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贸易自由化保护趋势

时间:2022-09-23 02:56:54

试论贸易自由化保护趋势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世界各国贸易不断走向自由化。但是,在贸易自由化的总体背景下,各国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贸易保护,而且这些贸易保护呈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特征,不同程度影响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关键词贸易自由化贸易保护新趋势

战后半个多世纪的世界贸易发展逐步趋向自由化,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更是把国际贸易自由化视为其基本贸易规则和主要目标。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进程中兴起的贸易保护主义,在很多方面有别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传统的贸易保护,在发达国家多表现为关税壁垒,在发展中国家则多表现为政府对进口贸易及外汇的管制;近年来的贸易保护主义则更多地求助于新型的非关税壁垒方式,运用更加难以捉摸的、更巧妙的保护手段。为了便于区别,我们称现时的贸易保护主义为“新贸易保护主义”。具体说来,国际贸易自由化背景下贸易保护呈现以下的新趋势和新特征。

1保护手段的多样性

关税不再是单一的保护手段,保护主义措施日趋多样化。传统的关税措施已日渐被“自愿”出口限制、数量限制、许可证制度、最低限价制度、海关行政程序、技术卫生检疫与安全标准、包装标签规定等非关税壁垒(NTB)所代替。据统计,在20世纪60年代末资本主义国家实施的非关税措施共计350多项,到70年代达到900多项,到80年代末则进一步增加到1000多项。而且涉及的商品范围也不断扩大,目前大约已有2000多种。非关税壁垒限制贸易的作用日益加强,比较典型且使用频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1以环保为名筑起“绿色”壁垒

随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接受,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消费心理得到加强。由于目前国际上解决“绿色”纠纷问题的统一章程尚未出台,发达国家便利用这一“真空地带”和绿色消费浪潮兴起的时机,争先恐后地制定环境保护措施,设置形形的“绿色”贸易壁垒:如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检查;绿色技术和绿色环境标准;绿色包装制度等。

1.2凭借技术优势构建技术壁垒

所谓技术贸易壁垒(TBT),指一国或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动植物生命及健康,阻止欺诈,保护环境,保证产品质量为目的,或以贸易保护为目的所采取的种种技术性限制措施。如果这些措施所采取的标准高于实际需要,或者在制定技术规格时带有偏见,不合理地优待本国产品或某些特定来源的进口产品时,则会变成不合理的贸易壁垒,在主观或客观上成为自由贸易的障碍。

1.3日益增加的反倾销调查

WTO倡导的是公平、自由的市场竞争,而倾销将会破坏这种正常的竞争环境。它不但会给进口方生产相似产品的产业带来损害,也会影响到出口方自身的出口秩序和不存在倾销行为的出口方的利益,同时还会对向进口方销售同类产品的第三方出口商产生不利后果。因此,世贸组织认为,若不对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有效的遏制,则多边贸易体制带来的积极效应将难以体现。反倾销的初衷即在于维护公平的国际市场竞争秩序。但是,在实践操作中,—些成员方往往利用所掌握的自由裁量权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使反倾销异化为贸易保护主义武器中频繁使用的“常规武器”。尤其是发达国家中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日益加强且发展迅速,已成为国际贸易的严重障碍。

2保护范围的区域性

从保护的区域范围来看,传统贸易保护主义以国家贸易壁垒为基础,而新贸易保护主义趋向区域性贸易壁垒,即由一国的贸易保护演变为区域性贸易保护。在区域范围内,国家之间仍实行自由贸易,而对区域外国家则实行共同的关税壁垒。

区域经济一体化强调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贸易壁垒,进行某种程度的合作与协作,以促进成员国间的贸易经济发展,因此必然会促进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然而,与此同时,自由贸易内部化与生产要素流动壁垒的逐步消除客观上又形成了一定的保护性和排他性。尤其当成员国之间的货币政策高度协调一致,实行统一货币,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就如同在一国市场范围内销售商品,大大降低交易成本,这样势必导致成员国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性减弱,强化内部市场的封闭性。因此,机制化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一种以保护贸易为主的国家之间的经济联合。从世界主义角度看,它是一种扩大了范围的贸易保护,特别是对那些与自己的比较优势或规模优势形成竞争,甚至强于自己的国家实行贸易保护。可以说,它实质上实行的是“对内自由,对外保护”的原则,即在增强区域内部抗衡实力的同时,也扩大了贸易保护的范围。实际上,如果只是单纯的对内自由,而没有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差异,或者说对外没有一种保护贸易政策,甚至是共同的对外保护政策,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吸引力可能是不够的。因此对一个机制化的区域一体化组织而言,排他性是其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集团内部自由化程度的加深,成员国对非成员国的差别待遇也加深,从而保护程度也得到强化。

3保护目标的政治性

3.1……贸易政策的决定力量不是一个个分散的个人,而是形成一定势力的利益集团

对于自由贸易的受益者和受损者来说,为进行游说活动而支付的费用和所获得的好处是不同的。如果一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好处集中在少数几家厂商,而费用却是分摊到大量消费者身上,那么,对于任何一个消费者来说,也许不值得花钱积极去反对这样一项政策。虽然消费者能够从支持自由贸易中获得巨大的福利利益,但由于这种行动中存在着“免费搭车”的现象,以及在某一具体贸易问题中个人利害关系较小,故而不能使他们很好的组织起来。相反,少数商业集团却能够因集中的既得利益而有效地进行游说活动,这便是所谓的“集体行动的逻辑”。

3.2劳工标准问题成为近年来新贸易问题的焦点

美国等发达国家总是不遗余力地想把劳工标准纳入多边贸易体制,并声称这有助于提高全球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改善工作环境。实际上他们这么做的关键理由是认为,发展中国家较低的劳工标准对其构成了不公平竞争,引起国内资本大量外流、失业问题严重,导致发达国家生活水平下降,所以应限制发展中国家廉价出口产品冲击其国内市场,强迫发展中国家提高劳工标准。更重要的是,发达国家借劳工标准之名,通过贸易渠道,实现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干预。他们将劳工标准与“人权”相联系,为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其人权理念和价值标准提供了借口。可见,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劳工标准问题从根本上会消除发展中国家的低工资成本优势,降低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能力,从而达到发达国家变相进行贸易保护和向发展中国家“政治倾销”的目的。

3.3贸易保护的政治性还体现在各国的国别政策和地区政策的差别待遇上

例如,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贸易竞争加剧,出自经济利益的考虑,美国逐渐放宽技术产品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但其贸易法中仍保留着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别规定,如不给予普惠制待遇,对华最惠国待遇年度审核;对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进口货物带来的所谓市场混乱允许在国际贸易委员会发起调查之前就先采取临时紧急行为,停止进口;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倾销幅度的计算不用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而采取替代国的办法计算,等等。由此可见,美国贸易政策中充满了政治内容,这也有助于它利用贸易政策手段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以达到对外政策的政治目标。

4保护措施的模糊性

对于贸易保护问题,世界贸易组织关贸总协定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法规。然而规避国际法规的行为也有所增加,贸易保护措施的模糊性加强,“灰色区域”措施的使用越来越多。“灰色区域”措施是指在总协定中没有明确做出规定的贸易限制措施,最主要的是“自愿出口限制”或称“有秩序销售安排”。它名为“自愿”,实际上是出口国由于进口国所施加的压力,不得不通过协商规定每年出口额度和允许的增长率,以实现所谓的“有秩序销售安排”。这类限制贸易自由化的措施盛行于纺织品、钢材、汽车、电子产品的贸易中。它显然是对总协定基本原则的背离。但总协定对这类措施既未公开指斥其为非法,又不明确接受其为合法,对其未置可否,处于模糊状态,故称之为“灰色区域”。

20世纪在60年代,“灰色区域”措施不常见,而且仅仅是为了解决一些非常特殊的国际问题才被使用,因而对国际贸易关系没有产生值得注意的不良影响。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以前受到关税和进出口数量限制的部门,越来越多地被“灰色区域”措施的保护所代替。80年代以来,它不仅用来保护传统的贸易行业,而且还用以扶植和保护国内新技术、电子行业及其生产者的利益。80年代大约有一半以上的世界纺织品贸易额,1/4多的世界钢材贸易额处于“灰色区域”措施之下,它像传染病一样向汽车、电子、机床等贸易领域蔓延,不断侵蚀总协定的多边贸易体制。

5保护对象的全面性

从对传统的成熟产业部门,如纺织、制鞋、钢铁、服装、制造业、造船业、汽车、电视机等的防御性保护升级到对正经历变革的高科技产业,如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工业、信息电讯等部门的战略性保护。从对商品贸易与资本贸易领域的保护扩展到了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领域,如在签证申请、投资条例、收入汇回等方面的保护。这是因为在20世纪70~80年代,服务与技术已成为发达国家国际贸易中的主要因素。同时随着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意识的加强,发达国家也逐渐强化了单边、双边、多边的协调管理、努力使本国的知识产权得到国际保护。总之,保护的对象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的一切部门,这显然不同程度影响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佟家栋.贸易自由化、贸易保护与经济利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王火灿.贸易保护主义的新趋势及我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国际商务研究,1996

4卢荣忠.新贸易保护主义特征剖析[J].国际商务研究,1996(2)

5曲如晓,潘爱玲.论欧盟对外贸易政策的保护性[J].国际贸易问题,2001(12)

上一篇:论加入WTO对企业改革和发展影响 下一篇:论中小企业国际贸易难题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