿总是拔赢,人数少的幼儿总是拔输,这时我提出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和点数人数,终于明白了人多力量大,人少力量小的道理,于是我让幼儿自己找一个朋友进行比赛,两人一组比赛活动开始进行,最后在反复较量中幼儿懂得个子大而壮实的幼儿力气大,个子小而瘦的幼儿力气小。

扔沙包,比较远近,我故意给每组幼儿两个不同的沙包,一个是实心沙包,一个是装有泡沫块的沙包,幼儿们通过反复投掷从中发现轻的沙包扔不远,反而重的沙包可以扔得很远,为什么呢?幼儿通过讨论,探索发现轻的沙包会受到风力的影响,一阵风吹来,轻沙包本来己扔出去,因为风,反而会被吹得偏离方向,而重的沙包不会受到风力的影响,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感知。

三、在艺术活动中尝试学数学

艺术包括音乐活动和美术活动,在学习每首歌曲前我们总是先让幼儿感受乐曲,分析乐曲的情感,感受音乐的节拍。有二拍子的,有三拍子的,还有四拍子的,我让幼儿边听边拍打节奏,让幼儿分析每小节拍手几下等,在创编节奏时有的幼儿拍二拍子也可打出XXXX,每小节拍手四次,或XXX每小节拍手两次,甚至×每小节拍手一次,在打击乐活动时,幼儿不仅要会唱歌曲而且要分组牢记自己每小节拍打的次数。复杂的打击活动有时每过四小节还要改变不同的节拍时值,真是数学的运用无处不在。

美工活动如绘画时幼儿无时不在运用直线、弧线、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当孩子们画完后评析欣赏时,教师可请幼儿两人一组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时谈谈在作品中“我”画了多少个圆形,运用了哪些几何图形,什么线条来构图,哪几个部分用了相同的颜色,什么色用得最多,一共有几处。

艺术活动不仅陶冶幼儿的情操,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幼儿手脚的灵活性,同时其中蕴含了无尽的数学知识。教师抓住时机适时引导,在艺术领域中使幼儿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四、在操作活动中尝试学数学

操作能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帮助幼儿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如果能将操作活动游戏化,会更好地激发幼儿活动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幼儿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同一活动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应有不同要求。让他们通过努力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如“物体的厚薄排序”活动中,我要求能力弱的幼儿按厚薄特征给三个物体排序,能力一般的幼儿给四个物体排序,能力强的幼儿给厚薄不同,大小不一的四个物体排序。并鼓励幼儿自己完成操作任务后,更换不同层次材料进行,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又为每个幼儿留下了探索的余地。实践证明,操作活动不但能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而且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他们学而不厌。

五、在教学衔接上做好数学教学

1、教法方面的衔接。幼儿园教学是直观形象,动静结合,玩中有学,寓教于乐。小学是直观又形象,动静结合,学中有玩,寓教于乐。学前班的教学方法,在幼儿园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小学课堂为主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减少幼儿园大班学前班教学活动中的游戏成分,使之逐渐转换为以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并调整作息时间,适当地延长上课的时间,使之接近小学,并注重“两个适应”能力的培养。

2、学法上的衔接。学习方法直接关系着学习的效率,幼儿园习惯的学习法难于适应小学数学学习新的要求。学前班幼儿是学乐结合,不留作业,不考试,儿童感到轻松愉快,而小学的学习方法,科目多、考试多、作业多,儿童很难适应小学学习新的要求,学习方法的衔接应着重促进幼儿发展,培养适应能力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使幼儿由“学会”变为“会学”,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做到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

3、教学管理的衔接。(1)科学制定幼儿园大班学前班后期和小学一年级的初期的生活作息制度,实现幼儿园与小学之间时间和环境的平衡过渡,适当增大课时,数学由每周2节增加到每周3节,教学时间由每节30分钟增加到每节35分钟—40分钟。(2)加强认识活动区、活动角的建设,使数学教育活动体现合理性。教师要精心思考和组织活动区数学环境布置,数学活动的进行。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儿童才能学习与发展相适应的有关经验,儿童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和发展。儿童的动作技能、情感和社会性才可能获得相应的发展。(3)将数学教育渗透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渗透在儿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丰富多样的材料和情景,利用各种教育活动中蕴含的数学因素,帮助儿童积累数学的感情经验。

总之,通过“在生活中尝试学数学”的教育教学活动,我班幼儿在数学水平上无论是计数能力,数概念的理解能力还是运算能力都有了明显地进步。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试一试,谈一谈,大大促进了思维的灵活性、多变性,不仅扩大了知识面,而且促进了智力发展对任何事物都有主动尝试的精神,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莉君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新取向--一种整合的教育目标观《学前教育研究》 2003 第4期

[2]四川省直属机关红星幼儿园 在整合课程中解读幼儿《幼儿教育·教师版》 2007 第1期

上一篇: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差异 下一篇:英雄赞歌 响应女神的赐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