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在学生组织管理当中的应用探析

时间:2022-09-22 09:51:21

激励理论在学生组织管理当中的应用探析

摘 要: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组织作为一个重要的平台,成为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有效组织。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充分利用这一平台,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效率,成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需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图从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出发,探索适合学生组织管理模式的新途径。

关键词:高校 学生组织 激励理论

一、总论

1、何谓学生组织

高校的学生组织主要是在学生根据自我教育和服务的需要,在遵循共同的价值理念或者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基础上,自发成立的,具有一定层级制度和章程的自发团体。其中包括了正式的学生组织和非正式的学生组织。无论是正式组织也好,非正式组织也好,基于高校学生身份特征和组织存在的宗旨,学生组织都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而学生组织的存在对于高校调动学生积极性、把握学生思想状况、贯彻落实学校的政策、拓展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学生组织积极性的调动,学生组织成员的激励方式必须加以探讨,以促进学生组织的管理效率。

激励

从管理学意义上来讲,激励指的是由需求产生动机,动机导致行为,行为指向目标,目标实现带来满足又引发新的需求,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强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激励是必须由人根据自身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了行为的动机,有了动机才能通过合理的激励使其感到满足,从而强化个人的行为。当然这里的行为必须是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统一的行为。

激励理论

要分析学生组织的激励,就必须用具体的管理理论来指导,本文所涉及分析的激励理论为以下三种:

(一)需要层次理论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人们产生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产生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转化为动机,推动人们去从事某种活动。目标得以实现,就获得生理或心理的满足,紧张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这时就会产生新的需要,引出的新的动机,指向新的目标。

(二)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Herzberg)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激发人的动机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激励因素——对人的积极性起作用的因素。如成就、责任、发展和晋升等,这些因素如得不到满足则没有满意感;另一类是保健因素——维持人的积极性的因素。如决策、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工资水平、福利和安全等。这些因素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不满。

(三)期望理论

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其基础是:人之所以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达到目标,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弗鲁姆研究目标是激励力量,它认为目标对人的激励力量大小由下式决定:激励力量=效价×期望。这里的效价是人对目标价值的主观评价,期望是一个人根据人经验判断目标的概率。这有些复杂,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那么同一种激励方式作用与不同的人的效果也就不一样。例如,很多学生认为教师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与自己直接所能够得到的职位晋升挂钩,价值核心是得到更多的职责和权利。那么,比较重视在组织拓展人际关系的学生可能对这种上级评价的期望值就比重视职位晋升的同学期望值要低,那么考核激励的效果就会产生差异。如果他的核心价值是组织给予自己的荣誉感,那么其期望值又会不同,自然激励效果也就会不同。

三、激励理论在学生组织管理当中的应用问题

(一)重视学生组织当中学生成员的需求水平

学生不同于企业或者社会组织当中的成员,学生组织的目的和存在宗旨由于盈利与否的性质也不同。因此,组织中的成员的需求水平就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即便是遵守共同的章程和价值理念,学生也会因为学业的问题、精神压力的问题、物质基础保障的问题而影响到在组织中的绩效。例如,高校学生组织当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工作的繁杂事务和专业学习两者之间得不到平衡,使得非常优秀的学生事务工作者往往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虽然在评价学生的德智体发展程度时会考虑到学生工作,但作为学生的本职工作,专业成绩所占的比重仍旧较大。因此,在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下,从事学生工作的组织成员就不能全心全意地开展好组织内的各项工作事务。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讲,就必须了解到学生的需求水平处在什么样的层次,并根据组织成员所面临的问题展开访谈,对工作分工和计划落实执行的情况进行随时的变动和调整。这就赋予了学生组织在管理上必须兼顾灵活和变通的管理原则,并通过一定的沟通和协调,帮助组织成员解决问题。

(二)重视激励因素的作用,创造和谐的氛围

根据梅奥的霍桑实验,人在组织中不都是以利益为唯一的目标,而是有着团体利益和集体观念,人与人之间的约定和相互协调更加重要,且影响组织绩效。因此,在学生组织中,要激发成员的积极性,提高组织绩效,就必须构建一个和谐的组织环境。双因素理论当中的激励因素的探讨也证实了这一点,每一名组织成员从组织中获得的归属感和情感满意度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因为组织内部关系处理不恰当,对于学生组织而言,其后果必将是及其影响工作效率和协作的。因此,要通过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加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沟通协作能力,例如组织的文化建设,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工作环境等方法来构建和谐的学生组织团队。

(三)重视学生组织成员的价值观改善和期望条件

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效价即价值观的改善和期望值的变化影响着组织成员的激励力量,因此,要提高学生组织的效率,满足成员的期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了解成员本身的期望水平同时还应当对现有的期望条件进行改善。

1、提高奖励的期望值。

在学生组织中的适当奖励对成员具有很高的效价。这是由组织本身的非盈利性和学生自身的身份特征决定的。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让他们的劳动得到承认使他们的期望值得到满足,从而产生更大激励量。提高奖励的期望值,就是创造条件推荐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竞赛和论文竞赛、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充分发表见解、推荐参加更高级别组织的培训等,让他们感到通过积极努力就能取得成绩,获得奖励可能性就大。制定奖励应考虑两点:一是成员通过努力,有少部分人可以达到;二是奖励范围不宜过大,应具有楷模和代表性。这样始终让组织成员保持高期望值,以激励大家的积极性。

2、提高组织成员成为学生工作专家的效价和期望值。

现代科技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大背景,都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学生组织的职能和专业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高这种的效价和期望值,学生组织的管理者要让每位成员懂得:组织的发展与每位成员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组织要发展,没有一支精干的干部队伍是不可能的,甚至将在日趋激烈的高校竞争中被淘汰,最终也会影响到每位成员未来的发展。因此,学生组织管理者要激励成员学习学生工作管理知识,不断更新学生组织的发展理念。对于工作成绩、专业成绩突出的成员给予奖励,并让大家看到这种差别,在组织内形成团队学习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上一篇:浅谈现代多媒体英语教学研究 下一篇:中职农艺专业教学的几点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