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9-23 12:35:33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数学要从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硕士论文形成以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创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过程,为学生将来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关键词】创新能力 思维能力 运用能力 数学建模

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本文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系统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们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事物)、新思想(方法),努力探索并掌握其中蕴藏的基本规律,逐步形成相应的能力。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也不仅表现为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而且也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以及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

大学数学教学应如何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位数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数学教育仅侧重于学习现成的知识、结论、技巧和技法,而忽视了学科的基本精神、基本态度和基本思想方法的培养与训练,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应关注下面几方面的问题。

1.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要从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教师要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努力形成以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创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过程,为学生将来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要坚持教育的成功导向和正面鼓励,鼓励冒尖,允许“落后”,不求全责备,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要大力提倡“教学相长”的创新教学方式。教育必须走民主化道路,师生之间应该建立合作、开放、真诚、平等、共融的密切关系。教师要随时诱导学生进行独立思想,鼓励学生提问题,大胆发言,对老师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教育方式可以讨论,可以辩论,可以老师讲,也可以学生讲,创新教育就是要使学生不迷信、不盲从、不惟书、只惟实,通过教育,使学生敢想、善思、有识,敢于“标新立异”。

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学能力。著名教育家保罗?郎格郎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中自学能力的重要性。自学能力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但在“应试”教育下,数学教学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而严重忽视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当落实素质教育的主体性要求,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入手,给学生充分自,彻底改变“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模式,真正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在具体教学中,学生能看懂,学会的教材内容,就应放手让学生自学;布置作业与练习,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提示,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地探索解题思路,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3.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指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两个方面。数学思想是数学活动的基本观点,而数学方法则是在数学思想指导下,为数学活动提供思路和逻辑手段以及具体操作原则的方法。所以说,数学思想方法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是数学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提炼、抽象、概括和升华,是对数学规律更一般的认识,是学生形成良好认识结构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学生数学观念、形成优良的思维素质的关键。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相比,知识的有效性是短暂的,思想方法的有效性却是长期的,能够使人“受益终生”。数学思想方法不但对学生学习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且有利于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参加社会实践打下良好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不能满足于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要使学生掌握数学最本质的东西,用数学思想和方法统率具体知识和问题的解决,循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4.注重数学思维过程的展现,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数学的每一步进展无一不是数学家思维方式的重大变更的结果。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育对增进学生的智力方面起的重要作用,一直为人们所肯定,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已得到人们普遍的重视。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教学更应该突出和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猜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关的例子,说明知识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知识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学习成才,并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成就动机,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所有成就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这一切都源于对知识的浓厚兴趣,源于强烈的创新意识。一个人涉猎的知识越多,知识面越广,其创新性思维就越活跃,创新能力就越强。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自觉思维,让学生掌握探求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我们要善于启发、积极指导、热情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以真正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启发学生猜想,作为教师首先要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我们决不能把自己的秘密全部揭示出来,而要“行在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大胆设问,引导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去猜、去想,猜想问题的结论、解题的方向、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知识间的有机联系等,让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想法都讲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创新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其创造能力、创新能力。

上一篇:教由“心”生 下一篇: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