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重整企业业绩评价探析

时间:2022-09-23 12:11:42

破产重整企业业绩评价探析

[摘 要] 企业破产重整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我国只有半年多的历史,研究破产重整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以破产重整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委托关系的分析为基础,分析了重整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的构建问题。

[关键词] 破产重整 业绩评价 委托 基本要素

一、破产重整企业中的治理结构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称破产法)第2条规定,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金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或丧失清偿能力的,可以依照规定进行重整。为保证债权人利益的实现,《破产法》第7章规定了债权人会议和债权人委员会权力,包括监督管理人;决定继续或者停止债务人的营业;通过重整计划;通过债务人财产的管理、变价和分配方案等。进入重整程序前,企业运营的决策机构是股东组成的董事会,是以股东权益最大化为企业经营目标的;而一旦进入重整程序,在破产法约束下的债务人运营是以债权人为主导的,决策机构不再是董事会,而是由债权人组成的债权人会议和债权人委员会。因此在重整期间,债权人利益也由从属地位转变为主导地位,但由于破产重整是一项复杂而专业的活动,为了保证破产管理的公平性和效率性,《破产法》第13条规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产申请的,应当同时指定管理人。在重整期间,经债务人申请,人民法院批准,债务人可以在管理人的监督下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管理人负责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的,可以聘任债务人的经营管理人员负责营业事务。管理人主要作为债权人的代表,处理专业事项,监督债务人执行重整计划,并向债权人委员会报告,在重整程序中起到了对称债权人与债务人信息、平衡两者利益关系的作用。可见,在企业重整期间,债务人已经丧失了独立的经营管理权和财产处置权,原来的董事会、经理会、监事会已被债权人会议、管理人、债权人委员会所取代。由于重整管理人由法院任命,对法院负责,债权人会议具有重整计划的审议权和重整工作的知情权,因此其治理结构具有较强的单向性特点,如图所示。

图 破产重整企业治理结构

二、破产重整企业中的委托-关系分析

委托-理论是西方现代产权经济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其理论核心是设计一种合理的激励机制,给人提供各种激励和动力,使人能按照委托人的预期目标努力工作,使委托人与人在相互博弈的过程中实现“双赢”的格局。实际上,委托-理论所探讨激励问题的核心,就是在委托-框架下,寻求最优化的激励方案,或设计最优的激励机制,优化委托人与人之间的产权结构安排。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破产重整企业的委托关系是以法院为监管人,债权人为委托人,管理人或债务人的经营管理人员为受托人,区别于企业在正常可持续经营下以股东为委托人、公司经营管理人员为人的委托关系。进而以治理结构为基础的破产重整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设计受制于人民法院、债权人、管理人、债务人等关系人,其指标体系的设计、评价标准的确定、报酬计划的设计和评价方法的选择等方面有别于正常可持续经营企业。

三、破产重整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的构建

一般来说,业绩评价系统通过评价主体的需求和客体的相关特性共同决定系统的指标体系,最后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形成的评价结论以评价报告的形式返回到评价主体,对评价主体的行为产生影响。由此,破产重整企业业绩评价系统及其内容的特殊性可以总结如下:

1.评价主体

重整的核心是通过债务人的复苏满足相关主体的利益,在重整程序中债权人的利益风险最大,同样法院也赋予了债权人对应大风险的主导权力,因此破产重整企业业绩评价的主体是债权人,债权人主要关心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

2.评价客体

业绩评价客体主要涉及有两类,一类是重整企业即债务人(由债务人主持重整)或管理人(由管理人主持重整),一类是重整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

3.评价指标

评价目标是实施业绩评价的基础和客观依据,可以是财务方面的也可以是非财务方面的。对重整企业而言,重整企业的业绩评价指标首先要满足债权人这个评价主体的需要,财务方面的指标主要是偿债能力指标如流动比率、现金流量负债比率、债务清偿比率等;非财务方面如品牌价值、产品销售状况与趋势、人力资源整合与效率等。由于两类评价客体的评价目的不同,应设计适合两类不同评价客体的指标体系。如何将关键成功因素准确地体现在各项具体指标上,是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设计的重要问题。

4.评价报告

评价分析报告是系统的输出信息,也是系统的结论性文件。评价报告反馈至主体,影响主体的决策。在破产重整企业中可使用管理人报告和独立审计报告双重报告机制。管理人报告主要体现出我国企业破产重整目标及其实现情况、重整业绩与问题分析、重整完善对策等思路,独立审计报告主要体现重整计划执行中的相关财务目标完成的可靠性炎症等宗旨。

破产重整企业业绩评价,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的财务领域,许多财务事项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探讨和创新,例如重整企业经营业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重整内部控制的建立与评价等,需要我们进一步研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2007

[2]朱元午:财务控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肖金泉 刘红林:破产重整――中国企业新的再生之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栾甫贵:破产企业治理结构与破产会计信息质量监控.会计研究,(2):53~58,200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浅谈依法治税 下一篇:商标反向假冒之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