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教学浅析

时间:2022-09-23 06:45:49

数据库教学浅析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际,介绍了数据库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包括教材选用、内容取舍、全程案例教学及案例选取、教学手段等。实践证明,本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卓有成效。

关键词:数据库;教学实践;案例教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6-0032-03

作为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数据处理的最新技术,数据库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一个国家的数据库建设规模、数据库信息量的大小及其使用频度已成为衡量该国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数据库技术也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目前,数据库技术在互连网技术、多媒体技术、气象预报、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信息统计与管理、医疗影像处理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成了高等院校系列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主干课,它不仅是计算机与信息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许多非计算机与信息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

作为介绍数据库相关原理、理论、方法与设计的数据库课程是应用类理工科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既可以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数据库管理能力以及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能力。数据库的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数据库还有不同的版本。现在使用最普遍的是FoxPro、Access、SQL、PowerBuilder、Oracle等数据库平台。但无论哪一种数据库,他们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是一致的,只不过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各有千秋。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日益普及以及面向对象可视化编程技术的发展,拥有功能强大的可视化程序设计工具的数据库系统,已成为社会生活诸多领域广泛应用的重要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工具,是诸多应用领域首选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软件,应用前景广阔。

数据库对信息的完整性、唯一性和安全性提供了一套完整而有效的管理手段,要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学好数据库,就要选用适合他们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进行卓有成效的课程设计,才能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

如何有效地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信息时代的人才需求,这是近年来我国高教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为此,我们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探索。笔者多年从事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现将一些体会和做法归纳如下。

1关于教材

目前,数据库课程方面的教材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数据库原理为主题,侧重于理论研究,应用方法与技术介绍得很少,这类教材主要适用于理论研究的人员如重点高校本科生、研究生使用,也可供从事数据库教学及科研工作的教师与科研工作者参考,如李建中编著的教材属于这一类教材;另一类是以数据库技术为主题,侧重于对某一具体数据库软件产品及其开发技术的介绍,数据库理论知识方面较少,教材的写作风格有点类似于技术使用说明书,这类教材主要适用于广大非计算机、非信息管理类专业的本、专科生使用,如由陈恭和编著的教材属于这一类教材。显然,以上两类教材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等应用性专业的本、专科学生的数据库课程教学均有一定程度的欠缺,由于太注重于原理及理论知识,再加之各个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也不同,直接使用第一类教材用于教学显然有一定困难。而若采用第2类教材,由于理论方面的内容较少,势必造成学生理论 基础薄弱。所以,根据本校对学生所开设的前导课程(如离散数学、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等)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专业发展及教学需要的教材,较好地将抽象理论与应用实际相结合,力求知识阐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采用大量应用实例,强调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将“数据库原理”和“数据库应用技术”两部分内容有机结合的教材,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类专业数据库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当务之急,而该类教材就是介于以上两类教材之间的适合于学生使用的第3类教材,例如由靳学辉编著的教材及由萨师煊、王珊编著的教材是这一类教材的典型代表。目前国外也有许多数据库教材,虽然其内容较为新颖、能及时反映当前数据库领域的先进技术,但其选材、内容组织、讲述方式等往往与我国学生的思维习惯有一定差距。面对当前数据库教材名目、版本较多的现状,教材的选用,将直接影响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因此,针对一定的培养目标,授课教师在选用教材之前一定要作全方位综合考虑。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可以自己编写适合具体学生状况的教材。

2关于教学内容和方法

数据库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数据库的管理及各项基本操作,还要掌握一定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技术。根据教学大纲,找出课程的重点内容,然后根据各部分的特点,认真取舍,讲好讲透,做到深入浅出,对课程教学的实例作精心的筛选和修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 在基本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的组织顺序进行调整,采取以“案例式”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学生档案管理系统”或“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作为课堂实验的实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更具有真实感和表现力,它综合各种手法,形象、生动地显示教学内容,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是:创设案例教学环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活泼的环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课前,先创作两个功能简单、内容不同但学生比较熟悉的管理系统实例――例如“学生档案管理系统”和“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等。开始上课时,由笔者采用多媒体演示系统功能,并告诉学生,在学完这门课后,他们也可以做出这样一个完整的系统。学生平时都用惯了Windows图形界面,早就对其中的原理感到好奇,现在一听自己也能做出这样的界面,一个个兴趣高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样,良好的开端就为学生以后学习这门课打下基础。

3如何设计案例

教学案例的重点应贴近实际应用,以应用为出发,并以应用为目的。精细、周密地安排和优化教学过程,使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衔接,紧密配合,交叉进行。加强技能训练的改革实践,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新的应用软件和具备开发本专业领域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更使他们确立了计算机应用意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愿望。关于案例设计,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 精选能够贯穿课程学习全程的综合示例。

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精选出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最能揭示所学理论的案例。精选案例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不仅要弄懂教材的每个概念、原理,而且要弄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知识结构体系,这是精选案例的基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密切相关的正面与反面的典型案例,寓所教理论于案例之中。

我们结合科研中的应用开发,选择有应用背景的系统示例,并对其中的一些模块进行增删,以适合于教学使用。这种方法对学生的兴趣有较好的培养,许多学生学完后就加入了应用系统开发的行列,得到了双赢的效果。

(2) 认真分析案例的设计思路

这是案例教学最重要的一步。搞好此项工作要求:精心设计所提问题。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关系到能否总结归纳出要学的理论,因此要求教师一方面在完全理解教材和案例的基础上,依据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针对案例所提出具有相应逻辑结构的问题,使师生双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一步步地得出所学的理论。问题要一个一个地提出,并引导学生渐次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相应的理论,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理论是如何来自于实践,要充分发挥分析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各种回答做恰当的评价,以保证分析沿着预定的目标进行,逐步接近案例所包含的理论实质,使理论的提炼自然贴切,切忌强拉硬扯,牵强附会。

(3) 做好总结

案例教学起始于实践,这样它得出的理论往往是独立的。因此每个教学阶段结束时,教必须归纳总结,结合案例,形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体系。归纳总结可由教师进行,也可引导学生来进行。

(4) 教学手段的改进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把实用性的几个综合案例的设计过程制作成了多媒体课件,录制过程主要通过电脑的实际操作录像加口头讲解。这些课件对学生学好本课程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另外在讲课过程中,采用制作精美的PPT,并辅以当场操作演示,使学生学起来感到直观、简单、易于理解。

读书是学生的课后第一作业;必要的操作练习是第二作业;网络练习题是第三作业。通过这三种作业,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效果非常明显。

4注重课程设计和知识拓展

从开始上课,我们就给学生提出了要求。首先演示一个综合的示例,并告诉学生,每个同学在课程结束时必须能够做出一个类似的系统,题目可以根据具体实际进行选择,最好结合具体的用户进行设计。教师也将一些用户的需求提供给学生。学生的系统可以采取逐步改进的方式进行设计。

经过实践,许多同学的设计经过修改后,可以直接让用户使用,并且有些学生还申请到了一些项目,使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大大提高,效果明显。

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许多知识课程内是无法讲到的,知识拓展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建立了课程平台,并在其上面放了许多数据库有关的参考资料或网站,并将同学们在网上发现的一些资料也及时地放上去。还开发了基础知识练习题库,供学生平时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张莉. 数据库教学的思考与探讨[J]. 丹东师专学报,2000,22(4).

[2] 李霞林.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Access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 计算机教育,2006,(11).

[3] 陈建平,潘李宜基. 数据库教学选材与教学策略[J]. 肇庆学院学报,2006,26(2).

作者简介:李华,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电话:13175127272,13067705081

E-mail:

上一篇:实验教学法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实施... 下一篇:“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