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宝黛人物形象诠释

时间:2022-09-22 03:40:54

《红楼梦》宝黛人物形象诠释

不少人读罢《红楼梦》感觉娶妻当娶薛宝钗,娶林黛玉倒霉。事实上真是这样吗?

薛宝钗博学多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晓,各地风土,处世之万般皆通,就连医药之理,也略知一二,大观园上下对她是有口皆碑。可是你能保证她对你的爱是真的吗?宝钗最初是想选皇妃的,但没有成功,所以才看上了宝二奶奶的位置,而且从她屡次劝宝玉读四书五经去考科举这些言谈的话,透露出一种明显的夫贵妻荣的思想,所以她看上宝玉,不能否认是因为宝玉的家庭权势和他的地位。我们从她的诗词:“好风借力,送我上青云”就能看出她是那种追求青云直上,飞黄腾达的人,而且会通过努力借助外界利用别人达到自己的人生追求。“金玉良缘”也是彻头彻尾的富与贵的结合。所以男士们要注意了,如果“宝钗”喜欢你,她看中的可能就是你的地位、你的前途,否则,你是没有资本得到她的爱情的。总之,你的价值就是借力和跳板。你想,一个总想和富贵结婚的女人会有纯净的炽热的爱情给你吗?

而且从《滴翠亭杨妃戏彩蝶》中“宝钗扑蝶”的经典情节看,那宝钗颇有几分奸诈,她无意中偷听了别人的私情,却急中生智,金蝉脱壳,嫁祸于黛玉,那两个丫头被她装模作样巧妙地糊弄了还在说她的好话,大谈黛玉的不是。宝钗那种不经意流露的自私精明,巧用机心的无痕和滴水不漏,令人叹服。作为男人,也许“宝钗”会让你有种幸福的感觉,可事实上,她让你沉浸在舒服和幸福的同时,你被糊弄了还在那里乐呵呵呢。所以,作为男人得想想自己受得起那种温柔的伤害和甜蜜的欺骗吗?当有一天你明白真相的时候也许已经晚了。

而林黛玉就完全不一样了。她追求的是完美的爱情。黛玉可能有点小性子,这是因为她太在乎;她爱哭也是因为她太在乎;她说话直,尖酸得罪人,这是因为她需要像刺猬一样自我保护,其实她是刀子嘴,豆腐心;她多病,除了先天不足,还有个原因就是父母早死寄居贾府,寄人篱下的生活导致自尊的她不得不步步小心,时时在意,唯恐被人耻笑了她去,必要的时候还得随时自卫。她的孤苦背景注定了她的多愁善感和尖酸刻薄。她爱宝玉,只是因为心灵相通,仅仅因为爱情,没有其它。爱情是她的全部,为了这份爱情,她辗转反侧,夜夜失眠;投入这份爱情,她牵肠挂肚,魂牵梦绕;害怕失去这份爱情,变得多心多疑,神经兮兮。可是最终还是失去了,因此她只有死路一条。爱情没有了,对她来说,生命就失去了所有的意义。

所以,如果想要真爱的人,还是选择黛玉吧。因为她的爱是纯正的,是生命的全部,是灵魂的声音。如果你娶了她,她就会开心的,也不会生病了。她是一个很好伺候的人,要求不高,只要你用爱情灌溉她就可以了。只要有你爱情,她就能存在并且幸福。而薛宝钗是无法满足的,她要的东西实在太多。所以在你决定要娶“宝钗”的时候,你得细想一下,假若某一天,你生活潦倒,她还能在你身边吗?

所以《红楼梦》中,贾宝玉开始的时候是见了姐姐,忘了妹妹,可后来还是选择黛玉。为什么?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心心相印。且不说他们的“木石前盟”,你看林黛玉从不劝宝玉去争取功名富贵,宝玉偷看的《西厢记》,她也看得津津有味,所以宝黛并头在四月芳菲中同读《西厢记》,落红阵阵的场面是红楼梦最经典的镜头之一。而在薛宝钗眼里,《西厢记》等爱情绝唱只能是“奸淫狗盗”了。林黛玉和宝玉都有葬花的行为,《埋冢飞、燕泣残红》林黛玉唱葬花词,让在山那边听的宝玉会“恸倒”在山坡上,两人不在一起,但哭的时间都是相同的。可以说如果黛玉在天涯流泪,宝玉定会在海角陪他哭。两人是心有灵犀的。他们还有更多的相同点是:同样的情种,同样地“主情”,爱情胜过生命,同样地多愁善感伤春悲秋,同样地具有诗人的才情和悲情,同样地愤世嫉俗,同样是来到红尘的仙人……

那么《红楼梦》作者对黛钗两人的好恶如何呢?黛玉抽的签是芙蓉,宝钗抽的是牡丹;黛玉前生是绛珠仙草,而宝钗脖子上挂着金锁;衬托黛玉的是风流灵巧,心比天高的晴雯,衬托宝钗的却是奴性十足,圆滑随时的袭人;黛玉死后,宝玉幻境悟仙踪,知黛玉却是神女潇湘妃子,而宝钗费劲心机得到宝玉,最终孤家寡人;黛玉焚稿断痴情,魂归离恨天之际,却是宝钗如愿嫁给宝玉,锣鼓喧天喜气洋洋之时。一个仙人,一个俗人,一个冰清玉洁,一个高深莫测,一边是遗恨千古的悲剧,一边是红尘俗世的喜剧等,形成鲜明对比。曹雪芹在《枉凝眉》中的描写,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初衷,曹雪芹也是肯定黛玉,怜惜黛玉,偏爱黛玉的,“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能和宝玉媲美的自然只有黛玉这棵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了。

综上所述,林黛玉个性纯真,对爱情忠贞不二,而薛宝钗世故、圆滑,在婚姻方面是实用主义。所以,我想男士们在真正理解了这二人后,一定会发出感叹:“还是选择黛玉吧,她才是能与我白头到老的妻子!”

马霞,教师,现居山东济宁。

上一篇:关于高中小说教学的一点思考 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