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孩子的“涂鸦期”,这是孩子自我表现的开始

时间:2022-09-23 12:50:25

保护孩子的“涂鸦期”,这是孩子自我表现的开始

我忍不住动手打了大宝,因为他趁我给妹妹换尿不湿的一瞬间,在墙上画了一幅“大作”。白花花的墙壁上突然多出一些颜色,让我瞬间失控,看着大宝眼泪汪汪的眼睛,突然又很后悔。

生活中很多家长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个不注意,孩子就在墙上、床单上、衣服上或沙发上涂鸦了一片。对于孩子乱涂鸦,很多家长表示头疼。“涂鸦期”是孩子自我表现的开始,家长在处理孩子这种“偏差行为”时要特别注意,因为你的一个失误,可能就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并且对孩子感觉系统以及人格的形成造成严重伤害。

那么,孩子的“涂鸦期”要经历哪几个阶段呢?

首先是“无序涂鸦期”,这时候的孩子处于0~2岁之间,他们的胳膊带动手部,可以随意画出一些杂乱无章的线条。

这个时期,要给予孩子正面的认可。如:“宝宝开始画画了,画得好认真呀!妈妈给你准备了一张大大的纸,你可以在上面画呢。”慢慢引导孩子养成在纸上画画的习惯。

接着是“可控制涂鸦期”,这时候孩子已经2~3岁了,这个时期的孩子动作逐渐协调,能将图画在整张纸中了。

这时,一定要多给孩子鼓励。如:“宝宝画得越来越熟练了,没有画到纸的外面,真厉害!”妈妈可以用彩笔画出各式各样的图形、各种线条,丰富宝宝对图形和线条的理解及色彩的运用。

最后进入“命名涂鸦期”,这个时期孩子年龄为3~4岁,他们在画图前能决定画什么,并且能够画出简单的象形。

家长作为观察者,又作为环境的创设者,要给孩子适当的肯定。肯定孩子涂鸦作品的同时,给予各种实物或者绘本的讲解,让孩子想象或是模仿实物和绘本故事,进而创作,这样可以给孩子的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涂鸦可以促进孩子手部动作的协调性、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孩子的创作力和想象力;而且涂鸦是孩子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在孩子的语言功能尚未完善前,孩子可以通过涂鸦来表达自我、让别人更容易理解自己;同时可以提高孩子的观察、审美能力。

家长所能做的是为孩子提供自由涂鸦的环境。

工具选择。为孩子提供一套合适的涂鸦工具。建议选择一些较粗的、旋转式的、容易着色的画笔;在安全上,选择安全无毒、食品级、可水洗的画笔。

地点选择。在家里为孩子提供作画的地点,如:玻璃、写字板、大白纸、无图案的地板、废旧床单、挂历等,这些物品可以满足孩子的涂鸦需求,还可以废物利用哦。

家长角色。家长要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涂鸦活动中,避免盲目指导,如:“太阳是圆的,你看,这个地方不圆……”而是在恰当的时候给孩子以正确的指导,如:看到孩子画了个圆,家长可以说:“哇!太阳出来了,好温暖啊!”看到孩子画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线,妈妈可以说:“呀!毛毛虫也出来晒太阳了啊!”这样的话语能建立孩子的自信,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画也是有意义的。总而言之家长对孩子的作品要多鼓励、多启发,激发他们对绘画的热情。

丰富经验。创造灵感来自生活、大自然,在孩子的涂鸦过程中,也需要有足够的灵感来支持,家长不妨多带孩子去户外感受大自然、参与各种活动,高楼大厦、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各种小动物……这些都是孩子涂鸦的灵感来源哦。

最后,叮嘱几句注意事项,家长们请一定牢记啊:

涂鸦前,先将孩子涂鸦的地方清理、擦洗干净;

告诉孩子手脏了要及时用毛巾擦干净,不随意乱抹;

涂鸦前,把纸用胶带固定好,避免涂鸦过程中纸移动;

涂鸦时,给孩子穿上反穿衣,避免涂鸦过程中弄脏衣服;

画完后,提醒孩子清洗双手;

画完后,鼓励孩子简单说明所画内容。

上一篇:知识产权典型事件盘点 下一篇:千年古城秀出针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