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导向的大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9-22 09:30:11

基于项目导向的大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 目前,大多数学者多侧重于大学生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培养模式和途径等宏观方面的研究。本文从项目导向出发,对大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进行全新视角地探讨,对大学生关键能力的概念及内容、项目分类、如何基于项目培养大学生关键能力等问题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 项目导向大学生关键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B84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文献评述和问题的提出

在已有的关于大学生能力培养的文献中,本文发现大多数学者更多侧重于大学生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培养模式和途径等方面的研究,很少有从能力的本体出发来进一步剖析其内涵和外延。笔者认为,对能力本体的理解是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它有利于提高其针对性。能力的外延较为广泛,根据受用主体和环境的不同,能力会呈现出主次之分。对于大学生而言,何种能力谓之主要?这些能力对其在大学阶段的发展是否起到最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把它们统称为“关键能力”。

对于“关键能力”的研究,学界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从内涵来看,最早提出关键能力理念的梅滕斯[1]认为,关键能力是指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是一种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能力。我国学者吴雪萍认为关键能力是一种不针对某种具体的职业、岗位,但无论从事哪一种职业都离不开它的能力,具有相通性和可转化性的特征[2];尹金金等人认为关键能力具有普适性、可迁移性、工具性、持久性、价值性和难以模仿性等特征[3]。从外延来看,英国的资格与课程委员会(QCA)在1999年认定了六种核心技能即:交流、数字应用、信息技术、与人合作、学习和业绩的自我提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吴雪萍在浙江大学的教育实践中认为,关键能力应包括七个方面的能力: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意见和交流思想的能力;规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收集、分析、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在团体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运用数学思维和技巧的能力利用新技术的能力[5]。

从以上有关“关键能力”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国外和国内关于关键能力的内涵和外延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本地教育理念、培养模式、社会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就国内有关关键能力的研究而言,大多数学者侧重于从宏观的视角来研究关键能力,因此,本文所提到的关键能力与已有研究中所谓的关键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也产生本文的研究问题:第一,高校背景下的关键能力的内涵是什么?第二,挖掘大学生关键能力的突破口——项目导向?第三,基于项目导向的大学生关键能力的内容?第四,如何基于项目培养大学生关键能力?

二、高校背景下的关键能力的概念

本文对关键能力的研究是置于高等院校这一背景下的,因此就设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因此,在这一背景下,笔者认为,关键能力是指大学生个体所特有的,与其兴趣、潜力、特长、职业发展相符的,能够突显个人特色的技能和本领。这一概念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关键能力是一个统称。在数量上表现为,它既可以是某一特殊能力,也可以为几项能力的综合。第二,关键能力具有优异性。即该能力是某一大学生具有的突出的、出色的能力。第三,关键能力具有目标导向性,即它有助于大学生的就业、深造和发展,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的能力。

三、挖掘大学生关键能力的突破口——项目导向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项目意指事物分成的门类。本文把项目作为培养大学生关键能力的一个载体和平台,通过挖掘项目、开发项目、筹划项目、实施项目、完成项目、反馈项目等环节来识别、发展、强化、提升大学生个体的关键能力。

通过在高校学生岗位上的具体实践,笔者把与大学生关键能力相关的项目分成了三大类:第一,专业学习类项目(例如,撰写学术论文、参与课题研究、参与式教学与讨论、参加专业技能比赛等);第二,学生工作类项目(例如,班级管理、学生会团委等学生组织的工作、校院级大型活动组织等);第三,实践活动类项目(例如,校院级活动、社会实践、实习、兼职、自主创业)。这三大类项目基本覆盖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活动。

四、基于项目导向的大学生关键能力的内容

在明确大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项目基础上,本文从分析上述三个项目的特点和内容入手来提炼出大学生关键能力的内容。

专业学习类项目侧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研究水平的培养,从专业相关的课程、课题、学术论文、专业技能比赛等方面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术科研能力。学生工作类项目鼓励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为自身积极创造另一个锻炼能力的平台,通过参与一些学生管理和组织工作来培养大学生的领导策划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实践活动类项目涉及的具体内容相对更加广泛,它兼具校内和校外双重特点,鼓励大学生开拓更加丰富的平台来学习社会知识、积累社会经验、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和沟通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基于项目导向的大学生关键能力主要包括组织策划能力、学习科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沟通交际能力四种。

五、基于项目导向培养大学生关键能力的三步骤

本文基于项目导向来探讨大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研究项目与大学生关键能力之间的联系,通过设定具体的项目来明确大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本人认为,基于项目导向来培养大学生的关键能力可以从如下三个步骤进行:

(一)明确大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核心项目

根据高校在培养大学生能力方面的具体实践,笔者已经在上文对能力培养的载体——项目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专业学习类项目、学生工作类项目和实践活动类项目)。大学生在培养自身关键能力之前,首先应该要具备项目意识,明确通过何种平台来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关键能力。本人认为,明确项目是培养关键能力的前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明确个人的能力需求(Capacity Requirements)。通过对自身的SWOT 分析后,发现自身存在的能力缺陷,这种缺陷正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

第二,明确职业愿景(Occupation Vision)。所谓职业愿景是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预期和定位。大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和发展,毕业后希望自身朝某一个领域发展,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在大学期间借助相似的项目来培养该领域所需的关键能力。

第三,明确社会需求(Social Demand)。不同时期,社会对大学生不同能力的需求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将何种能力作为自身重点培养的关键能力,这需要考察和判定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并通过大学期间能力培养的项目实施来获取。

(二)提高大学生进入核心项目的参与性

确定好项目就意味着自身明确了何种关键能力需要被重点培养。要发展该种关键能力就需要落实项目,提高进入项目的参与性。如何落实项目就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定项目导师。项目导师是大学生进行关键能力培养的指导者,一方面可以指导大学生明确自身需努力培养的关键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开展关键能力培养的项目实施。本文认为,确定项目导师是提高大学生进入核心项目参与性的重要一环。

第二,制定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是项目开展的起点和前提,是项目进行的计划和保障。在这一阶段,大学生应该在项目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确定的能力培养目标详细制定实施计划和措施,通过具体的方案来实现关键能力的培养。

第三,开展项目活动。在这一阶段,大学生和项目导师应该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共同探讨

项目开展的具体内容和形式,通过一系列学习和活动来提升和发展自身的关键能力。

(三)增强核心项目实施的有效性

项目实施的有效性是提高大学生关键能力的保障和要求。项目实施的效果关系到大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增强核心项目实施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做好项目参与人的培训与交流。项目实施关键在于参与人员的表现。通过定期开展项目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同时做好参与人员相互之间的交流学习,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项目实施的有效性。

第二,做好项目的阶段性总结和反馈。阶段性总结和反馈有助于参与人员不断反思项目进展情况,通过发现缺陷、弥补不足来提高项目的整体效果。

第三,做好项目的效度分析。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均应进行项目的3E(Effective Efficiency Economy)分析。通过过程的效果监控和反馈,实时了解项目实施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高宏,高翔.对我国职业教育中关键能力研究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6).

[2][5] 吴雪萍.培养关键能力:世界职业教育的新热点[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0).

[3] 尹金金,孙志河.关键能力的内涵比较与反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

[4] 关晶.关键能力在英国职业教育中的演变[J].外国教育研究,2003(1).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抚顺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研究 下一篇:基于MapGIS的宗地图制作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