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课堂提问技能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时间:2022-09-22 02:43:27

掌握课堂提问技能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72-01

新课程对物理课堂提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调节学生思维节奏,沟通师生感情等等。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果。所以,作为物理教师,要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并掌握这一教学技能,充分发挥它的教学功效。

1.题意清楚 准确严密

含糊不清的问题很难让学生展开思维,不确切的问题必然会产生多种回答而引起混乱。例如:已知磁场方向和导线运动方向,如何确定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此题因果关系不明,学生很难回答,是由于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感应电流呢,还是由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因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发生运动?欲使提问达到引人注意、启发思维的目的,提出的问题必须题意清楚、准确严密。

2.紧扣目标 精心设计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主要问题都必须是在课前精心设计好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发展能力、学会学习,要有代表性,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问的目的和方式要随教学进度灵活变化:复习旧课,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设疑激趣,导入新课;表演实验,列举实例,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课后结尾,总结深化,提出问题,承上启下,使学生回味无穷,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要学生回答,可以是问而不答,也可以是自问自答,要根据提问的目的灵活处理。

3.优化程序 注重研究

提问的一般程序是:教师踢出问题后,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然后指名回答。那种先指名后提问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被提问的学生因没有思考的余地而非常紧张,而其他学生觉得与己无关而袖手旁观,达不到启发思维的目的,也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用"对不对""能不能""好不好"之类的判断和填空题让学生齐声回答,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实质上大多数学生未经深入思考而随波逐流,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性学习在本质上就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习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不但对物理概念与规律获得深刻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如何发现和研究新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必须优化提问程序,注重研究性学习。提问之前,必须创设良好的物理情境,提出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问之后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猜想",并鼓励发表不同意见,使一系列的提问成为研究性学习的纽带。当然,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课前必须精心设计。

4.难易适度 顺序渐进

物理学中的"共振"现象对教师的提问很有启发。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要"吃透",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才能出现"共振"。提问过易,缺乏启发性,学生感到乏味不愿回答;提问过难,会出现"启而不发、问而不答"的尴尬局面。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跳一跳能将果子摘到",每一次成功的机会都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问的过程要由浅入深、温故知新、顺序渐进、逐步深化,提问的重点在于弄情"为什么",学会怎样去学习。

5.富有感情 助以手势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只有当一个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和关心时,他才愿意与老师积极配合,尽最大努力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师生之间的感情对提问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教师提出问题后,目扫全体学生,其作用有二:(1)用和蔼可亲的目光唤起全班学生的思维,对那些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多看几眼,使其预感到老师马上要叫他回答问题;(2)用鼓励和试探的目光和学生交换意见:"你能否站起来回答问题?"认真思索而没有结果者皱眉,害怕老师指名者低头,对问题已弄清者常微微点头,根据学生各种表情,教师已找到了指名的对象。教师伸出右手,掌心向上,面带微笑:"某某同学,请你回答"。学生回答正确,教师脸上又露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伸出右手,掌心向下,做出结论:"很好!完全正确,请坐。"学生回答不确切,教师运用比喻、类比等方式进行启发,从教师那鼓励的目光和表情中,学生获得了信心和力量。即使学生一字未答,教师仍然温和地说:"没关系,请坐。"虽然教师没有批评,学生看到老师那种安慰的表情和目光,却会感到非常惭愧。教师若不认真观察,翻开名册,随便指定一名学生,也没有丰富的表情和手势,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吗?

6.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课堂提问如何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呢?下列3种做法值得分析:(1)让差生回答简单问题,中等生回答一般问题,优等生回答难度较大的综合题。(2)提出问题后,先叫中等生,再叫优等生,偶尔叫差生试试。(3)择优罚差,为了节约时间,总叫优等生回答问题,只有当差生走神时,教师才板着面孔,提问差生。上述3种做法产生的效果只能是优生更优,差生永远是差生,都不可取。所谓因材施教,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看到学生的"闪光点",要扬其长而避其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其上进心和自尊心。有一名特级教师了解到一名差生的父亲是一个建筑工,该生对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比较熟悉,所以课堂上提问有关简单机械的问题时,就提问该生,并给以肯定和鼓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见,不一定差生只能回答简单问题,更不能把提问差生做个样子,偶尔叫差生试试。

7.把握时机,调节氛围

提问不仅要吸引学生注意力,很多时候还应该通过提问调节课堂气氛,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对调节课堂氛围是十分关键的。上课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力较分散,教师应该用生动的提问能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引导学生全心投入学习过程;而在一节课的中间,如果学生注意力因高度集中而疲劳时,教师又应该通过巧妙的提问将学生从思维疲劳中解放出来,一节课中通过实实虚虚的提问,调节学生的情绪,从而使上课疏密相间,张驰结合,保持学生持久的听课兴趣和学习气氛。当然提问要把握教学内容的实质,问得贴切,具有开发性、开导性,切忌滥问。还要把握最好时机,问得恰到好处,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掌控释疑火候。要掌握好学生学情,有的放矢,使"问"有所得,"答"有所得,才能问出艺术水平,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如何激发和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下一篇:政治课教学要贯彻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