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规划在村庄空间发展的应用

时间:2022-09-23 03:11:57

概念规划在村庄空间发展的应用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概念规划”显然更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短短几年的时间,国内许多城市开展了实践,但在村庄规划的应用却相对较少。安吉美丽乡村―鹤鹿溪、六庄村空间发展概念规划与村庄详细设计对概念规划在村庄空间发展中的应用做了一次积极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概念规划;村庄;发展空间;详细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20世纪90 年代末期,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出现的新形势,城市规划学界借鉴国外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开始探讨一种独立于传统规划的,以城市整体发展策略和土地空间开发的政策纲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规划,即城市发展“概念规划”,也有称“战略规划”、 “战略性空间规划”以及“空间战略规划研究”。最早的实践以“广州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为代表。

2概念规划及其发展态势

概念规划是介于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之间的一种规划,它强调的是思路的创新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是属于一种宏观发展思路的探讨和研究。它淡化了设计的表象,使规划成为纲领性、战略性的文化、指导和协调发展与建设。“概念规划”有别于传统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城镇体系规划,它更加强调对城市发展问题的诊断,发展策略的研究以及政府行政、城市经营的建议等,以作为城市法定总体规划制定或修编的前期准备。这种新型规划较法定规划更少形式和内容上的约束,赋予规划师更加自由发挥的空间。

3规划愿景

安吉县鹤鹿溪、六庄村地区及其周边是安吉县内一片非常完整的黄浦江源头区域的近郊农耕区,其间风景优美、土地平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非常适合农耕文化系列的旅游开发。该区块既可以填补安吉平原地区旅游开发欠缺的空白,又可以优化提升安吉旅游产业。

如何解决城市建设用地不断蔓延的问题,保护及有效利用农田,并在保护乡村地区的基础上,如何优化发展,使该地区成为安吉旅游新的增长点以及平原地区美丽乡村的示范村,是本次概念规划需解决的问题。

4安吉美丽乡村―鹤鹿溪、六庄村空间发展概念规划与村庄详细设计

4.1基地现状

本规划区处在安吉县县城西部边缘,距县城递铺镇约8公里,距孝丰镇约4.5公里,规划用地面积为8.25平方公里,东、南、北三面环山,中间为黄浦江源头的南溪、西溪冲击平原,土地肥沃。区内田园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皆较为丰富,鹤鹿溪是一条具有观光、休闲、游览等功能的河流段落,已有鹤鹿溪漂流项目在经营;鹤鹿溪村周围分布着诸乐三、胡宗南旧居。

4.2规划目标

建设富有特色的集高新农业开发、农耕文化展示、旅游产业优化、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等功能的安吉县平原农村地区美丽乡村示范村落。

4.3规划理念

1)因地制宜的空间布局理念

规划强调生态保护、农田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农村文化延续等现有的地形地貌特征,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设计。

2)“珠落玉盘”状田园村落布局理念

现状六庄村的村落空间布局较为分散,无成片大型集中的村落,规划依托这种散落形态形成“珠落玉盘”状的村落布局,每个村落形成8―10户左右的小型聚落,每个聚落周围种植高大乔木,村落周边为自家种植的蔬菜、瓜果以及家禽、牲畜。这些聚落就像明珠一样散步在大片的农田中间,形成宛如画卷的田园村落布局。

3)农耕文化特色展示的单元村落设计理念

田野上的小型村落是历来文人墨客欣赏、描述的对象,是田园美景的点睛之处,规划认为单个村落的形态、内容、环境、建筑等均应围绕农耕文化展开,塑造农村特有的世代相传的文化特征和古朴的农村地域风貌。

4)“阡陌”状的道路交通组织理念

规划对现有的田埂、机耕路等进行梳理,形成“阡陌”状的道路交通网络,规划道路采用小断面、高密度的形式,强化田园风格,强调低速慢行,营造宜人尺度。

4.4总体规划(见图1)

4.4.1功能分区

规划将本区划分为三大职能区域,五个功能分区。三大职能区域分别为生产、旅游、生活职能;五个功能分区为黄浦江源漂流及滨水景观区、鹤鹿溪村村庄建设分区、村南基本农田保护区、六庄村农耕文化展示区、县道以南果蔬种植区。各个功能分区功能为:

A区――黄浦江源漂流及滨水景观区:水上运动项目及优美的自然水岸风光展示,为主要旅游项目之一。

B区――鹤鹿溪村村庄建设分区:黄浦江源漂流景区旅游服务、接待中心之一,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未来鹤鹿溪、六庄及其自然村农居拆迁安置地。

C区――村南基本农田保护区:该区用地全为基本农田,规划确定为保护区块。

D区――六庄村农耕文化展示区:刘庄村及其周边区块规划确定为展示平原地区农耕文化以及安吉美丽乡村的旅游开发区块。

E区――县道以南果蔬种植区:该分区主要以为城市提供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为主,未来形成一定规模的果蔬基地,不仅解决安吉县城自身的农产品供应,还尽可能做到出口,创造经济效益。

图1总体形态示意

4.4.2开发控制要求

本规划区域是有别于城市建设区、风景旅游区、纯生态保护区的特殊区域,结合旅游、生态、生活三大职能,借用生态区敏感等级划分理念,将本区划分为三级:一级敏感区为绝对保护区,是生态环境极好,本无建设的区域,如南溪滨水区、基本农田区、果蔬种植区等,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确定为0%。二级敏感区为相对保护区,即原来有一定量的建设用地,但是其相对于整个区块来说建设量的比重较小,仍以生态环境为主体的区域。这个区域的界定与控制较模糊和困难,指标存在不确定性和无依据性,规划从现状建设用地量和生态敏感次级控制区的经验规定将建设用地指标确定为15%。三级敏感区为村庄建设区,该区域为生态环境最薄弱的地区,现状建设了大量的农民住宅,规划利用这一特征,将其划为建设区。通过现状实测已建建设用地比重和农户户数数据,规划建设用地比例确定为40%。

4.5 鹤鹿溪、浦前“特色小镇”

鹤鹿溪、浦前村是本区人口规模最大的村落,达到3000人以上,接近一个郊区小镇的规模,但村内公共配套设施发展不全,没有正规的农贸市场,商业设施仅为小杂货铺,医疗设施不全等等,配套设施及村级经济发展极为缓慢。

规划立足本区旅游业开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意在将鹤鹿溪、浦前村规划成为堪比欧洲、美洲风情小镇的“特色小镇”,其主要特色为:

古朴、典雅的胡宗南、诸氏故居;

充满生活气息的鹤鹿溪古溪;

独特的民居建设方式;

优美的鹤鹿溪景观带和充满趣味、刺激的漂流;

完善的旅游休闲和村民服务的配套设施,包括医疗、体育、娱乐、教育等。

4.6 村落农耕文化展示区

针对农耕文化展示区,采用示范点详细设计的方法,选择了三个较有特色、有一定规模、乡村气息较为浓厚的村落,即六庄村、南庄村和十庄村。(见图2)

图2 农耕村落示范点指标与控制

5结语

总之,城市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综合体,特别是在我国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急剧演替的过程中,规划面临着新的现实要求和变革压力。概念规划走向微观化的尝试过程可能预示着理性规划,这需要众多规划界人士、更多的规划实践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魏清泉,吴超.概念规划的特点、原则和方法[J].规划师,2003,8(19):20-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上一篇:种植屋面系统技术的实例分析 下一篇:农村电网规划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