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诚信缺失的原因与解决途径

时间:2022-09-23 03:15:10

浅析诚信缺失的原因与解决途径

【摘 要】诚信道德缺失现象的产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人际交往间缺乏互信和真诚,导致社会的冷漠。文章从运用社会学理论,分析诚信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旨在建立一个良好诚信社会。

【关键词】诚信缺失;社会;原因;对策

一、诚信缺失的表现

2007年9月5日,南京市鼓楼区法院对“彭宇案”作出一审判决。彭宇补偿原告40%的损失,45876元。最终“彭宇案”以和解撤诉结案,但是这起案件的影响却超出了当事人双方的范围,致使更多人害怕承担责任而不敢做好事。法院的判决,让多少人成为了“看客”,让多少老人跌倒后,无人愿意上前救助,让人与人之间失去了最起码的信任。

2008年,《东方早报》一篇《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的报道,使得“三聚氰胺”这个化学物质闯进了人们的生活。我国有关部门对此进行调查,所有品牌下的乳制品中或多或少地添加了“三聚氰胺”。食品安全问题已严重危害人民的饮食健康。总理曾在“染色馒头”事件后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2011年7月23日的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至今还令人深思。此次事故经调查认定,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研发中管理混乱,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铁道部在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相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事故抢险救援过程中,政府部门处置不当、信息不及时、对社会关切回应不准确等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二、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乔治·C.霍曼斯的行为交换理论能够充分地解释“彭宇案”这一现象的产生。在行为交换理论中他提出了一个“成功命题”--“对于人们进行的所有行动来说,一个人的特定行动越是经常受到奖励,则该人越可能采取这种行动。霍曼斯在这一命题中指出,如果一个人曾经成功地获得一种报酬或避免一种惩罚,他就倾向于重复这种行动。”让我们一起来对“成功命题”做一个逆命题,对于人们进行的所有行动来说,一个人的特定行动受到惩罚,则该人便不可能采取这种行动。事实告诉我们,这个逆命题是成立的,“彭宇案”产生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有多少老人跌倒了无人相助,有多少人看到老人跌倒选择视而不见,大家并不是没有爱心,而是害怕扶起老人后将要承担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很多时候,人们做好事并非为了得到报酬,而“彭宇案”后,人们担心的是做了好事反而还要承担赔偿。

“成功命题”同样可以论证“三聚氰胺”掺假这一行为,也许在一开始,掺假、造假者并没有掺入过多的“三聚氰胺”,然而低廉的价格为他们赢得了更为广大的市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这样的利益驱动促使他们置商业诚信于不顾,完全忽视消费者的利益。所有食品行业的生产者,在掺假、造假的成功之后,获得了一笔大额利润,他们就倾向于重复这种行动,以牟取暴利。检测人员,监管部门亦是同样,在发现掺假、造假食品后,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管和处罚,存在侥幸的心理,一旦发现这一行为并未发生大规模的危害时,便开始继续对这样的行为包庇、纵容,致使生产者变本加厉地从事违法犯罪行为,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政府信息的不公开、不透明导致了人民对政府作为的不信任。政府信息的透明度往往被忽略、忽视,封堵政府信息的行为也是屡见不鲜。一些人维护着某些地方或某些个人的私利,而置公共利益于不顾。事故爆发后,政府先掩盖问题,隐瞒基本情况,提供虚假信息。这侵犯了公民的知情权,加剧民众的恐慌。政府不能有效地号召和引导全社会,必然导致公众不信任感的蔓延。一些行政部门的“功绩制”被加以利用,成为部分官员获取政治机会的工具。责任机制的缺乏,导致了政府官员缺乏行政责任感。在对行政人员的责任追究上,法律的惩罚力度太小,失信成本远小于守信成本。

三、诚信建设的途径

(一)加强公民的诚信观念教育

诚信是一种道德准则,它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学习的主体是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社会化包括传递社会文化。“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价值观念体系和社会规范体系。价值观念体系,指社会、民族或群体中存在的比较一致的共同理想、共同信仰、及较为持久的信念。”因此,加强诚信道德教育,促进诚信观念的宣传,应从家庭、学校、企业、政府等多个社会组织中切入,加大诚信文化的影响力,从自我做起,首先完成自我的诚信观念社会化过程,通过宣传教育, 使人们意识到到诚信的价值, 从而使诚信的理念深入人心, 成为每一个人的本能行为,从而完成诚信文化的社会传递。

同时,“社会化的过程也是社会对其成员施加影响的教育过程。”当每一人都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将诚信表现出来时,这也将起到一个表率和模范的作用,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通过自己的行为教育周围的人,以达到社会化的目的,再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进行全程贯彻落实诚信观念的教育,强化公民的信用观念和守信意识,使诚信道德深入民心,使守信成为人们自觉、自愿的行为。

(二)建立明确的社会监督制度

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包括:“行为导向功能;社会整合功能;文化传递功能”建立一套诚信社会监督制度,它将把人们的诚信行为纳入一定的轨道,以维持诚信行为的正常进行。建立社会监督制度,制定相应的行为准则,将有利于公众共同监督社会不诚信的行为。对于政府不合理的政策条令,有权力要求参加听证会。在危机事件处理中,要求政府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公开细节、善后处理进展情况。明确问责制,对政府部门的渎职失职行为进行问责,要求相关监管部门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社会制度的整合功能将保持社会正常秩序,干越越轨行为,从而起到控制整合社会行为的作用。诚信社会监督制度,可将个人信用,商业信用相结合,严厉打击不诚信的行为,明确守信的奖励制度和失信的惩罚制度。对失信行为进行约束,对于被扶者忘恩负义的行为、老年人故意勒索的行为、见死不救的路人、造假掺假的商贩、失信于民众的政府官员予以舆论的强烈谴责、道德的批判,直至其无法承受社会的压力而主动承担失信行为所产生的全部后果。对于维护诚信体制的公民予以适当的奖励并公开表彰,只有将这样的行为让大众认可和接受,才能共同携手创建诚信的社会环境。正如霍曼斯成功命题提到的“如果一个人曾经成功地获得一种报酬,他就倾向于重复这种行动。”我相信,诚信行为受到表彰之后必然引起一波学习诚信、遵守诚信、履行诚信的浪潮。

(三)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

加强诚信法制建设,增强诚信法律保护。道德建设与行政政策的指导、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之间存在着莫大的联系,法制的健全能保证每一位社会成员诚信道德意识的建立和诚信道德行为的实施。道德和法律同样作为社会控制的手段,二者的共同作用将形成互补的关系,进一步保障法律的实施和道德的约束,同时法律还具有“教育作用、威慑作用、惩罚作用”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对于不法商贩、违规生产者、有毒物质销售者、违法违纪的政府官员、渎职的行政人员等进行严厉的处罚和处理,让其“失信成本”远超过“守信成本”。

对于违法乱纪的工作人员实行严格的监管,对于严重危害公众利益的不法商贩,不仅仅只是经济处罚、吊销营业执照,应当重则罚没的金额要让其无东山再起之力,危害民众身心健康的,有必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于纵容、包庇违法违纪商业行为的公职人员予以严肃处理,追究其是否涉案或者收受贿赂,以致知情不报。对于国家机关干部违法乱纪的行为必须予以严厉惩处,顺藤摸瓜,抓获所有涉案人员,没收其全部非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可以考虑处以极刑,而不仅仅只是或者开除党内职务。

参考文献

[1] 李松.中国社会诚信危机调查[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1,100.

[2] 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177.

[3] 吴增基,吴鹏森,苏振芳.现代社会学(第四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23.

作者简介:林炜(1989- ),男,福建福州人,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1级社会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发展社会学。

上一篇:我国土地征用农民守法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浅谈美国死刑制度对我国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