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思考

时间:2022-09-23 03:44:05

新时期下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思考

摘要:高校财务信息公开是高校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推行中进展并不尽如人意。本文阐述了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现实意义,对当前信息公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 财务管理 信息公开

2010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高校的财务信息公开做了明确规定,但《办法》实施三年多来,高校信息公开的推进工作却并不尽如人意,对于财务信息的公开更是浅尝辄止。本文结合笔者从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谈谈对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一、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高校加强财务监督,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是高校财务工作的基本活动,活动的质量与财务执业环境和会计从业人员水平直接相关,在高校财务信息不公开透明的情况下,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外界无法得知,随着财务信息的公开,势必对财务部门形成一定的压力,促使其认真检查和清理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保证收支行为的规范与资金的使用效益,方便相关部门及时了解最新财务动态,促进高校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二)有利于促进高校内部管理,推进高校防腐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国的职务犯罪频发,高校职务犯罪也屡见不鲜,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随之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教学仪器设备的大量投入,由于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财务信息相对封闭,极易造成权力运行过程不公开、不透明,使之成为“腐败”的温床。因此,只有让高校在财务、基建、采购、招生等重点领域切实做到信息公开,加强内部管理与内控建设,形成有效的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才能从源头上预防与遏制腐败事件的发生。

(三)有利于社会与政府监督,促进高校自我完善与发展

随着高校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变化,学校财务信息的使用者也在逐渐扩大,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捐赠人、投资机构、学生等均想了解对自己有用的财务信息。因此,财务信息公开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高校财务的透明度,让高校广泛接受社会和师生的监督。由于高校在运行过程中必须向多方利益相关者提供相关财务信息,将迫使其必须加强内部管理,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以利于高校的健康发展。

(四)有利于树立高校形象,建立和谐的社会经济关系

信息不对称是高校各利益相关群体对财务信息需求短缺的最大问题,实行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可以使高校向社会及政府全面介绍高校的财务状况,在此过程中,公众加强了对高校的了解与认识,有利于树立高校形象;同时高校财务信息公开,还可以有效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知情权,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增强民主理财意识,促进他们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与监督;使捐赠人及时了解自己所捐财物在高校经济运行中的效果,给予债权人充分的知情权,高校财务的相关信息不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形成和谐的社会经济关系。

二、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应遵循的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内容必须尊重客观实际,来源于真实的财务数据,保证公开的财务信息符合高校实际财务状况,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使用者获得正确信息,并据此做出相应判断与决策。

(二)可比性原则

即高校在公开财务信息时应采取统一的会计方法或核算程序,以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比较与判断。

(三)时效性原则

信息的价值量与时效性紧密相关,为保证财务信息的有用性,高校在推进财务信息公开时必须保证内容及时有效,实时更新。

(四)相关性原则

高校财务信息庞杂,各利益相关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也各有差异,因此,高校应事先对财务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筛选,形成相关性程度大的财务信息。

三、当前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信息公开的积极性不高

《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虽已颁布实施,许多高校在网站首页也开设了信息公开栏目,对学校的基本信息、学科与专业设置、招生情况、奖学金设立等进行披露,但对涉及财务信息的栏目或一无所有,或显示“建设中”。财务信息因其保密性与敏感性而导致高校对财务信息公开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加之现有指导高校财务信息处理、生成、披露的法律法规对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约束性不强,且缺乏必要的财务信息公开评议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多数高校还处于观望与摸索阶段。

(二)财务信息公开的内容不明确

在《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中,对于财务公开的具体内容只是划分了几大类,并未做详实的规定,这就导致许多高校在公开财务信息的过程中对公开的内容避重就轻,弹性较大,同时由于主观意识上的问题,不少学校对此项工作抱着“能简单绝不复杂”、应付了事的心态,导致公开的实质性内容十分有限。

(三)财务信息公开不及时

《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高校主动公开的财务信息,应当自该信息制作完成或者获取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公开的信息内容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后20个工作日内予以更新。然而现实中,许多高校的财务信息公布严重滞后,如目前多为2010、2011年等二、三年前的数据,更有的无相关信息内容,只是显示“数据正在更新中”,信息更新速度的缓慢严重影响了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四)财务信息公开的渠道不畅通

《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第十二条规定,“高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学校网站、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等校内媒体和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校外媒体以及新闻会、年鉴、会议纪要或者简报等方式予以公开;并根据需要设置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或者电子屏幕等场所、设施”。而实际工作中,高校财务信息的公开渠道十分单一,网站成为信息公开的唯一渠道,并未顾及利益相关者的信息来源方式,对于一些无网络或上网受限制的群体而言则无法保证其及时获得所需的信息。《办法》对于高校信息公开中的反馈做了相关规定,现实中财务信息的反馈环节却乏有体现,难以保证财务部门对广大师生员工的建议有所采纳或答复,财务信息的公开是单向的,信息反馈不畅通。

四、对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思考与建议

(一)完善信息公开管理制度,规范高校信息公开行为

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公开的相关管理制度还不系统,仅在宏观层面上对信息公开做了原则性的规定,未做出具体细则与工作要求。笔者认为,高校的财务信息公开应职责到人、任务到岗,一要严格信息公开流程,设定财务信息公开审批权限;二要对必须公开的财务信息内容,设计统一格式,对何时做出具体规定;三是引进考核监管机制,上级主管部门应把高校是否按时按量公开财务信息纳入学校信息公开及高校财务工作检查的考核内容。

(二)树立主动公开信息的意识,加强高校内部管理

在开放办学、民主办学的新形势下,切实转变观念是当前我国高校提高财务信息公开工作质量的必要前提,学校管理层应从促进依法治校、提升学校公信力、保障公民知情权等方面去理解和支持财务信息公开工作,并且高校作为公共资金的使用者,也有义务接受来自各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公开需求,财务信息公开是对高校“问效”的一个重要途径,但“问效”并不是“问罪”,只有经常性地将相关财务信息公示出来,接受“询问”,才能进一步促进学校加强内部管理,保障高校健康和谐地发展。

(三)明确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内容,满足多元需求

在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相关内容中,只有兼顾到向社会公开的财务信息及向高校内部的实时信息,才能满足多元需求,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与透明度。具体来说应包含以下两方面:其一,对外公开的内容为学校的各类收费项目、依据、标准与投诉方式,如有增减变化随时更新;反映学校整体经济状况的年度经费预算报告,经过外部审计机构审计的年度财务决算报告;重大会计事项的披露,如贷款、债务偿还、投资等对学校财务状况产生严重影响的经济活动;公示学校仪器设备、图书、药品等物质采购管理办法、流程及招投标信息,重大基建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信息等。其二,对内公开的内容:学校的各类财经管理规章制度,如财务部门的机构设置、岗位职责,财务报销工作流程、职工借款管理办法、财务审批权限管理规定,资产管理制度等;学生各类费用缴纳、欠费、奖贷金查询;教师科研经费到款情况、职工借款等往来款项、各院系(部门)经费下达及使用情况的查询等,通过一定权限的设置以分清不同类型的用户,从而方便师生、学校各级管理者及社会公众及时了解自己所需的财务信息。

(四)拓宽高校信息公开渠道,方便信息双向交流

在财务信息公开过程中,高校应拓宽信息公开的渠道,除充分利用公告栏、意见箱、校刊、报纸、职工大会等传统渠道外,重点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建立财务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将相关财务信息在学校网站上,当然,财务信息公开的信息反馈工作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高校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意见箱、QQ交流群、论坛等人们广为使用的沟通渠道,收集来自各方的意见与建议,并指定专人负责查看与答复,与教职员工进行相关信息交流与沟通,做到民主决策,充分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学校财务管理过程的工作热情。

总之,高校财务信息公开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衡量现代民主与法制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尺,高校要以建设“阳光学校”为目标,结合自身实际,真实、及时、持续、有效地开展财务信息公开工作,在高校与师生、社会公众之间建立起沟通信任的桥梁。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财务公开研究”;项目编号:2011SJA630018)

参考文献:

1.梁勇.论高校财务信息的公开[J].教育财会研究,2011,(2).

2.乔春华.论高校财务透明度[J].教育财会研究,2010,(4).

上一篇:浅谈中职数学课“情感教学法”的探索 下一篇:职业学校就业服务方法与途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