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实施情感教育

时间:2022-08-07 02:49:28

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实施情感教育

摘 要:本文阐述了教育素养的含义,并探讨了通过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素养以改变教学中情感教育缺失的可行性。

关键词:教师;教育素养;情感教育;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教育素养能够直接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与学生的幸福,其教育素养主要包括热爱学生、精深的专业素养、懂得研究学生的方法、扎实的心理基础和语言素养。具有教育素养的教师意味着他们具备丰富的精神世界与情感,在教育实践中更能以个人的渊博的知识与敏感的触觉与学生沟通,必能以其丰富的生命感悟影响学生,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一、精深的专业素养让教师更关注学生心灵的需要,更着眼学生思维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素养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科知识了解得越透彻,越能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学生的脑力劳动和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因为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认识,他在讲课时才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

对学科知识不能彻底了解的教师,只关注教材内容,而不是教育过程的各种细节,因为他得花费自己的全部力气回想教材内容,如此又怎么能挖掘教材里面真正有意思的内容?又怎么能把内容与学生的个人体验联系在一起?又怎么有时间去协调班上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当教师具备深刻的学科知识与宽广的知识面、对所教学科内容游刃有余时,才能成为一位“启迪学生的思维,完善学生的人格”的“教育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二、懂得研究学生的方法,让教师能采取相应的情感激励策略

一位懂得研究学生的教师,必然善于在课堂上,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在游戏、讨论、课外休息时间内观察学生的行为,并善于通过观察结果调整对待个别学生的方式,以期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情绪,改变他们消极的学习态度。

大学生面临着学习、交往、恋爱、职业等多方面的选择,他们的学习动机呈多样性,且常出现冲突;而处于青年期的青年不轻易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这又给教育者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带来一定困难。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文献研究、微信、微博等是教师可以采用的办法,一是帮助我们分析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状况;二是能以与学生建立亲密关系的方式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并随之思考教学上的情感激励策略。

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能完善教师的自身认同及对学生复杂个体的认识

就像任何真实的人类活动一样,教师把内心自我的状态、对学科的认识以及个人生存与生活的方式都投射到学生心灵上,因此教师需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既要处理学科和学生的问题,也面临生存的挣扎和教学的困惑,更有普通人的各种局限,而教师的自我认同,是正视自己成长的过程,理解自己与身边所有人的关系,思考自己所得所失,进而把握自己生活、学习、职业的原动力。教师的自身完整则要求“我”识别自我个性中的东西,分辨其中积极与消极的内容,理性地掌控自己的“原动力”。当教师不畏惧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时,他们对待教学才会更加开放,不会害怕学生提出各种问题,不嘲笑学生给出的任何错误答案,不否定任何一个学生的表现,因为他们能理解这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内容。

扎实的心理学知识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复杂的个体。“我们教的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要清晰、完整地认识学生,对他们快速做出明智的反应,需要融入鲜有人能及的弗洛伊德和所罗门的智慧”,而了解正处在特殊成长时期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明白他们意识不到的心理状态,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情感教育。

四、语言修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情感,创设融洽的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无限丰富的知识内化为人的精神财富,因此教师应把握语言的逻辑性、严谨性、准确性和系统性,同时要注意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音色的和谐和语态的情感。教师注重内容的主次,推敲教学语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学生理解的需要,启发学生的思维。若教师上课信口开河、学生把握不到重点与难点,难以理解与记忆,更谈不上发展兴趣。再者,教师应把握好语调的音律特征,用流畅的表达,优美生动的语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声音太低,学生听不清;大声轰炸,学生容易疲劳;声音一成不变,如和尚念经,学生容易走神,因此在整个授课过程要做到抑扬顿挫,不紧不慢,注意强调重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培养和训练,教师要提高语言修养,也要坚持长期不懈的积累,只有吸取语言中包含感情、富有哲理的成份,才能使学生在美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深刻的启迪。

情感教育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发展他们自我情感调控能力,培养他们独立健全的人格,是让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教师应从自身做起,提升个人教育素养,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帮助他们成为“能爱”“能学习”“能创造”的人。

上一篇: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