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山西服务贸易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

时间:2022-09-22 08:45:18

“十二五”时期山西服务贸易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

山西省是我国典型的资源型省份,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煤炭、电力、焦化、冶金、建材等重工业,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明显滞后。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对于转变山西省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一)服务贸易总体发展水平低

山西省服务贸易起步于2007年,当年服务贸易额为7.9亿美元。“十一五”期间,全省服务贸易额达到29.4亿美元。2009年达到11.5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仅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额的0.34%,全国排名26位。2009年,山西省进出口总值为85.5亿美元,服务贸易额为11.5亿美元,服务贸易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13.5%,属于服务贸易不发达水平。

(二)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

目前,全国要求统计的服务贸易额为12项,主要是运输、旅游、建筑、保险、金融、外包、技术引进、咨询、广告宣传、电影音像、其它服务等。受起步晚、产业结构重型化、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山西省服务贸易主要集中旅游、工程承包、外包、文化产品、技术引进等五项,占全部贸易额指标的41%。“十一五”期间,外包650万美元,占服务贸易额的2.2‰;旅游为10亿美元,占服务贸易额的34%;工程承包12亿美元,占服务贸易额的40%;技术引进1.54亿美元,占服务贸易额的5.2%;文化产品2100万美元,占服务贸易额的0.7%。

(三)对发展服务贸易的认识程度不高

与制造业国际转移相比,服务贸易国际转移具有其自身独特的运作特征,对贸易投资环境要求也不尽相同。目前,山西省对服务贸易认识不足,存在重货物贸易、轻服务贸易的认识,加之一些服务贸易承接方缺乏必备的国际沟通方式、国际化服务意识和经验,特别是对面向国际市场的现代服务缺乏基本的了解和必要的措施。政府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企业培育、产业配套、投资环境、投资促进等方面缺乏引导,服务业发展环境相对滞后。

(四)服务外包产业规模小,服务能力低

2008年,山西省承接的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约300万美元,而同期大连服务外包业务总额高达2亿美元,是山西省的66倍。东大阿派软件一家公司服务外包从业人员已近1万人,而山西省服务外包从业人员总数才8000人,上百人的服务外包企业不到2家,企业规模小,难以承担国际大型外包项目。

(五)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人才短缺

山西省每年大学生毕业生人数16万,但调查显示,只有10%的工科大学毕业生能够胜任外国服务企业的工作。此外,山西省还缺少具有全球眼光,能够带领大型技术团队承接复杂外包的高级管理人才,以及具备外语能力,熟悉发包国商业文化的技能型人才。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外包高端人才流失较重。

(六)文化旅游产业体制机制有待理顺

山西省文化产业基础好,发展快,但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对创意环节不够重视,各级政府和企业,没有把创意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产品和项目中无法体现创意内容;创意人才匮乏,从目前来看,没有一种机制能够把优秀的创意人才、创意企业聚集起来。省内文化产业内部的各个部门相对独立,相互之间的合作较少;整个产业缺乏来自信息、制造、教育、商业等相关行业的支持;全省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步伐不大,对外开放的速度较慢,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

当前,全球的服务业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强烈,带动了国际服务贸易迅猛发展。对比发达国家70%、发展中国家50%的比例,山西省服务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6%左右,未来山西省服务产业和服务贸易发展都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二、“十二五”期间山西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和重点

(一)发展原则

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服务贸易发展规律。以服务业发展为依托,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推动山西省服务贸易发展;研究并遵循服务贸易发展规律,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分享发达地区发展服务贸易的经验,吸收适合山西省服务贸易发展的合理成份。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总量增长与结构优化。统筹兼顾服务贸易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在发挥比较优势、弥补资源不足、扩大发展空间、提高附加值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不断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在扩大旅游、工程承包、外包、文化产品、技术引进等传统服务贸易规模的同时,积极发展通讯、金融、保险、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贸易。

坚持市场化取向,加强政府宏观指导。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和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加强对服务贸易发展的宏观指导和支持,完善管理体制,促进区域、行业协调发展。

(二)服务贸易发展的重点领域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巩固优势、发挥特色、挖掘潜力的原则,对山西省服务贸易发展重点领域进行分类指导、重点促进。对山西省运输、旅游和建筑等传统贸易产业,挖掘潜力,继续扶持扩大进出口;对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予以特别指导,努力发展壮大;对技术引进再出口、文化产品、动漫、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贸易重点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加速发展。

1、进一步发展旅游业

进一步提升旅游供给水平,鼓励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加快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整合力量集中培育大型旅游节事活动,增强入境旅游吸引力;加强宣传促销,促进旅游与外宣、外交、外事、经贸、文化各部门联动,通过驻外使领馆和多种商业渠道,搭建多种平台,强化山西省整体形象宣传,建立完善配套服务,推动建立健全旅游紧急救援体系,提升入境旅游便利化水平;加强旅游国际和地区合作,探索和深化有效合作机制,不断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参与旅游国际规则的制定,增强话语权;推动国内旅游企业参与国际旅游竞争,鼓励和扶持一批大型旅游企业在境外建设服务网络;积极稳妥推进出境游业务的试点开放,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

2、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

发挥山西省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承接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财会核算、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加快培育一批具备国际资质的服务外包企业。研究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扶持政策,加大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企业国际资质认证或评估、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等的支持力度;积极承接服务外包和国际离岸外包,对软件移行、网络安全、招标服务、头孢工艺研发、远程医疗、公共缴费软件平台、动漫设计等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资质的服务外包出口企业,扶持壮大太原服务外包出口基地建设,扶持建立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和服务外包实习基地,扶持一批服务外包出口企业通过国际服务外包“CMM3”级以上资质认证。专项支持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公共平台建设及企业发展。鼓励服务贸易企业境外设点;制定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评估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各地积极性。

3、积极开拓对外文化贸易

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推动山西省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扶持具有山西特色的文化艺术、演出展览、电影、电视剧、动画片、出版物等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支持动漫游戏、电子出版物等新兴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培育从事演出展览、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业务的对外文化中介机构;借助国际性的电影节、电视节、艺术节、书展、博览会等平台,积极推介山西文化产品和服务。

三、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的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一)夯实服务贸易发展基础

全面提升山西服务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全省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基础。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服务贸易企业,优化服务贸易主体结构。加大服务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落实和完善各项吸引和培养服务贸易人才的政策,建设和认定一批服务贸易人才培训基地,加快服务贸易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服务贸易理论、政策和动态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引导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服务贸易、熟悉服务贸易、支持服务贸易发展。加快与服务贸易发展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平台建设。重视生活环境、生活品质的提高,建设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形成服务贸易发展良好环境。

(二)完善服务贸易相关政策体系

把推进服务贸易发展作为今后五到十年全省经济贸易工作的重点,充分把握资源型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契机,制订出台促进山西省服务贸易全面发展的政策文件和具体实施细则,设立服务贸易发展专项资金,逐步完善促进上海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体系。重点包括积极争取服务贸易税收优惠试点政策、支持服务贸易企业扩大出口、培训人才、开拓国际市场、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品牌、创新服务方式;支持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争取服务业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先行先试,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鼓励支持服务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科学合理地简化自然人移动的行政审批程序等。

(三)深化服务贸易统计体系

贯彻落实国家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和管理办法,结合山西服务贸易发展情况和统计工作特点,学习借鉴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标准和发达国家(地区)经验,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山西服务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办法。做好以服务贸易BOP统计和FATS统计为主体的服务贸易基础性统计;扩展运输服务、软件出口、服务外包、文化贸易、教育服务贸易等服务贸易专项业务统计;建立服务贸易综合评估体系,不断提高服务贸易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四)增强服务贸易促进体系

积极鼓励企业参加涉及服务贸易内容的国内外知名展会;整合资源,将“山西服务贸易网”等建成企业交流合作的平台,实现网上信息、项目对接、人才交流等功能;充分发挥服务贸易协会等中介组织在协调企业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对外交涉、维护企业权益、加强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五)建立政府综合服务体系

探索建立“各部门紧密配合,市、区县联动,政府和企业紧密联系”的山西服务贸易综合服务体系。市级各部门依托山西服务贸易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共同研究制订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政策措施等。各区县将服务贸易管理工作延伸到第一线,市、区县之间形成便捷化、扁平化、网络化的服务贸易服务体系。依托行业管理和政策措施,政府各部门要与服务贸易企业建立制度化的联系机制,并依托相关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及时了解服务贸易发展情况和变化趋势。探索建立服务贸易预警机制。协调部门管理,提高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做好服务贸易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

(六)加强区域合作与国际交流

加强与全国其他兄弟省市的合作交流,支持打造“中国服务”整体品牌。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地区)、国际组织的服务贸易交流与合作,主要包括深化与港澳地区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框架下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积极开拓与台湾地区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积极发展与欧美日等服务贸易主要贸易伙伴、与东盟等签订有服务贸易自由化协定国家(地区)的合作交流。

(赵江燕,1981年生,山西文水人,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宏观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

上一篇:四川省成德绵乐同城化思路探讨 下一篇:部分发达国家不同时期收入调节政策及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