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渡过青春萌动期

时间:2022-09-23 03:55:45

和孩子一起渡过青春萌动期

青春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也是最麻烦的年龄。初中生(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正处在青春期。他们既充满活力和追求,又充满焦虑和问题。

青春期,激素的变化加速了身体的生长和性成熟。尤其是性成熟的“突变”往往给初中生带来许多暂时的烦恼。家长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开始爱照镜子、注意打扮、喜欢独处,对异性产生“兴趣”。渐渐地,一个老生常谈又不得不谈的问题出现了――早恋。

从字面的意思看,“早恋”=“早”+“恋”。

其实,“早”只是家长对这一现象的理解。这一现象的出现是以学生的生理变化为基础的。只要学生正常发育,这一现象就可能相继出现。

“恋”则是学生对这一现象的理解。这一现象更多的是伴随性成熟而来的性好奇或性吸引,而情感上的诉求占的比例极少。

因此,家长在面对“早恋”时,一方面要认识到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另一方面要认识到这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恋爱”。

如果说初中生的发展主题是接受学校教育,那么“早恋”就是“跑题”。因为它会极大地牵扯学生的精力,影响学生的心境。家长有必要适当干预,但干预要讲方法,调控要有度,自然水到渠成。这里有一些妙方建议与家长一起分享。

第一,爱孩子,还要懂孩子。在尊重、理解、真诚的基础上,家长要多和孩子做朋友式的交流,贴近他/她们的心灵,而不要粗涉、疑神疑鬼、侵犯孩子隐私,用爱的名义去控制孩子,这样做很可能激起孩子的反抗情绪和逆反心理。

第二,爱得不必多,每天一点点。随着自我意识和社会性的发展,初中生不愿主动和家长诉说心中的秘密,而更愿意和伙伴交流。家长此时工作再忙也别忘了经常主动和孩子沟通,不能自动放弃和孩子交流的机会,应随时了解他/她们的喜怒哀乐。

第三,交流要赶时髦。网络、手机使学生之间的交流迅速而频繁、直接而坦率,这些是家长无法比拟的。学生的早恋也常常从这些间接交流中开始。家长也可以尝试经常给孩子发短信或聊QQ。虚拟世界中也有您的陪伴,孩子才不会迷失。

第四,性教育也是家庭必修课。过早的可能会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深远的、难以弥补的负面影响。同性亲子之间可以选一些好的书或光盘共同应对。在孩子稀里糊涂犯错之前,消除他/她们的性好奇,搞清这件事的利害关系是必需的。

第五,课余生活不能丢弃。学生功课多,但是家长要注意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发展特长爱好,陶冶性情,放松紧张的神经,将青春期性冲动引发的心理能量做适当引导、升华。比如旅游、画画、运动、跳舞、阅读和写作。

第六,孩子的朋友也是你的朋友。不良行为的后面总是有一些坏的榜样。现在独生子女多,物质生活丰富,孩子对朋友的需求和选择往往比较急切和盲目。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交友,家长不妨多和孩子探讨。

第七,家长不要先紧张。只要您对孩子足够关心、爱护,和他/她们心连心,他/她们就不会舍近求远,就会顺利地渡过这一时期。

第八,家长要学会找帮手。如果您遇到棘手的问题,自己又不知如何是好,不如去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作者:天津市双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

上一篇:应该给孩子配手机吗? 下一篇:挑战烦恼大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