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张勇:今天,我们就应该是一张白纸

时间:2022-09-22 03:26:20

Q:阿里巴巴GMV突破3万亿,意味着什么?

A:应该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看。

宏观的层面,还是得益于中国整体的商业,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知名品牌对互联网的态度发生的根本改变。从整个对互联网有一种朦胧的好感,到认清这是未来,开始全面拥抱互联网。这个改变是全方位的,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另外一个宏观的推动力来自于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年轻一代消费族群成为整个消费的主力军,特别是80后、90后,他们是伴随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他们成为整个消费的主力以后,整个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巨大发展。

微观层面看,过去两年,我们全面拥抱无线,围绕淘宝天猫的无线化取得了非常重大的进展,顺应了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机会。上个季度,我们接近七成的交易在无线上,有接近4亿人在无线上消费,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变化。

今天,我们把天猫定位为品牌商自营的阵地,把淘宝作为中小创业者创新的机会,这是我们过去两年积极进行升级的一种结果。

Q:你提到,希望在5年内达到6万亿元的目标。如何保持这种高增长率?

A:我们一直把GMV看成是一个结果。今天3万亿,这确实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但我们更关注整个经济体的健康程度,包括交易和品质的健康。

在过去的6~12个月,我们做了很多事情,包括成立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团队,用大数据去打假,以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作为一个“网上经济体”,这里面有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商业机会,肯定会有好的商家、好的消费者,他们通过正当的经营、正当的消费获得这个商业机会。同时,也难免会出现一些灰色的甚至不好的事情。这个时候,需要我们用治理经济的方式去看这个问题,怎么样能够第一时间引导,令其付出比违规成本更高的代价。

而且,我们所有这些工作已经完全基于大数据,而不是“人肉”去做。“人肉”是没有办法做完的,但在这么大的体量当中,只要背后的行为是人的行为,这总是可以被追踪的,总是可能被挖掘的。所以用大数据进行品质管理,是一个既定的方向。我们已经这样做了,未来随着数据越来越多,整个效率会越来越提升。

电子商务和实体经济不是对立的,电子商务就是实体经济。今天我们看到的3万亿,恰恰是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结合后的产物,是新经济的一个产物。未来我们做的事情,不是说着眼于把3万亿要变成5万亿、6万亿,而是要看到今天还有90%的实体经济,需要跟互联网去拥抱、去融合。我们是着眼如何帮助这些实体经济完成互联网的转型,真正能够变成以大数据支撑的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结合。这个是我们未来的方向。

???

Q: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张,阿里如何控制自己的团队?

A:今天,从我开始到我们整个团队、小二、员工,都非常的年轻。我们是在学习,这是没有一本教科书的,要在实践当中不断去学习如何运营好一个经济体,不是用管的方法,而是用赋能的方法去运营好一个经济体。我想这个是今天面临的最大挑战。

这个挑战,还有我们自身对于整个经济体的发展规律的理解,和我们的能力能不能做好这个赋能者,能不能做好这个运营者。

很多年以前,马总(马云)就提出来,说淘宝需要很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甚至心理学家。今天,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这样的一种需求。因为,当你变成庞大的经济体的时候,这里面多种经济成分、多种角色并存。你怎么样惩恶扬善,怎么样能够让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真的是用赋能方法而不是用管的方法。让他们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难的题目。

Q:具体怎样去赋能?

A:到目前我们已经做了很多事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大半年的时间,我们做了很多以数据支撑来赋能商家进行运营的工具。包括已经实现了在商家无线店铺的个性定制,实现了无线化,现在我们在推广多媒体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带宽已经不是问题,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都会出现。一张图片未必是一种购物的标准方式,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思考怎么样能够把多媒体的内容更好的去接入,同时能够让淘宝充满发现的乐趣。

在过去的半年,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可能大家看到,可能没看到,今天(3月21日)上午,我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内部邮件,宣布完成手机淘宝团队和淘宝的合并。过去两年这两个团队是各自独立的团队, 2013年为了无线,我们抽了精兵强将出来先单干一个手淘,但是今天无线化已经完成,绝大多数用户已经在无线上了,今天不用讨论无线化和PC化了,要兼顾多端,所以把淘宝的PC和无线分开已经没有必要了。今天是非常好的日子,又是3万亿,又是完成新淘宝的开始,这个对未来也是非常重要的起点。

Q:下一个3万亿增长的引擎是什么?

A:最基本的引擎,还是来自于商业消费跟互联网的充分结合,进一步的结合。今天,毕竟90%还是跟互联网没有关系的。那这90%怎么变成互联网支撑下的电子商务,我想这是最大的一个机会。

第二个机会来自于消费者,就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观。人们一旦享受到网上购物的乐趣,就会开始在上面形成习惯。所以,我想这是整个消费的渗透,是必然的趋势。当然有两个外延,就是我们说的“上山下乡”。“下乡”就是下农村,“上山”就是到世界各地去找好的货进来。

但内核本身,还是供给和需求两端都还在发生巨变,都跟互联网结合。互联网和商业的结合,从物理变化走向化学深层次变化过程当中,是一种核聚变,这是巨大的能力。

Q:做到3万亿需要有很多因素的支撑,你认为过去阿里的哪些变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A:阿里16年、零售平台13年的发展中,我认为有几个关键的节点。

第一,产生淘宝。没有淘宝就没有今天的整个3万亿,这个土壤就没有了。

第二,支付宝的产生,包括支付宝的分拆。支付宝成为一个第三方独立的一种支付工具,我认为这个起决定性的意义。人们可能会问,支付宝跟淘宝在一起不是很好吗?实际上,如果支付宝一直只跟着淘宝,是不可能成为消费者普遍接受的一个工具。正是因为它的开放性,所有的用户都能够低门槛的体会到它的好处和价值,使得网上支付成为一种习惯。

第三,我想毫无疑问是2007年在淘宝的基础上产生了淘宝商城,包括把淘宝商城独立。2011年,我们一拆三,2012年改名为天猫,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我们由一个单一市场,向多元化市场去发展。在不同的市场当中,市场主体的特色是不一样的,服务给用户的价值也会有多元化的差异。淘宝商城是构成了我们今天的基石,包括后来产生了聚划算、天猫超市,产生了我们称为网上的业态,都是在这样的变化下慢慢演进的。

再多讲一个,就是我们2009年开始做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对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投入,是对它的未来有坚定的信心,认为它一定是新经济的一个基础设施。如果我们致力于做商业的基础设施,就必须要做大数据云计算。

Q:你出身财务,但现在也算是半个大数据专家了。

A:我谈不上是大数据专家。我们每个人在这样一种日新月异的新经济大潮面前都是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学习者。我一直说,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向我们的客户学习,向合作伙伴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共同做好整个生态体系,做好这个网上经济体。

刚才在会场,我旁边两个都是我们客户嘛,一个是海尔的李总(海尔中国区总经理李华刚),我们在聊天,他看3万亿说很震撼。但是,我说正是因为有了成百上千的海尔,成百万上千万的中小企业,我们一起在这个平台上才能够实现3万亿,如果靠一家人卖货是很难卖到3万亿。而且我们也不是把卖货看成是要做的事情。我们还是回到阿里的使命和愿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Q:其实无线的发展,差不多是你亲手做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比较困难的时候?

A: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年轻人去干,因为无线是年轻一代的产品。

包括2015年的双11,对无线很多的互动产品,我是忍住不发表意见。因为90后、95后告诉我,这是年轻人喜欢的方式。OK,我想我怎么能去理解呢,我最好的理解就是让他们去试,因为真的整个消费行为在发生变化,我们年轻一代的员工正在成为整个公司的脊梁。

在无线化的过程当中,让年轻一代起到顶梁柱的作用,上面少一点公公婆婆,让他们放手去试。我想,这是这两年无线化能够顺利地发展的原因,我们突破了很多的条条框框。以前很多的所谓经验,在无线的时代,其实都被打破了。今天,我们就应该是一张白纸,相信我们的团队能够在上面创造。

Q:所以,你也有不明白或者不太满意他们的设计的时候。

A:我对产品很明白,但是我要忍住我个人的偏好,还是要尊重我们的团队,尊重我们的产品经理他们的判断。

还是回到大数据,大家如果用心体验一下我们的手机淘宝,现在基本上产品都是数据驱动的。你们可以看到,“千人千面”在手机上已经实现了,而且是及时实现,你第二屏刷下去可以用第一屏的数据来指导第二屏的展示。这都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

Q:做CEO到现在快满一年了,你对自己的成绩满意吗?

A:我没想那么多,想多了反而做事情做不开了。很多人问我,逍遥子你是怎么走过来的,我的话就是我没多想。咱们就顺势而为,既要抬头看路,又要低头做事。

过去一年,对阿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被确定下来了,全球化、农村和大数据云计算这三大战略作为集团战略被确定下来。同时,我们围绕这三大战略的几大业务板块,包括蚂蚁金服、电商物流、广告平台、云计算、跨境电子商务包括未来的物联网都做了布局。

我想,3万亿是一个非常好的节点,能够回顾历史、能够展望未来,但是更重要的是站在未来看今天的机会。我一直喜欢讲八个字“天马行空、脚踏实地”,我想我们去实践,至于结果让大家评判就好了。

Q:如何看待未来的机会?

A:互联网下一个风口在那里?我认为毫无疑问是物联网。互联网下一个突破的技术,可能是大家讨论比较多的VR、AR的技术,带来整个行业用户体验的颠覆。我想我们一定要面向未来去布局。

另外,随着整个商业互联网化的演进,不仅是销售在发生改变。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是,全渠道的销售机会,来自于全渠道的用户管理。你要完成全渠道的用户管理,就要有全渠道的用户触达平台。这也是我们在电商矩阵之外,去大力构建整个媒体矩阵的原因。我们希望,这个媒体更多的是能够建立用户数据,打通我们的媒体推广平台、广告平台,是广义的营销平台。这是我们在过去一年做的一些工作,但还要慢慢再成型。

Q:阿里有没有做相关的布局?

A:我们最近刚刚成立了VR实验室,我们之前也投资了一个公司。我预计整个新技术的落地和实现,对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实在美国已经出现了很多相关的硬件产品,包括一些设计。我想各个产业,包括电子商务,电影行业,游戏,以及各种其他产业,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那么,我们也积极投身其中,希望能够给到用户完全崭新的体验,这也是我们一定要做到的。

Q:作为CEO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A:整个商业的变迁,最终对于我的工作,作为CEO的工作,其实最重要的是进行前瞻性的组织设计,让生产关系能够释放和适应生产力。今天,我们走向内容化运营和社区化运营,走向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无论是互联网还是新的技术,能够做准备。不仅是做理论研究,最重要的是能够跟实体去结合起来,做前瞻性的布局和实践。

毫无疑问,这一切的核心是人,所以我前面讲到了年轻一代的问题。其实你别无选择,你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敢于让年轻人来扛起这个责任来,因为未来是属于他们的。只有下一代的人,才能为他同时代的用户做好服务,因为这是同一代人。当然人有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之分,最近我也在玩各种各样90后玩的小工具、小App,你必须学习,必须体会其中的乐趣。所以,这也是做我们这行的乐趣,要不停去体验新的东西,这非常关健。

上一篇:基金经理离职了怎么办? 下一篇:留澳学生炒起澳洲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