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子女对养老消费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09-22 11:42:47

关于子女对养老消费的影响研究

摘 要: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全民都在尽最大努力追求高速发展,然而,中国社会老龄化已成为人们不可以忽视的问题,面临老龄化迅速发展的压力,国家和政府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正在构建完善养老保障和服务体系。基于老年人的多种养老需求,老年人养老责任主体最终在于家庭,而子女是家庭的重要成员,所以,本文着重从家庭和机构养老模式的角度,分析和探讨子女对养老消费的影响因素以及改善对策。

关键词:养老模式;影响因素;对策分析

一. 养老问题的背景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都处于一种转型时期,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指中国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一个社会的细胞-家庭也充分见证了这种转变的发生,传统的家庭结构受到计划生育政策和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1]“4-2-1”家庭结构日渐普遍,掌握经济资源角色的主体可能从老人向中青年转化,两代人之间的经济依赖性逐渐减弱,直接导致了老年人在家庭中的重要程度降低,子辈们在家庭中的地位上升。

根据《中国老龄化事业发展报告(2013)》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老龄化市场,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会有将近3亿老人[2]。可见,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已成为人们不可避免的难题。同时出现的新问题是,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在此期间将进入老年期,也就是在新增的老年人口中80%将是独生子女父母,老年人可获得照料支持的亲属网络将大幅减少。这也极大的影响着子女对养老的消费水平。本文的研究内容在于通过查阅资料文献和调查问卷,民间访谈等方式,从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对子女的养老消费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

二. 核心概念的界定

在中国养老模式的分类方面,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划分。而持有观点最多的是以下分类:[3]中国的养老方式主要有家庭赡养、机构赡养和社区帮扶三类。家庭赡养,通常是指由儿女或者子孙后代等在家里,对老人进行赡养。包括经济支持、日常生活的照顾、精神慰藉三个方面。机构养老,主要是指老人在养老院、老年公寓等国家专门为老年人安排的场所安度晚年。社区帮扶,就是让老人生活在他所熟悉的社区环境里,不仅得到家庭成员照料,同时,当家庭成员力所不能及时,社区服务就发挥了帮助的作用。

三. 影响子女对养老消费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1)观念的转变

[4]根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等人提出的人口投资理论,得出结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父母可以赚得较多的财富的能力逐渐增大,因此,孩子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拥有更高的文化等方面素质,父母完全可以承担孩子的抚养和教育的费用,而养老保险及社会提供的养老服务作为父母年老体衰时候的最大支撑,所以净财富流流向下一代。在家庭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增加对少量孩子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上的提高,已蔚然成风。社会学家徐安琪曾经在《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的调查报告中指出[5],从直接经济成本看未满16岁孩子的抚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这其中没有包括子女上高校的费用,如果算上,抚养孩子的费用将增加一倍。此外,假设60岁退休后每月消费1000元,你的寿命为80岁,那么,你将需要花58万元;如果按每月消费2000元,则为116万元。表明养老是一笔巨大投资。出于这样一种情况,对儿女教育的投入也是这种观念的另一种写实,在这种“重小轻老”观念的影响下,社会的养老消费遭到了极大的忽视,使得老人到底该怎么养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经济情况

在中国经济改革不断加速的背景下,部分中年子女因为学历,技术,年龄等原因找不到一份稳定,正式,收入相对较高的工作。慈爱的中国老人们看不得子女受苦,所以忍不住出手相助,这也是由于子女的经济情况造成的抑制养老消费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也有些子女本身经济条件尚可,但是还是抱着“不啃白不啃”的心理来啃老,比如,每天都来老人家里吃饭(不付伙食费)。在某次的对青岛市的养老问题的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对“所能承受的最高养老院消费价格”的调查中,56%的人为此能够承受2500元左右每月每人的价格,36%的人为此能够承受3500元左右的价格。只有1%的人能够为此承受8000元左右的价格。可见,没有足够雄厚的经济基础,子女即使很孝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二)家庭因素

1)主动动机

主动动机,意思是成年子女对老年父母进行悉心照料的原因来自本身的主动性。这种动机包括回报父母养育之恩,沿袭中国传统美德等。在采访过程中提及最多的一个主题,是成年儿女们心疼父母操劳大半辈子,到了父母应该安度晚年的时候,作为子女有责任有义务照顾他们。从这方面讲,子女的主观因素对养老消费的水平有极大的提升作用。与中国不同的是,[6]西方国家的家庭关系模式为单向模式,即父母只养育子女,而将父母的养老责任交给了社会,由社会照顾。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奉行的是互动模式,即父母将子女养大成人,成年子女再反过来赡养父母。照顾父母的行为同成年儿女的名声紧密相关,对于促进养老消费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社会舆论称为这一动机有效的最大的监督者。

2)被动动机

被动动机,主要是指成年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顾行为是受制于现实的,客观的因素,而并非完全是出于自身的意愿来考虑。在成年子女照顾老年父母的过程中,体现的是一种互惠互利的意愿,这一过程受到了两者各自的社会经济状况,老年人身体状况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在经济上,父母可以帮助子女,因此,子女会乐意照顾赡养老人。这种被动性因素使得互动中的子女对父母的照顾比较顺畅的进行下去。例如,社会中的“啃老”现象体现了这种被动动机。农村的家庭,由于很多还是传统家庭结构,原来家庭的兄弟姐妹众多,会出现在赡养老年父母的问题中,子女“踢皮球”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家族中的长辈往往会出面进行子女间的调解和劝说,这一动机带有很强的被动性,但是依然会影响子女对养老消费的水平和投入程度。

四. 对策与建议

(一)养老投入会持续加大

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养老问题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家庭照顾能力减弱。因此,要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五位一体”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并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政府会持续加大这方面投入,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上海政府高度重视应对老龄化,对发展养老服务业作出制度性安排,《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已正式出台,其中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涵盖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保障体系、政策支撑体系、需求评估体系、行业监管体系“五位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二)加强养老行业人才培养

现在护理行业好护工稀缺,也不容易留住,照顾90多岁老人的护工还需一定技能,“我们应把‘护理’工作作为一种职业来对待,而不是‘临时工’,这样,情况也会有所好转。”比如,在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护士等职业间形成合理的待遇梯度,稳定服务队伍。将养老机构的定价考虑到运行成本中,让这些养老机构能够形成良性的循环,保证对老年人的服务质量,包括对护理人员的薪酬待遇可以获得保障。(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参考文献:

[1] 王海滨. 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问题分析及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06)

[2] 曹煜玲. 中国城市养老服务体系研究――以大连市为调查分析样本[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1(06)

[3] 陈建兰. 中国城市养老模式研究――以苏州为例[D].南京:南京大学.2012(08)

[4] 杨洋. 大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家庭养老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04)

[5] 徐安琪. 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J]. 青年研究. 2004(12)

[6] 刘燕. 制度化养老、家庭功能与代际反哺危机――以上海市为例[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04)

上一篇:“文化输出”背景下的陕北民歌英译探究 下一篇: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