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发展观与战略思维能力

时间:2022-09-23 04:41:10

浅谈科学发展观与战略思维能力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战略思维是人们在进行战略谋划时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思维理念和思维活动,其核心是全局性思维,基本着眼点是用宏观的战略眼光分析问题,关照过程的各阶段。战略思维能力就是指执政者在履行领导职能过程中对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事件实施谋划的能力,即在谋划活动中从全局出发,放眼未来,通过分析、综合,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从而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的本领。

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执政者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首先,基于全面发展理念,应着重培养执政者的全局意识。全面发展理念的本意是指各级执政者要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观念。从领导学的角度理解全面发展理念就是指各级执政者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本质,多角度、全方位思考,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矛盾,善于协调各方面关系的思想。而全局性又是战略思维特质中的最本质的一条,这正是科学发展观和战略思维的重要切合点之一。因此,执政者应着重加强自己的全局意识,用来抓紧抓好组织的各项管理工作。所谓全局意识就是指立足大局,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的意识,即从多角度、全方位考察和把握国际国内的动态和社会舆论,立足全局统筹各项工作,就要坚持全面看问题。当然,讲全面并不否定重点。在实际工作中,集中主要力量抓全局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同时兼顾其它问题的解决,这就是突出重点、带动一般。矛盾有主次之分,且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把握好全面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才能做到全局在胸,关注全局,推动重点工作和一般工作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协调一致地发展。

其次。基于协调发展理念。应着重培养执政者的和谐意识。协调发展理念就是指各级执政者要有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的观念。从协调发展理念的定义中可以彰显出一种和谐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的领导战略思维应蕴含并体现出这种和谐理念。所以,执政者在战略实践中应具备和谐意识,来恰当地、和谐地管理各项工作和解决各类问题。所谓和谐意识是一种战略的意识,它主张从同一、结合、共存的视角看待问题和矛盾的思维方法,立足整体,强调全面,照顾和尊重系统各要素的地位和价值,并重视从他方汲取有益成份发展壮大自己。执政者只有具备了和谐意识才能够从双赢、多赢的战略高度,创新和开辟出新的发展模式,彰显出鲜明的战略思维特质,因此,和谐意识应成为执政者在全球化和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背景下,协调各方,和谐发展的必备思维方法之一。

第三,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着重培养执政者的超前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伴随着全球性问题的凸显,人类为了追求良性的健康的长远的发展而提出的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就是指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的观念”。这是着眼于人类的整体和发展前景,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的发展理念。而战略思维的特质之一就是超前性。执政者战略思维就应注重超前意识的培养和运用。所谓超前意识是指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上,根据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先于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出现的符合事物发展趋势的,具有科学预见性的意识。超前意识是立足于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超前意识是新时期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我们通常所讲的超前意识是对具有先进性,在时间空间上客观存在的现实的事物和现象的反映。这种认识是以认识客体的现实存在为前提的。因为未来是以现时的现实为前提的,因而,对未来的超前意识也必须立足于现实,以对现实认识为前提。只有从这种前提性认识出发,才能推知未来,达到对未来的超前认识。

第四,基于以人为本理念。应着重加强执政者的人本意识。以人为本理念是指要尊重人、理解人、注重人、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亦指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的观念。在现代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执政者从事管理工作时应当树立的一种现代管理哲学。基于管理学的视角,“以人为本理念就是指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都要体现出以人为中心的观念”。战略思维对战略主体的关注度是很高的,这与以人为本理念有机地结合,就形成了人本意识。所谓人本意识就是指各级领导者在各项管理过程中都要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为前提,承认人的生命、价值、自由的存在,并将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作为追求目标的一种意识。执政者着重加强人本意识是新世纪执政者面对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应做出的必然选择。

上一篇:从“差异需求”看高校人才培养 下一篇:深化农村改革发展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