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集约利用概述

时间:2022-09-22 04:49:16

摘 要:总体来讲,土地利用集约度较多地涉及了经济范畴。文章从土地集约利用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等几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农用地;集约利用

Abstract: In general, the land use intensity involves more sectors of the economy. The article from the necessity of intensive land use, there is the problem,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i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agricultural land; intensive use

中图分类号:F30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土地集约利用必要性

1.1 是解决人地矛盾的理性选择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为0. 79 hm2 , 仅为世界平均人均占有量的33. 9 %,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仅为0. 1 hm2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各项建设占用耕地数量日益增多,城市建成区面积日益扩大。这种增长趋势随着我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将进一步持续下去。而同期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面积却日益减少,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只有走集约发展的道路,尽量少占耕地,减缓城镇建成区向外扩展蔓延速度,缓和城镇边缘区耕地的巨大压力,才能解决好“吃饭”与“建设”问题。

1.2 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素有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但目前农业生产力的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基本上还处于粗放经营的传统农业阶段,尤其是在农业劳动生产率、化肥和灌溉水利用率、农业机械化程度、饲料转化率和猪牛出栏率等指标上,与发达国家的总体水平尚有明显差距。

传统农业生产以小规模的分散经营为主,其最大的特点是农业生产的自给性和农民收益的自我满足。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农民生产的隋性和农业的粗放经营。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农业生产的市场化趋势日益突出,对农业生产者而言,农业的发展不再是仅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如何最大程度地获取经济效益并赢得市场是其对农业投资的最终目标,农地的集约利用日显重要。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将会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之中。耕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利用必将置身于全球的大格局之列,耕地资源的配置将会在更加自由、公平的环境中进行。因而,国内产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改变生产经营规模小,劳动力生产率低下的现状,不断提高其经营规模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逐步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实力并占据一定的市场空间。

1.3 是农村、农地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

自1978年我国实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农民拥有生产经营自,对土地经营的个体差异必然会导致同质量耕地产出的层次性。一些不善耕种的农户种不好耕地,而对于种田能手来说,由于所承包的土地数量有限而限制其能力的施展。一部分长期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视种田为“顺带活”, 务农人员老龄化、妇女化现象普遍,“不愿不种、不愿多种、不愿好种”, 土地耕作粗放,“绿的(绿肥)不种、黑的(农家肥)不积、黄的(人粪尿)不挑、白的(化肥)不要”,地力下降,土地效益难以充分发挥,甚至于弃田撂荒。同时,现行承包方式中的耕地优劣搭配导致每户承包耕地面积的细碎化和分布零散化,不利于耕种和使用机械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的兼业化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化,耕地集约化经营和向规模农业过渡,加速农业的现代化、高效化和专业化已成为客观必然。充分合理地利用耕地,减少荒芜面积和农村耕地经营中的“田埂”面积,使稀缺的耕地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是耕地有效流转的方向,更是耕地集约经营的客观要求。

1.4 是加强土地管理,促进土地保值、增值的必经之路

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坚持国家土地管理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城镇实际制定可行的土地管理措施,正确引导土地的使用,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加强低度利用土地的管理和规划,合理布局,发挥土地利用的最大效益。土地集约利用适应土地管理的要求,能够使土地管理简化和规范化,提高土地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格。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城市土地的商品属性决定了它必然遵循价格规律。城市土地的外延式扩张,造成土地供给的大量增加,引起土地价格下降,投资人收益受损,与土地相关的税收下降,从而导致财政收入减少。土地集约利用有利于促进城市土地保值增值,有利于房地产投资,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因此,走集约化道路是我国当前城市发展必然的选择。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按生产要素投入的构成不同,可以分为劳动密集型土地集约利用、资金密集型土地集约利用和技术密集型土地集约利用[3]。1)劳动密集型土地集约利用就是以多投入劳动来提高土地生产率,使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效力。我国由于人多地少,我国农业普遍实施的就是精耕细作的方法,这种方法就属于劳动密集型土地集约利用。2)资金密集型土地集约利用就是多投入资金来进行生产经营,以达到土地集约利用。例如现在我国有些地区实行机械化耕作,多投入化肥、农用机械, 发展大棚农业等,这些都属于资金密集型土地集约利用。3)所谓技术密集型土地集约利用无非是提高生产经营活动的科技含量,来达到增加收益节约土地的目的。例如现在的高科技农业园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进行种植和经营, 使用的就是这种经营方式。

2 目前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

2.1大量土地被圈占,耕地数量急剧减少,浪费现象严重

有些被征耕地没有进行任何建设,导致耕地资源的大量闲置。另外许多被征耕地虽然已被利用,但利用率不高,也造成了耕地资源的相对浪费。

2.2 农业用地粗放经营,耕地质量下降严重

农民过多地使用化肥,基本不使用土肥,造成了土地肥力衰竭。人们长期重用轻养,重产出轻投入,重化肥轻有机肥,进行掠夺式农业经营,造成耕地氮、磷、钾等元素比例严重失调,耕地质量日益下降。现在大部分耕地,如果不使用化肥,产量将大幅度下降。为保持同样的产量,每年使用的化肥、农药在递增。耕地被污染。城市工业大量排放“三废”,乡镇工业污染也呈越演越烈之势;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塑料膜。这些都造成大量耕地被污染。

2.3 土地承包制的不良影响

土地承包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但是,它造成的土地高度分散、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许多农户共同使用同一水利设施,因较难管理造成农村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利用率低下;地块多,地块零散,不利于机械化操作,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地块分散,各家各户地界相连,农民争界争水纠纷不断,这在岫岩地区尤为明显。

另外,耕地集约利用程度总体水平低,耕地集约利用潜力大但农业土壤障碍因素较多,物化投入单一,土壤环境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农户耕种积极性不高,还存在严重的粗放经营现象。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已迫在眉睫。

3 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

3.1 土地区位和土地用途对集约利用的影响

土地的用途不同,其投入产出比例不同,土地利用的效益不同。区位较好的地区其地租相对较高,不同用地类型的土地使用者其区位选择也会有很大差别。能获得较高土地收益的用途占用区位条件较高的土地,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高;利用能力低的用途只能占据区位条件较差的土地,土地投入产出少,土地利用的集约度低。所以城市土地区位和用途是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因素。

3.2 土地供应量与人口密度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

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区域土地资源总量供给和人均拥有土地资源的面积直接相关。土地资源的稀缺程度是土地集约利用的最直接的资源约束因素。一方面要看土地资源的供应总量,即最大的土地资源数量,更重要的是还要看人均土地资源的拥有量。

3.3 土地价格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

各种要素的聚集使得单位土地面积产出增加,土地使用者支付地租的能力增强,不同土地使用者竞争的结果是土地价格不断上涨。土地资源总量有限,土地供求关系紧张,土地价格增高,土地集约利用的要求增加。因此,地价水平可以作为衡量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集约潜力的参考指数。

3.4 生态环境容量(承载力)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

生态环境是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限制性因素。《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中把环境容量定义为:在人类生存和自然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值。环境承载力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类活动的限度。在时间上城市发展引起的环境退化成本转移到下一代,土地利用又增加了外界环境的承载能力(carrying capacity),结果将造成环境透支加剧。未来的城市发展,资源环境成为城市发展的首要约束条件。也就是说城市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决定了土地集约利用的最高强度,是土地集约利用的限制性因素。

参考文献:

[1] 董黎明, 袁利平. 集约利用土地——21 世纪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的重大方向. 中国土地科学, 2000 , 14(5)

上一篇:现场施工管理实践探究 下一篇:建筑工程企业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