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规划角度的淮安铁路中心客站选址方案研究

时间:2022-09-22 11:47:50

基于城市规划角度的淮安铁路中心客站选址方案研究

摘要 :通过研究国内外铁路客运站选址案例,归纳总结铁路客运站选址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客运站选址的思路与方法,应用到淮安客运站的选址的实际案例中,从城市规划角度对淮安市四处选址方案进行比选,得出最优方案。

关键词: 国内外案例选址类型影响因素方案比选

Abstract :location through a case of 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mmary induction of 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 location, ideas and methods in the application of passenger station location, Huaian bus st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actual cas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ity planning of Huaian city around the site selection scheme, the optimal scheme.

Keywords: selected location plan factors is influenced by the type of cases at home and abroad.

中图分类号 :U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与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客运站作为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一直受到城市规划建设者的高度重视,其所在地区往往被视为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1]。

淮安即将建设连淮扬镇、徐宿淮盐、宁淮等高等级客运铁路,通过淮安市未来高等级铁路的引入,未来淮安市高铁站的选址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居民是否方便出行以及对城市积极带动作用。本文从城市规划角度,以国内外铁路客运站选址案例研究为基础,归纳总结客运站选址影响因素与思路方法,运用到淮安市铁路中心客运站选址上,借鉴国内外案例,分析影响因素,通过方案比选,得出选址最佳方案,最后给出结论。

二、国内外客运站选址案例分析

(一) 客运站选址一般类型

从铁路客站与城市的地理位置关系而言,分为客运站设在市区和城市两种类型,即市内型与郊区型客运站。市内型的客运站可降低运量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旅客换乘次数。但往往会造成市内交通压力大;郊区型的客运站可减少市中心城市道路交通的压力,实现城市中心区的功能的优化。但往往会加大乘客的出行成本,增加换乘次数。因此,铁路客运站的选址不能片面的强调市中心型或郊区型,应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城市布局、方便旅客集散及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并结合交通换乘模式的要求,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综合分析得出科学合理的站址。

(二)国内客运站选址案例分析及总结

选取国内外客站选址案例,分析其选址影响因素,对淮安铁路中心客运站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 市内型铁路客运站选址案例分析

杭州东站位于杭州市江干区,靠近主城区东侧,用地开发建设相对成熟。2012年杭州市城市化水平为62%,处于城市化中期的快速发展阶段。改扩建后的杭州东站集沪杭磁悬浮、城际铁路、普通铁路、公路客运、城市地铁和市内公交于一体,是“长三角”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是杭州市、浙江省最大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2]。由于铁路固有的吸引各种经济要素的能力,杭州东站地区迅速发展,成为杭州市新兴的城市中心,推动杭州经济发展的引擎。

宁波东站位于宁波市江东区站北路,距宁波站5km。2012年宁波市城市化水平为66%,是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站址选址类型为市区型。宁波东站的建设,为宁波市提供了便捷的区域交通条件,站址靠近江东区的东方商务中心,与产业联系密切,带动该区域乃至宁波市快速发展,未来将发展成为区域综合客运枢纽。

2、郊区型铁路客运站选址案例分析

义乌火车站位于浙江省义乌市后宅街道,距市中心约10km。义乌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中小城市,是全国小商品批发基地,客运站的外迁对于改善老城区交通拥挤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义乌的快速发展,新客站位于未来城市主要发展方向上,将带动城市新区建设,引导城市有序发展。但短期看来,由于距离市中心距离过远,造成居民出行距离远,带来出行不便。

3、国内客运站案例选址小结

杭州东与宁波为市区型客运站选址类型,两市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未来城市大规模扩张的可能性较小。其客运枢纽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便捷的换乘体系,使该区域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义乌站属于郊区型客运站选址类型,义乌市为快速发展的城市,在商业贸易的带动下,城市化进程属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客运站位置与城市发展方向相吻合,对于一座快速发展的小城市而言,更易引导城市良性拓展。

(三) 国外客运站选址案例分析及结论

欧洲、日本建设高铁的时间较长,其经验教训可供我国高铁车站选址参考。随着欧洲及日本高速铁路网的建成,巴黎、伦敦、东京等大城市都建成了较为完善的高速铁路客运站,形成了集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地铁、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线路交与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3]。

国外许多城市的高铁站一般为旧铁站改造而建。这些城市城市化率很高,城市规模已趋于稳定,但是城市中心急待复兴和再开发。因此,配合这些城市中心区的再开发战略而改建旧客运站,将改造地区作为城市多元化再开发的战略性地区,实现城市更新、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住品质。

三、 铁路中心客运站选址思路与启迪

基于对国内外市区型及郊区型客运站位置的分析,从城市规划角度,客运站选址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便于居民出行

铁路客运站的主要任务是满足旅客便捷出行要求,并为旅客提供舒适的服务条件。客运站的选址,不仅要尽量缩短长途旅客的乘车距离,也要充分考虑本地旅客交通出行距离。

(二)与人口分布、城市化进程相匹配

客运站应靠近城市客流量大的区域,与城市人口分布相匹配。两种类型位置的选择要与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化水平以及城市发展方向相一致。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规模趋于稳定的城市,客运站的位置一般选在城市建成区内;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快速发展的城市,客运站可以设在城市边缘,但处在城市主要发展方向上。

(三)能充分利用城市既有交通设施。

应充分考虑周边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要与城市主要干路相衔接,做到与公路、轨道、城市铁路等其他客运方式的有机衔接,发挥中心客运站交通枢纽的地位和作用[4]。

(四)客运站选址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城市客运枢纽的建设,加强了城市与区域的快速联系,强化交通地理优势和区域辐射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的区域交通地位[5],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

四、 国内外客站选址对淮安站的启迪

(一) 淮安市综合客运枢纽选址概况

淮安市既有铁路客运站有淮安站、淮安南站,现状接入城区的铁路为南北向的新长铁路,未来有连淮杨镇、徐宿淮盐、宁淮等高等级客运铁路。根据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既有铁路网布局,未来淮安客运枢纽有四处选址方案,分别为市区型方案两处,即利用淮安站(Ⅰ方案)和淮安南站(Ⅱ方案)的改扩建;郊区型方案两处,即京沪高速公路东侧南马厂规划区东侧方案(Ⅲ方案)、京沪高速公路西侧楚州区广州路位置方案(Ⅳ方案),方案位置见图一。

图1淮安市中心客运站选址方案位置图

分析国内外案例,总结其选址因素,应用到淮安市客运站选址分析中。

(二) 淮安市综合客运枢纽选址因素分析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上,淮安市中心客站的选址主要有以下几种选址影响因素。

1、便于居民出行

结合淮安市居民交通出行现状及淮安市总体规划,将OD小区划分为9个小区,通过四阶段法对研究年度淮安市居民出行交通量进行预测,得出四个方案的市区居民的日均总出行时间和平均出行时间,见表1。

表12020年各方案总出行时间表单位:小时

可见,各方案按照平均出行时间由小到大的顺序为:II、III、IV、I。从旅客市内出行时间看:II方案最优,III方案其次。

2、与淮安市城市人口分布相匹配

从淮安市中心城区人口分布图上来看,淮安市人口主要分布在高速公路内环的西北部的淮阴组团及清河组团,其次是楚州组团、城南组团,而东部的开发区组团、黄码组团以及生态中心组团人口较少,见图2。淮安综合客运枢纽不但是城市交通系统与铁路的衔接,也是城市内各组团、城市与郊区的连接枢纽,应与城市人口分布相协调,以增强其可达性。

图2淮安市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分布图

因此,为了符合淮安市人口分布,减少居民出行时间和换乘次数,综合客运枢纽的选址位置应该靠近客流量大的区域,基于此分析,Ⅱ方案较优,其次是Ⅰ方案、Ⅲ方案、Ⅳ方案。

3、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

根据淮安城市总体规划,淮安市近期(2015年)、中期(2020年)、远期(2030)年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及城市化率见表2。

表2淮安市近中远期城市化水平

从上表可以看出,到2030年,淮安市人口规模规划为220万人,用地规模为264km2,城市化率达到70%。从城市化的阶段上看,2030年淮安市将进入后期稳定发展阶段,城市人口规模与用地规划将不再大规模的扩展。据估算,淮安市高速公路内环土地规模为320km2(见图3),已经完全能满足城市规划期发展用地规模的需要。因此,未来20年内,在用地充足的情况下,跨越高速向外发展的可能性较小。

Ⅰ方案和Ⅱ方案为市区型方案,Ⅲ方案Ⅳ方案距离建成区约为7公里左右,结合国内外案例,从城市化水平因素考虑,Ⅱ方案为最优方案。

图3淮安市高速内环用地规模示意图

4、充分利用既有基础设施

Ⅰ方案、Ⅱ方案为市区型客运站选址类型,周边道路交通设施配套完善,并且Ⅱ方案的改扩建能充分利用既有站位,节约资源。Ⅱ方案站前广场较为开阔,能适应远期改扩建的需要。Ⅲ方案、Ⅳ方案位于城市郊区,周边可利用道路条件不足,建设成本较大。从利用既有配套设施,节约成本分析,Ⅱ方案较优,其次是Ⅰ方案,Ⅲ方案,Ⅳ方案。

5、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提升城市形象。

Ⅰ方案为淮安站,客运站建设能带动周边商务金融业的发展;Ⅱ方案靠近政府新址,能够诱导城市快速有序发展,形成新的城市中心。Ⅲ方案、Ⅳ方案位于城市边缘区空旷地带,客运站的建设可带动淮安东部地区的土地开发,提升土地价值。因此,从提升城市形象带动地区发展方便,Ⅰ方案、Ⅱ方案市内型客运站较能带动城市整体发展,提升城市凝聚力和综合实力。

(三)比选小结

基于以上客运站选址因素分析,市内型客运站即淮安南站作为将来客运枢纽,具有现状基础设施好、与城市发展阶段相匹配,带动地区发展、提升城市形象的优点。Ⅲ方案、Ⅳ方案属于郊区型客运站,对于淮安市而言,虽然能带动东侧地区土地的开发,但是对整个淮安市城 市布局而言,容易造成城市结构过于松散,增大居民出行距离,投资成本较高。因此,从城市规划角度分析,Ⅱ方案为最优方案。

本文仅从城市发展角度对四处方案进行比选,选址还涉及其他因素,如铁路建设及运营、轨道接驳条件,由于篇幅有限,不作具体介绍。

五、结论

从城市规划方面,通过影响客运站选址的几个因素比选得出,Ⅱ方案,即淮安南站为未来铁路中心客运站的最佳方案。

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案例,总结市区型与郊区型选址影响因素,从城市发展角度分析得出,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宜采用市内型的客运综合枢纽;快速发展的城市,城市化水平较低的中小城市,宜采用适当位置的郊区型的客运站选址形式,能带动城市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城市新的促进力。淮安市作为现状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城市规模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快速扩张的城市,宜采用市区型的客运站选址类型。

参考文献

[1] 王瑾.火车站与城市现代化[J].世界建筑,1998(4):40-42.

[2] 彭聚才,姚遥.杭州东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研究[N].铁道工程学报,2009(3):62-66. [3] 唐经勇.高速铁路客运站选址方法研究[D]. 2011:14-16.

[4] 朱军功.大型铁路客运站规划选址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市第三客运站选址为例[J].交通标准化,2010(1):106-108.

[5] 金琰,廖勇,张小强.铁路枢纽与城市发展协调性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3):14-27.

上一篇:有关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 下一篇: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程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