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难点解析

时间:2022-09-23 05:03:29

职业学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难点解析

摘 要 社会实践活动是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在学校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仍有一些薄弱环节影响其作用的发挥,其中一些问题长期存在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个别问题还相当突出, 严重影响着学校育人的效果。如何做好社会实践工作需要进行认真地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 职业学校 社会实践 难点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The Difficities of Social Practice fo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HUANG Xiaolong

(Jiangsu Nantong Business Vocational School, Nantong, Jiangsu 226011)

Abstract Social practic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qualities, but in all kinds of social practice in schools, there are still some weak links affect its role, some of which have not been long-standing effective solution to individual problems are quite prominent, serious impact on the effect of school educating people. How to do social work practice requires careful thinking and research.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 social practice; difficities

1 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的重要意义

职业学校学生社会实践主要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专业实习、社会考察、科技扶贫、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和勤工助学等形式,走上社会,深入实践,认识国情,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做出贡献的一系列活动过程。社会实践活动是职业学校学生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

社会实践是引导学生深入社会,检验自我、锻炼自我,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积累社会经验的有效形式,是学生运用知识,施展才华,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发展空间,可自由发挥学生的爱好和特长。社会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得以发展。社会实践是职业学校学生社会文化素质提高的有效手段。在社会实践中,不仅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各种社会角色,更能使学生个性的完善与社会的发展保持和谐,让自身的社会文化素质得以拓展,而且要求学生在学习和继承社会文化素质的同时,把知识、理论、经验作用于社会,丰富社会文化的内涵,做社会文化的传递者和创造者。

2 职业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现状与难点

职业教育追求的目标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仅靠学校的课堂教育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大量的社会实践。目前,部分职业学校对加强和改进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深远的现实意义认识不足,学生社会实践缺乏整体规划,无法实现社会实践锻炼能力、培养责任感等诸多目标。目前,各职业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仍然存在以下难点与问题。

2.1 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职业学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组织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学校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但许多职业学校对社会实践活动不重视,并没有将社会实践教育真正纳入到完整的教学计划当中。学校有关部门支持配合力度不够,师生参与面狭窄,特别是专业教师参与人数少之又少,缺乏经费,导致了职业学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临时性和随意性。相当一部分学校的社会实践,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流于表面、缺乏深度和广度。由于投入少,经费短缺,许多学校难以组织大规模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常是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大多数以分散返乡调查实践为主。

2.2 社会实践内容缺乏专业特色

社会实践体现专业特色, 做到实践与课堂教学、与所学专业相结合, 是提高社会实践层次和水平, 实现学生社会实践服务社会这一目标的关键。一些职业学校对如何将社会实践内容与专业相结合、如何促进专业能力的提高方面却探讨和实践得不多, 社会实践作为学生运用和巩固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这一功能发挥得不够完善。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往往局限于社会调查、政策宣传、参观访问、文艺演出、公益劳动、支教扫盲等形式,可以说仍停留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初级发展阶段,缺乏纵深方向的改革与创新。

2.3 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缺乏长期稳定性

在推进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中, 各职业学校多存在缺乏系统性、运作不规范、形式单一等问题,造成基地建设难、长期稳定更难的现象, 很难满足学生社会实践多样性的需要。从社会环境来看, 社会对学生社会实践认可度还不够高, 一些单位认为学生社会实践给他们增加人力、财力负担, 实际效果又不大, 因而支持力度不够, 持不欢迎态度。就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而言,由于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空泛、不丰富,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没有考虑到当地群众的需求,特别是农村农民的需求,因而无法真正达到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为群众做实事的目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认可度,间接影响了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的稳定性。

2.4 社会实践活动缺乏专业指导

许多职业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行之有效的专业指导。对于如何确定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主题,如何完成具体的社会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及如何撰写实践调查报告等,缺乏系统的培训和辅导;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也缺乏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考核办法。从总体上看,当前社会实践活动规模比较小,专业教师参与指导的水平也不高。由于得不到专业指导,有些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就无法开展,使社会实践活动更多地成为一种虚多实少、流于形式的课外活动。

3 推进与深化社会实践活动的路径

3.1 充分认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领导和协调

必须进一步强化认识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加大对社会实践活动意义的宣传,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专题会议、社会实践研讨会等, 使指导老师与学生都认清楚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特别是指导教师, 只有从思想上充分认识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才能深入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从根本上认识社会实践对其成长成才的作用后, 才能由被动接受社会实践转变为内在的主动地要求社会实践。也只有自上而下统一思想才能使社会实践达到应有的效果。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需转变教育思想,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更新社会实践观念,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社会实践是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对职业学校学生巩固知识、完善知识、增长才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2 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桥梁。要实现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期性、实效性,必须拥有稳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职业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主动与社会机构加强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共赢”的原则,努力寻求地方政府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的认可和支持,把社会实践活动与企业和地方的经济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探索实现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与专业实习基地、创业创新基地、就业实践基地一体化的道路。利用各种途径,积极与工商企业、社会组织、城镇社区、农村乡镇保持联系,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建立一批稳定的、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基地,并长期坚持,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

3.3 突出实践活动的针对性,与所学专业有机结合

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可以提高学生社会实践的学术、技术、职业能力等含量, 这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大方向。首先, 将更多的专业老师吸纳到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的队伍中。其次, 指导教师在培训指导学生开展实践策划时, 要指导学生如何结合自己专业特点选题, 将本专业知识融入社会实践过程中。再次,可以依托校外的实训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只有与专业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发挥特长, 巩固专业知识, 在实践中检验专业知识, 优化知识结构, 同时使暑期社会实践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3.4 扩大宣传力度,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对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尤为重要。应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激励体制,调动广大师生、干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动性,使社会实践活动形成有机运作、自我驱动、有序发展的动力机制。在社会实践前夕,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学生参与,在人员选拔上进行面试等方式, 择优录取, 让学生有优越感。其次,进行社会实践项目招投标活动,重点团队需经过答辩、审核才能确立, 并在经费上予以重点支持。在社会实践后除了要召开总结表彰大会表彰先进以外,还可邀请在实践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举办讲座,讲述自己的社会实践故事, 让其他学生对社会实践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投身实践的热情。

上一篇:科技竞赛在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及对... 下一篇:影响“蚁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