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三幅路型式下的雨水口布置浅谈

时间:2022-08-08 03:41:29

城市道路三幅路型式下的雨水口布置浅谈

[摘要]雨水口的布置不但影响该道路在降雨过程中的排放速度和积水程度,同时对路面结构和道路内其他管道布设造成影响。对城市道路雨水口的合理布置,可以增加雨水排放速度,减少积水时间,同时利于道路施工和维护,减少对其他管线的竖向影响。

[关键词] 雨水口 城市道路 标准断面 三幅路 布置方式 其他管线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雨水口是用于收集路面雨水的构筑物,是城市道路排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路面雨水经过道路汇集后,经雨水口和收水管道进入雨水主管道,然后外排,完成道路内雨水的收集排放,保证道路的安全畅通,减少雨水对路面的破坏。一条道路内雨水口的布置,直接影响该道路在降雨过程中的雨水收集效果和积水程度,最终影响了该区域道路的交通安全及路面结构的稳定。

在城市道路中,路幅型式常见有一幅路、两幅路、三幅路等,其中一幅路常用于城市次干路,两幅路和三幅路常用于城市快速路或者主干路,本文就三幅路型式下雨水口的型式及布置方式进行讨论,就其优缺点进行分析,寻找最合理的雨水口型式及布置方式。

2、常规雨水口布置的特点与弊病

常见三幅路道路标准断面快车道和慢车道横坡均坡向道路外侧,雨水口的布置也根据横坡选择在低点布设,一侧布设置快车道外侧,一侧布设在慢车道外侧,见图1。

此种道路断面符合大众化审美特点,为常规做法,此种布置,收水支管会横穿慢车道,有以下几方面弊端:

雨水收水支管一般覆土50~70cm,埋深较浅,横穿道路时与慢车道内其他覆土较浅管线(弱电,自来水,热力等)交叉,在竖向高程上有冲突,造成后施工的管线需要避让收水支管,增加了工程造价和施工难度,特别是靠重力自流的管线,严重影响管线设计效果。

雨水收水支管覆土较浅,有时候为避让其他管线,覆土可能到30cm,结果收水支管需布置在道路路面结构中,破坏了道路路面结构的整体性,留下不稳定因素,导致路面经常从该处出现破坏,影响了路面使用年限。

雨水收水支管穿越慢车道,增加了支管长度,一方面增加了工程造价,另一方面增加了雨水径流时间,影响雨水收集效果。

此种道路断面布置导致路面雨水集中向慢车道汇集,雨量较大时,甚至于淹没慢车道,导致慢车道积水较深,影响交通。

3、解决方式探讨

鉴于以上弊端,推出以下几种解决方式:

优化道路标准横断面布置

常规道路横断面中慢车道坡向与快车道坡向相同,慢车道雨水口需布设在慢车道外侧,收水管横穿慢车道,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如果慢车道横坡坡向快车道(见图2),则慢车道侧收水口将布设在中间分隔带上,这种道路横断面可以避免慢车道侧布设收水管,避过同其他管道交叉,减少对路面结构的扰动,减少了收水支管长度,提高了排水效果,解决了收水管横穿慢车道引起的诸多弊端。

另外还可提高慢车道高度,使慢车道与分隔带或者人行道等高 (见图3),如此布置可去掉慢车道侧雨水口布置。

串联雨水口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第4.7.2条中提到雨水口可串联多个,但不宜超过3个。通过串联多个雨水口后通过一条雨水收水管横穿慢车道汇集到雨水检查井来减少横穿道路雨水管(见图4),这个措施,一方面可以减少与其他管道的交叉次数,减少对道路结构的干扰,另外可以增大检查井间距,减少雨水检查井的个数,减少工程造价,特别是雨水管道布置在行车道内时,减少路面检查井个数,更利于路面结构稳定和行车安全,结合图2和图3横断布置,效果更佳。

改变快车道侧雨水口型式

常规设计,快车道侧收水井和慢车道侧收水井型式一样,但是快车道宽度一般为慢车道宽的2-4倍,结果导致快车道侧雨水不能及时收集而向慢车道侧汇集,雨量较大时,淹没慢车道。快车道侧雨水口泄洪能力应为慢车道侧雨水口泄洪能力的2倍左右,改变快车道侧雨水口型式,改单箅收水口为双箅雨水口、多箅雨水口(见图5)或者联合式收水口,这样可更加合理分配雨水,减少雨水径流时间,缩短雨水积水时间,另外也可适当增大收水口间距,减少过路管道和检查井数量,减少管道交叉次数和工程投资。

合理设计道路纵坡

平原地区由于地面高程较低,地下水位较高,道路纵坡一般设计较缓,有的地方甚至设计为平坡,路面雨水基本都靠道路横坡收集,导致雨水收集时间增加,积水时间延长,另外因为施工时路面平顺度不好掌握,难免出现局部坑洼现象,降雨过后,路边坑洼部分形成积水,既不利于车辆和行人行走,长时间积水还对路面结构构成破坏,甚至积水与路面垃圾、尘土等混合,形成污染,不利于路面卫生清扫,严重影响了城市美化。因此在道路设计中要求合理设计道路纵坡,利用道路纵横坡同时收集雨水,加速雨水收集速度,减少局部积水。

雨水资源化利用

为缓解集中降水时,雨水管道不能及时排放,造成路面积水情况,可考虑利用快慢车道间分隔带绿地来蓄充部分雨水,这样可部分利用雨水资源,还可以减少路面径流。

常规设计中,路缘石高于路面15~20cm,分隔带内绿地低于路缘石5~10cm,绿地较路面高5~15cm,绿地此时只能截流部分降于其上的雨水。此时,可设计绿地低于路面10~15cm,在路缘石侧适当设置透水箅子,下雨时,路面内雨水可部分流入绿地,对雨水进行部分截流利用。随着绿地面积增加,绿地下透水地面的设计,对雨水截流效果将变大,这样不但合理利用了部分雨水,还增加了路面径流系数,减少雨水径流量。

加强管理维护

加强路面卫生清理,并定期的对破损、堵塞、丢失的收水井进行维护修理,对雨水管道进行清淤疏通,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在降雨过程中增加人员巡查,及时清理雨水口堵塞垃圾。

4、结论及建议

城市道路雨水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雨水口是雨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需要我们平时在设计工作中不断的完善,结合道路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经验,寻找到合理的布置方式,设计出更加符合道路所在区域的产品。

参考文献:

[1]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2011年版)

[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12

[3]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第1册 常用资料 第二版

[4]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

上一篇:路桥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的浅析 下一篇:浅谈高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