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事调解技巧

时间:2022-09-22 06:40:48

浅谈民事调解技巧

摘 要:民事案件在法院受理的案件中非常普通,极为常见。而法律要求,法官进行调解是法院审理的必经程序。当事人实事求是叙述事情发生的始末是查明案情的关键。因此。法官必须要有耐心,以文明、热情的服务,温暖、知心的话语,缓解当事人紧张、急躁的情绪,使当事人把法官当做自己的知心人,从而逐步去伪存真,还原事情的真相。其次,法官要认真分析当事人提交的现有证据,指导当事人向法庭提交支持其观点的证据和申请,使当事人认识到:要想打赢官司必须靠证据。消除当事人在法律上的误区和对法官的误解,以便调解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民事案件;民事调解;调节技巧

中图分类号: DF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9-0189-02

民事案件在法院受理的案件中非常普通,极为常见。当前现状是:由于公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在人们的观念中存在着“十告九不亲”的认识,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很少将其纠纷诉诸法律。一旦进行诉讼,一方要达到使对方败诉的目的,往往形成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法律要求,法官进行调解是法院审理的必经程序。如何让这看似非判不可的案件,使调解程序不流于形式,真正达到调解结案?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给案件把脉

当事人诉讼到法院后,都挑自己有理的去说,有的甚至夸大其词,闭口不谈自己无理之处。法官作为一名居中裁判者,只有弄清事情的真相,才能确定解决纠纷的方式方法。如何让当事人实事求是叙述事情发生的始末?法官必须要有耐心,采取抽丝剥茧的方法,逐步去伪存真,还原事情的真相。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首先,法官以文明、热情的服务, 温暖、知心的话语,缓解当事人紧张、急躁的情绪,使当事人把法官当做自己的知心人,从心理上认为找到了“青天”,进而详细陈述所发生纠纷的经过;其次,法官分析当事人提交的现有证据,指导当事人向法庭提交支持其观点的证据和申请,使当事人认识到:要想打赢官司必须靠证据,消除当事人在法律上的误区和对法官的误解。

二、证据的审查与交换

在、应诉阶段,当事人经过法官的指导举证,自认为有必要,能够当时提交的证据,立即提交给了法官。对案情简单的案件,主审法官接到证据后,及时进行审查,一次指导举证就可以完成证据的提交。对疑难复杂的案件,主审法官就当事人主张中未提交证据证明的疑点,再次指导当事人提交释疑部分的证据。当事人在指定期间提交完毕证据和需法院调取证据、鉴定、保全证据及延长举证期限的申请,法官就延期举证的理由加以说明,再次指导当事人提交其主张的证据。在当事人延长举证提交完毕证据,或依当事人的申请,或法官组织主持证据交换。在证据交换的过程中,审判人员要书记员做好笔录,对当事人无异议的事实、证据记清;对有异议的证据,按照需要证明的事实分类记录,并记载异议的理由;对当事人未提交的证据记明原因。至此,当事人举证期限届满。

三、寓调解于指导举证中

当事人均满怀怨愤到法院,还有的无理辩三分。法官不能笼统地要求当事人按其主张举出证据,甚至对其无理的要求加以训斥。首先,要因势利导,促其主动举证,以帮助其打赢官司的态度,引导当事人对其主张提交充足的证据,讲明“好人死在证人手”的道理,阐明证据对其诉讼的重要性,促使当事人主动去寻找相关证据。其次,促膝谈心,开阔其视野。发挥当事人阅卷的权利,让其发表对对方证据的意见,以其之矛攻其之盾。法官借此了解案情,拓宽思路,找出争议的根源。同时,法官对当事人说明“事怕翻理怕颠”的道理,指出其不足的方面,使其采取正确的态度去对待诉讼。

四、展开情感攻势,做好调解工作

当当事人难以举出主张的证据,存在败诉的可能时,适时进行调解。调解的方法要因案情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方法。现谈一下常见类型的调解方法。

(一)挚爱亲情当事人的调解

此类案件的证据或难以举证,或对方承认,应抓住当事人难以割舍亲情的心理,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使案件调解结案。例如:在离婚案件中,谈起从相识、相恋到踏上红地毯的缘,讲明婚前的互爱到婚后博爱的重要性,指出离婚的危害性,劝其消除隔阂,相互包容,共渡难关,达到最终和好撤诉。

(二)素昧平生当事人的调解

当事人之间有的在纠纷前并不相识,只是因利益相撞或依法追加后才相识,无冤无仇,到今天这一步不是哪一方所希望的。要求其换位思考,指出各方在纠纷中所应负的责任,说明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从而使其心悦诚服,积极研究合理解决纠纷的方案,达到和解的目的。

(三)从前有矛盾当事人的调解

有些当事人早就相识,并有过矛盾,此次纠纷只是导火索,这类型案件的当事人是非明了,只是嘴上不服。这种情况法官应采取“背靠背”的方法,单方释明法理,经常是通过法官在当事人之间的几次磋商,最终使当事人的意见趋于一致,再面对面进行调解,避免了当事人在一起调解时各说各的理,使矛盾激化而致调解失败。

五、庭审中进行的调解

当庭前调解未成功时,要按时开庭。调查阶段让当事人在庭上把所知道的案情和自认为的理由说清,使其愤恨的情绪得以宣泄,急躁的心情得以平复。在法官主持的庭审中,让当事人对所出示证据的来源、与本案的关联性、内容的真实性叙述清楚,由对方辨认证据,表述对证据的意见,参考当事人对证据的看法,法官运用自己的三性来衡量,对证据做出或确认、或不确认、或暂不确认待合议庭合议后再确认的意见。辩论阶段指导当事人就本案争议的焦点充分发表辩论意见,最后陈述清各自的诉讼请求。

通过庭审的调查和辩论,当事人自己心中一目了然,法官进行调解,讲清和为贵、互谅互让、和平解决纠纷,既能弥补彼此之间的缺憾,又能减少不必要的诉讼,避免牵扯精力。促使当事人缓和剑拔弩张的气氛,心平气和地达成共识,解决纠纷。

六、宣判前的调解

休庭之后决定判决意见,再找当事人的委托人或其委托的说情者,讲明法庭的判决意向。对败诉方讲清理由和危害,对胜诉方说明赢了官司,但失去了人情,执行可能存在的难度和潜在的危机。判决对双方实际是谁也没捡到便宜,通过调解可使当事人之间达到双赢。这样,法庭既尊重了委托人和说情者,使他们感到欣慰和知足,反过来做当事人的工作,又打消了当事人“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心理。而当事人又信得过人或说情者,常常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况,使很棘手的案件得以调解结案。

总之,法官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要将调解贯穿案件的始终。调解的前提是必须事实清楚,掌握当事人发生纠纷的症结,即矛盾的根源,与当事人算清得失账。虽然当事人到庭后,均表示“不为吃馒头,只为争口气”,甚至有的表示以争议的标的额给法官,但法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打消当事人的侥幸心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掌握好火候,讲明法律惩恶扬善的特性,最终通过法官的努力达到情法交融,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上一篇:我国上市公司股票增值权的博弈分析 下一篇:浅议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