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课改中的困惑及解决策略

时间:2022-09-23 08:37:52

我校自实施“先学后教,精讲精练”新一轮课改以来,历时两年多,初显成效:课堂的教学新模式已形成(感知内容――合作探究――精讲精练――拓展延伸);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提升;课前先学的能力得到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水平得到空前提高。

但是,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给老师带来了一些困惑:

一、主要的困惑

1.课时安排较紧张

一堂课,最精彩的环节在于小组的合作探究,而这一环节往往耗时长(通常要15分钟左右),因此,我们总感觉一堂课预设的任务完成不了。这便给老师带来了困惑,于是教学任务完成不了。但是,我们又不能因困惑而放弃合作探究。 陶行知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还是尽可能提供合作探究的平台,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先学脱离了文本

目前,我校的“先学”主要是安排在课前,学生依据导学案的设计内容进行先学。据查,大多数学生在完成导学案时,不是仔细阅读文本,从文本中找答案,而是查找辅导书上是否有现成的答案,不肯动脑筋去思考,这样的“先学”效果是不大的。语文的学习,如果脱离了文本的学习,就毫无意义。学生必须依据导学案设计的任务,对文本进行仔细阅读。正如金代元好问说过:“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自知。”所以,脱离文本的“先学”,也是我们当前课改中的一个困惑

3.合作探究不是全员参与

合作探究本应是全员参与,共同探究,达到共同提高。据我们了解调查,一个班中,总有十几位学生(有的班级还更多)几乎没参与合作探究的活动。这些人思想懒惰,从不发表意见,合作探究似乎与他无关,认为那是学习好的同学的事,跟他无关,这也是课改中的困惑之一。

4.问题设计面不广

实施课改以来,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人数不多。一个班仍有部分同学不敢、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所以每次主动回答问题的几乎固定那些同学,课堂上常常遇冷,困扰着教师。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只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应该是获得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会思考。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所以,教师的作用就是相机诱导学生回答问题。

5.寄宿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较弱

当前,学生的经济和物质条件好,家庭教养和文化熏陶好,监管相对严格,再加上可以享有优质的网络和图书资源,相比之下,寄宿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远不及于走读学生,所以,寄宿生的学习发展也是我校课改的困惑之一。

针对上述困惑,我们课题组的同志们反复琢磨、研究,逐渐在摸索中寻找到一些解决策略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训练学生掌控时间能力

一是训练学生掌控时间的能力让学生明白15分钟的时间有多长,如何组织合作探究才能省时有效。绝不允许有闲扯、冷场的现象。二是训练学生综合能力。包括浏览速度、筛选信息能力、捕捉重点段落、语句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三是科学合理分配各篇课文的授课时间。一般说:讲读课文多花点时间,讲到点上,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自读课文少花点时间,有些自读课文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让学生自己学,由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这样科学统筹,合理安排,把课时花在重点篇目上,便能解决课时紧张的困惑。

2. 明确“先学”的要求

告诉学生“先学”必须对文本仔细地阅读,并且在文本中做出圈点批注,包括对文本的生字注音、查找生词的意思、概括主要内容、对主题思想的感悟,难句难段的理解,课后作业的问题探究等。检查学生对课文的解读批注情况,并进行等级评定,纳入小组的“课堂评价分”中。检查的形式不拘一格,教师抽查,组长检查均可,工作做细做实,这样的“先学”才有实效。通过家长的监督,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先学是否有阅读文本的过程。通过微信,建立班群,让家长在微信中反馈孩子“先学”情况。先学的要求明确了,监督机制有了,学生的先学就有了实效,困惑也就能解决。

3.采用“一带一”或“一带二”的办法

将组员进行好、中、差分类,让学习优秀的同学去帮扶、带动学习差的。简单的问题让学困者解决,有难度的问题,让优秀同学分析、讲解给他们听。要让学困者有一席说话的余地,觉得自己是学习小组中不可忽视的一员。由此激发他们合作探究的主动性。教师要参与小组的合作探究,在参与中,多去引导学困者,设法为他们降低问题难度,甚至做点提示,目的是让他们开口说话。从中发现他们闪光的智慧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在合作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调动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在教学《夸父逐日》一文中,布置探究问题“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你如何看待夸父的精神?”之后,我走到学困生旁问“你知道太阳表层的温度有多高吗?夸父知道自己逐日会有怎样的后果吗?夸父这一行为表现出怎样的精神?”这些问题立刻引起他的兴趣,他动动脑,也能说得上来。这样看来,你只要把问题的难度降低,设法做点提示,他们便能积极地投身到合作的探究中去,困惑也就解决了。久而久之,他们的说话能力、探究能力就会提升。

我校新一轮的课改倡导:“人人参与,人人敢说,人人有体会、有认识、有收获。”依据这一点,采用的策略是:一是采用加分激励机制,即给予奖励“课堂评价分”,对平时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如果他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那么要比经常回答问题的同学多加1~2分的课堂评价分。自从实行加分机制后,那些不爱举手回答的同学也敢举手了,即便是胆小不敢举手回答的人,在同组成员的鼓动下,也鼓足了勇气,举手回答问题,毕竟有小组集体荣誉感。这样,久而久之,他们举手的习惯有了,胆量培养起来了,回答问题的能力就得到提升。二是多给予肯定和鼓励。只要他们能站起来回答问题,教师都要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或正确的观点,给于肯定和鼓励,绝对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避免一蹶不振。从此,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的人多起来了,终于扭转局面。

4.改善办学条件

为寄宿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与走读学生同享一片蓝天,同享教育资源。加强寄宿生的早晚自习辅导,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引导家长尽量改善寄宿生的学习条件,不输在同一起跑线上。

课改中,困惑是难免的,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只要用心去解困,“柳暗花明”的局面总能出现。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四中(354400)

上一篇:离心式水泵的常见故障及维修策略分析 下一篇:“以学定教”理念下对名著导读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