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加定时抽气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时间:2022-09-23 08:20:06

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加定时抽气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摘 要】目的:探讨胸腔内置入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加定时抽气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我院内科2001年以来收治的11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我们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加定时抽气进行治疗及完善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定时抽气;自发性气胸;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43—01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科较常见急症[1],其治疗方法是根据患者气胸量、是否复发性气胸等选择多次胸腔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当内科治疗无效时需要行手术治疗,手术可选择胸腔镜或开胸手术,闭式引流治疗中以往常规引流导管管径较粗,虽然引流通畅,但是其创伤性较大,患者疼痛显著,且活动不便,较易发生并发症。我们应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微创闭式引流加定时抽气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110例,效果较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观察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5~79岁,平均45.5岁。对照组60例,男43例,女17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43.4岁。

1.2操作方法:对照组:根据胸片显示的气胸情况及有否粘连带决定胸穿部位,多选择第二肋间锁骨中线偏外处,少数患者腋前线第4~5肋间。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常规碘伏局部皮肤消毒,铺无菌巾,2%利多卡因局麻,进入胸腔后可抽出气体,换穿刺针,进入胸腔有落空感,回抽有气体后,将导丝从穿刺针尾部孔导入胸腔约10cm左右,退出穿刺针。可以直接导入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少部分患者需要扩孔,导管置入10cm左右,用一次性粘贴固定导管,导管外接三通、两通、橡皮管、一次性水封瓶加持续负压吸引。可见水封瓶引流管内水柱波动或有气泡溢出。观察组:闭式引流方法同对照组,闭式引流后用100毫升注射器经三通缓慢抽气,每4小时抽气一次,每次抽气不超过1000毫升,直至不能再抽出气体为宜。

2护理

穿剌前做好心理护理,讲解该方法优点,取得患者合作。每天观察触摸插入部位有无肿胀,皮下气肿,渗液及感染情况,敷料有潮湿松动、引流液变混浊时及时更换,避免感染及脱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导管通畅,防滑脱、扭曲。每日更换引流袋或水封瓶,注意胸痛与呼吸困难的关系及呼吸频率、规律的变化。注意并发症观察,如出现大面积皮下气肿,即报告医生处理。气胸患者鼓励深呼吸、咳嗽,尽量将气体排出[2],气胸患者无气体逸出夹管24h,X线摄片无肺压缩后拔管。

3讨论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只行一次穿刺,且导管头部柔软光滑,组织相容性好,对局部刺激较小,疼痛轻微,患者易于接受。中心静脉导管外径小,对患者损伤小,易于愈合,拔管后不形成瘢痕.中心静脉导管细小有较强韧性,只需敷贴固定,无需缝线,操作简单,一气呵成,患者易于接受。此导管细,但在临床中未发现其堵管的发生高于粗管,采取定时抽气,抽气不畅时应用生理盐水冲管可减少堵管,堵管后可以应用导丝通管。闭式引流后用100毫升注射器经三通缓慢抽气,每4小时抽气一次,每次抽气不超过1000毫升,直至不能再抽出气体为宜。应用此种方法操作简单,对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且不留瘢痕,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许文景,黄冬云,朱幕云.细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临床观察.临床肺科杂志,2010,5(5):634~635).

[2] 魏长春,刘彦秀,董秋兰,等.大量胸水不同排液方法的临床分析.中国防痨杂志,2002,24(2)∶26.

上一篇:重症急性胰腺炎伴严重休克患者的治疗及护理 下一篇: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