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团省委的“枢纽”之变

时间:2022-09-23 12:32:22

“怎么将大象装进冰箱?”这不是个玩笑。前不久,第2期“好社会·亲青汇”青年社会组织骨干训练营上,这个问题被激烈讨论了近3小时。

在这期由共青团广东省委牵头举办的训练营上,以“怎样将大象装进冰箱”为切入点,就如何看待社会组织的角色与定位问题而展开的讨论受到了近百名社团骨干的热捧。

“选择这个时机举办第2期训练营,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的最新要求,积极汇聚青年社会组织骨干,培养枢纽型组织建设人才,搭建青年社会组织之间的交流互动机制,不断开辟共青团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新天地。”团省委枢纽办的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广东省委书记曾提出,要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为依托,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式服务平台,带动和引领相关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省委副书记朱明国也在不久前举行的省青联九届六次常委(扩大)会议上提出,全省各级青联组织要全力推进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工作,有效整合阵地,培育青年社会组织,夯实社会自治的基础力量。

共青团向枢纽型社会组织转变,显然与当前大量社会组织专业人才缺乏、资源相对紧缺等问题密切相关。团广东省委书记曾颖如表示,如何发挥枢纽作用,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广阔舞台,使其更好地“参与社会建设、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实现组织的社会价值”,成为当前该省共青团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别具一格“亲青汇”

“十几年的过程中,工人的意识在慢慢提升,他们更关注自己的前途,年少外出的结果,往往是进不了城,又回不了家。”6月21日,由共青团广东省委、省青联举办的第4期“亲青议事”上,番禺打工族服务部的曾飞洋对异地务工青年的社会融入问题侃侃而谈。此次“亲青议事”承办方——驻粤团组织广州联络中心,就是团省委和荔湾区委合作共建广东共青团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创新示范区的产物,今后将承担起孵化、培育、联系、凝聚各类异地商会、老乡会、外来工艺术团等异地务工青年社会组织的职能,确保共青团组织在异地务工青年中的实质性存在和发挥实质性作用。

这种“实质性作用”在4月29日“广东亲青汇嘉年华”上得到了充分展示。在启动仪式上,广东省青年社会组织联合会正式成立。联合会将在团省委的业务指导下,以构建枢纽型组织工作体系为目标,突出青年社会组织的主体地位,打造青年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资源共享、公共服务、诉求表达四大平台,提升对组织成员单位的吸纳和服务能力,打造成社会组织的新“枢纽”。

在本次嘉年华上,观众入场时,只要凭票都能领到一条称为“亲青结”的绿丝带。这些“亲青结”实际上也是宝贵的选票。观众可以将其绑在自己认为最好、最潮、最创新的公益展位门柱上,最终将以“亲青结”积分为基础评选出最受公益组织和观众关注的“十佳创益展位”。在一路参观后,共青团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青联副主席陈宏宇将“亲青结”绑在华南农业大学环保科技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展位上。

“好社会·亲青汇”是团省委打造枢纽型组织的统一行动。本次亲青汇嘉年华,是该行动系列活动之一。其中,“亲”既是当前青年人喜爱使用的网络流行语,又代表团组织最亲密地与青年在一起,“青”代表青年和青年组织,“汇”意指汇聚广大青年社会组织,引导青年组织参与社会自治。“好社会·亲青汇”不仅要为青年社会组织提供一个形象展示和发挥作用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要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他们服务青年,凝聚青年,引领青年,使他们成为推动社会自治的主体力量。

打造“五星级的家”

广州市青年文化宫七楼,是不少青年组织实现梦想的地方。这个700平方米的楼层被划分为办公区、多功能培训室、公共秘书室三个区域。“我们诚邀广州地区的青年自组织申请进驻,接受孵化,无论你已在民政局注册或尚未注册,我们都欢迎。”广州市青年文化宫五级职员屠宪治表示。

时下,常有不少青年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信仰走到一起,组成各类社团、机构、协会等,其中有的苦无落脚之地服务社群,有的则经费吃紧朝不保夕。3月15日,由共青团广州市委主办的广州市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在广州市青年文化宫举行揭幕仪式,给广州地区的青年自组织提供了一个维系感情、交流经验、反映诉求、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的“五星级的家”。

据广州市青年文化宫主任王健平介绍,广州市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是青年社会组织成为承接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是政府及机构服务项目向青年社会组织转移的载体,除为进驻的社会组织提供免费或优惠的场地、文书、商务后勤等综合服务外,更为其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策划、人员培训、资源整合等“大管家”式服务。

团广东省委书记曾颖如认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应该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孵化培育不应该只是以注册登记成功为唯一标志,公益理念、运作模式、项目设计、制度完善、团队建设等都应该是孵化培育的重要内容。“企业有盈亏有开张倒闭,社会组织也有其兴衰过程,整个培育都应该科学地去看待,不能将培育看成一劳永逸,应该尊重客观规律。”

作为广州市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管理者,广州市青年文化宫拥有一支成熟的、有较强社会工作经验的社工队伍,是共青团系统中唯一通过民政部审批成为全国第二批社工站的试点单位。青年宫目前拥有五名社会工作师、六名助理社会工作师。近年来,广州市青年文化宫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率先探索运用“社工+志愿者”的创新模式开展社区服务工作,成功运作了团省委在景泰街的“稻草人守护儿童”计划。

除广州、深圳外,东莞、佛山、肇庆、惠州等地也在筹建社会组织孵化机构。团广东省委将在打造枢纽型团组织工作体系的过程中,按照“自愿申报,推荐遴选”的方式,挑选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公益志愿组织,对其进行孵化培育和资金支持。

为青年组织“揽生意”

以“青年地带”为统一标志,建立“一站一特色”的青少年事务专业社工站正在广州市海珠区顺利推进。其背后则是有力的资金支持。在团广东省委的争取下,广州市、海珠区两级政府每年拿出600万元,委托团海珠区委购买社会服务,负责规划、管理及监督社工站运作。这不仅为青少年成长需求提供专业社工服务,还培育和聚合了广州启创社会工作中心等一批社会组织,开辟了一条共青团构建枢纽型组织的基层路径,强化了共青团自身的枢纽功能,形成了“政府推动、专业运营、扩点成面”的“青年地带”模式。

团广东省委在调研中发现,制约青年组织成长的首要因素是资金政策支持。因此,团省委大力推动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竞争购买政府公共服务,以此帮助青年社会组织寻找“生意”——推动广州青宫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参与广州市白云区塘景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并成功承接政府200万元的服务购买;推动广州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参与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南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项目,积极竞争承接200万元的服务购买;团深圳市委与深圳市民政局联合发文,于今年内在全市新建和改造26家“青春家园”社区服务中心,支持每家50万元购买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心理咨询、课业辅导、兴趣培养、行为矫正等服务;推动南海西樵飞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了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政府总计30万元的公共服务,初步形成青年社会组织面向社会、面向竞争、良性发展的态势。

据悉,团省委将与省社工委、民政厅加强联动,推动青少年领域的公益项目纳入2012年上半年制定的省级第一批购买服务目录,发挥枢纽作用主动做好青少年社会组织的项目申报工作。同时,做大做强省志愿者基金会、广东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向所有省级青少年公益项目实行公开招标,推动第三方独立评价机构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估,并作为购买服务选择的重要参考。

上一篇:“导弹考官”丹心砺剑 下一篇:半月人物 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