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规划学校灾后重建

时间:2022-09-22 09:33:00

统筹规划学校灾后重建

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进程,受灾地区的学校重建也进入了实质性阶段,规划和方案也将陆续出台。但如何更科学、更有效、更节约、更长远地谋划灾后重建工作,恐怕不是一般意义上拿出个把重建方案那么简单,需要做大量的调研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工作,需要面向未来,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适当超前,使灾区的学校重建工作建立在更新的理念和更高的层次水平上,并与今后较长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相一致,以防止重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归结起来,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加以关注。

首先,必须强化安全保障,把好选址、工程质量和重建资金使用几个关口。吸取此次地震灾害中学校垮塌的教训,在选址时,要避开容易发生山体滑波和泥石流等灾害的地方,必要时可选择异地重建,防止此类情况再次发生。在汶川地震中,有不少建筑就是被滑落的山体掩埋的。要制定明确的质量标准,并严格按标准来设计和施工,切忌因陋就简,由于资金不足等问题而随意降低工程质量标准,从而造成新的安全隐患。要加强对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和审计,以对师生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好工程质量关,坚决杜绝形象工程和豆腐渣工程出现在学校重建中,防止违规使用和挪用重建资金。此类问题一经发现,必须依法予以严惩。

其次,重建工作一定要和学校布局调整结合起来。在学校开始重建之前,要和当地经济发展、人口变化和生源情况、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目标结合起来,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实现投入效益的最大化,布局结构的最优化。要根据学校布局调整的需要来规划重建工作,该整合的整合,该调整的调整,该撤销的撤消,绝不能让过去存在的老问题在学校重建后再次显现,使灾区重建学校在质量、规模、效益和结构布局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三,要通过学校的灾后重建,促进受灾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经过重建后,学校校舍及相关配套设施将会有一个较大程度的改观,它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以往受灾县区之间和学校之间在硬件设施方面的差距。必须以此为契机,加强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的软件配套建设,在相应的范围内和可能的情况下,重新配置教育资源,特别是统筹考虑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以促进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整体办学质量和水平。

第四,在灾后重建中,不光要注重校舍建设,也要把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贯穿到学校重建的全过程,在每个环节、每个细节的设计和建设中,都要体现以人为本,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的育人环境。要在设计上体现地域特色和学校特点,避免重建中出现雷同和模式化现象。对一些有较长历史的名校,在重建中也要体现学校的历史文化积淀,体现办学历史的延续性,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文特色。对过去的一些标志性东西,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作适当保留,让它成为一种历史的记忆。

第五,在灾后重建中,要把集中的大规模重建工作,与比较长远的建设规划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和实施。受灾之后,许多学校校舍垮塌或严重受损,学生无法正常上课,只能在搭建的临时教室内过渡,在一段时间内,可能要抓紧时间集中重建一批校舍,以满足灾后学校尽管恢复正常教学工作的需要。但要注意的是,这种相对比较集中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次性地完成学校所有的建设任务。因此,灾后集中重建要和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整体发展规划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留有余地,分步实施,先完成主要教学设施的建设任务,尽快投入使用,再按发展规划,逐步扩展和完善。

总之,学校灾后重建工作,绝不是简单地把被震垮的校舍重新盖起来,给学生提供一个新的相对安全的学习环境,而是需要认真谋划、全面论证、统筹实施的一项综合性、系统化的工程,要点面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近期与长远结合,恢复与发展结合,硬件与软件结合,不仅要实现一般意义上的重建和恢复,更要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促进灾区教育事业整体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唯其如此,才能使大灾之后的巨大投入,产生最好的效益,为灾区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甘为人梯 潜心育人 下一篇:物质反常化学性质之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