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矫治大学生厌学心理大有所为

时间:2022-09-22 08:51:37

大学教师矫治大学生厌学心理大有所为

(山东省烟台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 山东 烟台 264670)

摘要:面对大学生厌学这一较为普遍的现象,大学教师在矫治大学生厌学问题上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大有所为。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前途,更重要的是为国家而学习;要培养大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对于有惰性的学生要实施有效的驱动。

关键词:大学生厌学;矫治;为国家而学;刻苦学习;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030-01

大学生厌学已成为普遍的现象。作为大学的普通教师,我们无法改变现行教育体制,对矫治大学生厌学心理似束手无策,似无灵丹妙药。但是,我们可以尽自己的能力做一些技术性的工作,只要积极对待这个问题,总会找出行之有效的办法。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做教师的天职,但是,在大学里,教师们往往偏重的是“授业、解惑”,而忽略了“传道”。我们在这里不妨可以理解为传授学问之道,用自己率先垂范影响和矫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1.让大学生树立为国家追求学问的思想

让大学生树立为国家而追求学问的思想,这是我们大学教师所面临的一个大课题。我们的孩子从小在父母和老师那里聆听的是这样的说教:"学习是为了你自己,你只有学习好了,才会考入重点初中和重点高中,最后才会考入清华、北大,才会出人头地。"因此,不少孩子自小就知道学习是为了自己金榜题名,为了自己辉煌的未来。至于国家、社会,与他们统统没有瓜葛。为了自己而学习,使孩子从小具备了自私自利的心理,在学习上也极容易得到暂时的满足,因为在他们看来,考试成绩在全班、全校再扩大一点范围,在全区名列前茅就满足了。而学生怀有如此私心去追求学问,极有可能走入死胡同。只有为国家追求学问,才会是一个胸有大志的人,才会具有一颗孜孜不倦的追求学问的恒心,也才会到达学业的巅峰。

的口号是科学与民主,这也是的精神内核,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才会有一代又一代的有志、有识青年前仆后继的追求救国救民这一大学问;鲁迅正是为了疗救愚昧的国人才弃医从文;“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钱学森、华罗庚、钱三强等老一代科学家也都是具备了强烈的爱国心--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情愫,那就是爱国--高于自己生命的爱国之情。我们要理直气壮的告诉学生,你学习是为了国家,国家是什么?是由你我他组成的大家庭,你是国家的一分子,国家需要你成才,只有融入国家的人,才是有作为的人。也只有如此,才是追求学问不竭的力量源泉。试想,国家的未来靠的是一群自私自利、胸无大志的人来支撑,我们的国家还有什么希望呢?大学教育,理应补上“为国家而追求学问”这一课。

2.大学生必须有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

学习是一件苦差事,科学知识既不是人脑中固有的,更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轻易的进入人的脑中,不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就难以掌握人类现有的知识,更谈不上进行新的探索或创造发明。

记得在中学时,老师给我们朗读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老师几度哽咽,学生唏嘘不已。前段时间,我也曾经在课堂上讲陈景润发奋摘取数学皇冠的明珠的故事,讲他读书精力高度集中而将馒头蘸墨水来吃,学生听后哄堂大笑。一种悲哀却袭上了我的心头。现在的学生怎么了?他们缺乏了那种刻苦钻研的精神,看书学习眼睛不离开电视;耳朵塞着耳机看书学习是一种时尚;上课听讲心不在焉……这些年的实验课给我最深的印象是:虽然他们都是大学生了,但是他们更喜欢学教师把实验结果直接告诉他们。

还是要对学生进行勤奋刻苦学习的教育和熏陶。首先教师要撇去浮躁的泡沫,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来影响我们的大学生,起到“身正是范”的作用。其次我们的媒体舆论,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要理直气壮的倡导刻苦学习的精神。“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自磨砺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应当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之中。我们倡导刻苦学习的精神,是要以一种全新的理念去诠释其内涵,我们不需要所有的学生都成长为专家学者,但未来的专家学者无疑会出在我们这些学生之中。我们所要倡导的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在教师熏陶启发之下,从学生的内心迸发出的学习热情,不是任何外来力量的高压和强加,试想,如果学生能够从内心产生了刻苦学习的欲望,也就产生了学习的原动力,厌学的情绪何来之有?

3.对厌学的大学生施以有效的驱动

学生在追求学业的过程中,出现懒惰和怠慢,作为教师,有理由施以必要的驱动。在这里,"驱动"的含义应该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手段,对消极对待学习的学生施加一定的动力,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

学生并非整齐划一,在学习上总有勤奋与懒惰之分,学业上也就有了上、中、下之别,这是不争的事实。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对学习上缺乏主动性的学生,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有效的驱动他们,让他们发自内心的积极主动的追求学问。

驱动学生是一种艺术,是一种需要高度耐心和智慧的艺术,决不是简单的说教。要驱动学生,教师首先要以渊博的知识和人格的魅力,打动学生,做他们学习的导航人。教师必须积极地参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适时地敦促纠偏。

教与学犹如一辆奔驰于原野的机动车,教师与学生一起滚动向前。教师就是那个驱动轮,教师就是要凭借着自身的动力,驱动整部车辆稳健的行驶。

冰动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学生厌学心理有着深厚的渊源,没有一治就有效的灵丹妙药,因此,这是长期的艰苦的工作,所谓任重而道远。大学教师在矫治大学生厌学问题上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大有所为。让我们尽己所能,为矫治大学生厌学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大学生厌学心理调查研究》,张军,广东教育学院学报[J],Vol.25(1),2005,2:86-90

[2] 警世贤文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4月

上一篇:注重综合实践 培养创新能力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作文评改应渗入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