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对解决三农问题启发

时间:2022-09-22 06:30:15

农村教育对解决三农问题启发

一、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应看到,当前我国农村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农村教育相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教育经费短缺。为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虽然尽了很大的努力,但经费短缺仍然是农村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与城市教育投入相比,农村教育投入有很大的差距。

2.农村教育结构失当。由于我国的现实国情,农村教育逐渐形成了单一的全日制普通学校教育结构,忽视了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不能较好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许多不能进一步升学的农村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农村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3.农村教育师资水平低下。我国农村学校师资水平低下,一方面是高质量的师资“引不进来”;另一方面则是农村已有的优秀师资“往外流”。

二、发展农村教育的对策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受教育机会,通过提升农村人口素质来服务于“三农”。针对以上分析,解决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1.国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2004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只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79%,与世界平均水平的4.9%和发达国家的5.1%以及次发达国家的4.1%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且投入明显偏重于城市教育和高等教育,致使农村基础教育得不到有力的经费保障。因此,国家应进一步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比重,尽快达到“十一五规划”的“4%”。

2.改革农村学校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众多农村学生在中学毕业后留在农村,参与当地“三个文明”建设。这就要求对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一是要突破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在教学内容中渗透职业技术内容,增加农村实用知识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与农村生产技术相关的基本知识。组织学生走到田头,参加农村劳动,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3.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我国农村教育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当前在这三类教育中,想起比较而言,基础教育多,职业教育次之,成人教育更少。农村教育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应该建立“三教”协调发展机制。在基础教育得到普遍重视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4.积极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由于历史和地域原因,农村师资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严重阻碍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高校扩招,师范类毕业生增多。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首先,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增加学历津贴,超工作津贴,发展津贴,以及国家地方贷款,上浮农村教师工资总额,使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居于各行各业的上等水平”。这是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物质保障。其次,加强区域间教育资源的合作、帮助。再次,积极鼓励普通高校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教育工作,以充实农村师资队伍,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5.大力发展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要实现农村教育的超常规发展,必须实现教育手段方式的创新。促进城乡优质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学质量和效益。这项工程在我国东部地区以及经济发达地区已基本实现,如江苏2005年已完成“校校通”工程。但在西部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有待加快投资步伐。此项工程的完成,将使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能和发达地区中小学共享现代化的教育资源,这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6.多渠道筹措农村教育经费。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性质,办学经费应由政府承担,但是为了义务教育更快更好的发展,也可以吸纳社会资金。鉴与我国“穷国办大教育”的现实,农村教育就应该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可以“大力鼓励集体、华侨或有经济能力的个人投资兴办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仿效体育彩票的模式发行教育彩票,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将所得的资金定向用于农村教育。

总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教育,关系到我国农村的当前和长远发展,同时也是树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解决城乡发展差距,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的重要条件,是解决“三农”问题,让农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长远大计。

上一篇:水利施工索赔因素与处理对策 下一篇: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