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育技术装备应用水平浅谈

时间:2022-09-23 07:30:35

提升教育技术装备应用水平浅谈

近年来,我国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全面提升了教育特别是农村学校的硬件建设,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然而,长期以来,在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有许多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配”“用”脱钩的现象,严重浪费了国家教育资源,制约了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那么,如何才能逐步提高设施设备的应用水平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前提是更新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动力。提升教育技术装备应用水平,首先必须全面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学校作为培养和提升师生素质的主导者,要及时掌握国家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动态,引导教师学习教育改革的精神;要创造条件引进专家学者或搭建学习平台,为教师传递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装备的成果。另一方面,教师作为施教主体,要积极主动地顺应时代潮流,本着为学生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逐步转变教育观念,主动了解和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个人素养。

关键在强化使用

笔者在调研走访中发现,尽管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硬要求、常检查,但依然存在装备“配”“用”脱节的现象。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地调动“用”这个环节呢?从“配”上来说:学校在配置教学设备时,应该从实际出发,既要体现其先进性,也要防止盲目攀高、不切实际;学校在购置教学设备时,既要重视硬件设备,又要充实软件资料,以免形成设备闲置。从“用”上来看:一是要明确使用要求“倒逼用”。比如:针对实验、音美、信息技术等专用教室,学校可将课表直接安排至功能室;针对图书、阅览室,可将学生借书、阅览时间按班级排序,通过这些办法倒逼教师使用。二是要搭建应用平台“激励用”。重点是通过定期开展教学技能大赛、信息技术基本功比赛等活动,以及实验室、专用教室全天候开放等办法,引导师生加强对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三是要建立通报机制“促进用”。 基层学校要做好对教育技术装备使用过程的监控工作,切实建立健全使用记录制度,对各类装备使用情况实行“周统月报”过程管理,通过过程监管、结果通报等办法,促进教师提升教育技术装备使用率,实现教育技术装备应用常态化。

重点在优化培训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大对专业管理人员和教师应用技能的培训,不断提升管理者和专业教师的操作水平。一是要加强对专项设备使用方法的培训。要针对每项新配置设备对教师进行专项用培训,确保让教师清楚地掌握操作方法,不损害设施设备。二是要多渠道、多形式强化教师综合应用技能的培训。重点是要结合学科特点,加强传统技术装备和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资源的综合应用培训,确保综合应用技能得心应手。比如:请进兄弟学校的业务骨干、专业人才就软件使用专题培训;利用课余时间,师徒结对,针对电子白板、录播室使用具体问题共同研究等。三是加强对管理者设备维护技能培训。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学校管理者登记造册,定期组织基础维护技能培训,做到持证上岗,确保设备的维护精心,使用正确,运行良好。

保障在规范管理

教育技术装备涉及学科广,物品数量大、分类细,必须做到分工负责、规范管理才能保证装备的高效使用。一是要做到专管兼协,分工负责。学校对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要做到分类专人负总责、专业教师兼职协管;专职管理员的职责主要在“管”上,但难以做到“科科通,门门精”;监管教师业务精通熟悉设备,主要负责设备的“理”;只有“管”与“理”配合,统筹协调,才能保证设备的高效使用。二是要做到制度健全,账务明了。学校教育技术装备使用制度要及时上墙,职责明确;账务要做到账面与实物相符、总账与专用账相符、柜签与实物相符,使用记录要做到使用清晰、借还有证。三是要做到经费到位,维护精心。学校在加大设备初期投入的同时,要建立教育技术装备维护经费投入机制,将教育技术装备的维护、维修和更新等费用列入经费预算列支,切实保障教育技术装备的运转经费。

推进在考核评价

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要创新思维和方法,切实逐步建立健全教育技术装备应用考核机制,发挥好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装备建设、实验和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纳入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体系,引导学校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教育技术装备的应用。二是各学校要将教师装备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考核体系,健全绩效考核办法,引导教师积极主动的提升教育技术装备的应用率。三是各有关部门要逐步加强对学生操作能力、应用能力评价机制的改革,引导学校应用装备积极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四是各教师教学技能评价机构要将教育技术装备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为重要评价内容,使教师认为掌握教育技术装备的通用技能不仅是教学所需,也是自己进步的必需。

结束语

提升教师对教育技术装备的应用水平,不仅需要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更需要教师积极配合,主动作为。只要各负其责、各尽其职,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率就一定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一定会相应提升。

(作者单位:山西省高平市教育局)

上一篇:号角声下的高考人物谱 下一篇:关于世界通史教学与网络资源融合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