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3-23 09:50:09

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 科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037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生物学科自身的特点,教师逐渐更加清晰的感受到生物教学使命的重要性,学生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生物学习的迫切性。而只有教师方面做好对学生应有的引导工作,学生的生物学习才能有一定的突破。科学开展生物教学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必须要提上日程,而高中生物教师如何才能使教学更加具有“科学”性,是一个使得进行深入反思与研究的重要教学问题。

一、研究教材,做好授课准备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点的依据,通过教材,高中生物教师能够明确教学的方向,学生也能够对高中阶段要掌握的知识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此,虽然现代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指导思想与新的理念,但是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依然是毋庸置疑的。

高中生物教师采用科学的方法使教学活动铺展开来,毫无疑问首先要对教材倍加重视。新时期本人对教师如何更加科学的应用教材也有自己的思考与认识。目前一个不可回避的高中生物教学实际,就是教师对教材的研究相当缺乏,很多生物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往往满足于知识点的掌握,而在对知识点的深入挖掘方面,及教材内含的很多千丝万缕的联系方面,却是很少进行剖析与研究。这就直接影响到了教师“教”的环节,缺乏深度,并且难以意识到很多知识点之外的对学生的学习十分关键的问题。

鉴于此种情况,生物教师采用科学的方法教学,在教材方面多做文章与努力,是实现科学性的基础与保障。教师研究生物教材,要从更加深入的把握知识点出发,在此基础上深入的思考一些教学方法,如何将知识点与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起来等,将对教材的研究更加深入化与拓展化,切实通过把握好研究教材环节,达到为教师的教学做好准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的目的。

二、注意学记结合

现代教学一直在强调教师应该将教学与反思密切结合起来,本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指导理念,对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人在反思过程中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学生经过一节课的生物知识点学习,能够很好的掌握新知识点,通过对新知识点的一些灵活应用,解决一些问题。而另外一些学生同样花费了几十分钟学习知识点,结果却差强人意,在回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时学生大脑一团糨糊,更不要提对新学习的知识点的应用了。经过不断的思索与研究,本人发现,此种情况产生的一个较为直接的原因,就是部分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与知识点的记忆同步进行,而另外一些学生仅仅关注了知识点的获取,而没有有意识的对知识点进行记忆。迥然不同的学习效果使得生物教师不得不受到极大的启发,教师必须要使学生认识到课堂学习过程是一个集知识点的接受与记忆的过程,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意识的记忆,下课那一刻学生才会发现脑海中满满的都是新学习的知识点,一节课才能更加充实,学生的学习也才能更加有奔头,良好的学习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心态的形成,反过来良好的学习心态又更好的促进学生有效进行知识点获取。

三、引导学生科学把握遗忘规律

遗忘是教师教学中遇到的一个巨大难题,同时也对学生获取及掌握、应用知识点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学生的脑海中只有有清晰的知识点,才可能运用其解决学习中及生活中的问题,反之,解决问题将成为空想。为了使高中学生更加轻松的记忆知识点,要求教师科学把握遗忘规律。艾宾浩斯对遗忘进行了研究,发现人的遗忘在知识点获取之后就开始,并且呈F先快后慢的规律,这就启发教师在学生科学遗忘规律的引导下展开复习。学生要及时复习,避免知识点很快的遗忘,同时还要有计划的复习,使知识点为学生所永久掌握。本人就引导自己的学生掌握科学的遗忘规律,结果很好的帮助学生加强了对知识点的记忆,学生很轻松的并且扎实的掌握了知识点,为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识点及应用知识点扫除了障碍。

四、提升总结的系统性,梳理出清晰的知识脉络

系统论思想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及学生学习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注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综合性”的今天,为了实现知识应用的综合性,要在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综合性方面引起关注,而教师在实现学生对知识综合掌握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方面产生着关键性的影响,具体教师可以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总结更加系统化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新的知识点讲解结束之后,往往会针对知识点做小结,而事实是并非每一个教师做出的小结都十分系统,有些教师只是领着学生对讲解的新知识点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系统性较为缺乏,自然对学生更加系统的掌握知识点帮助不大。因此,教师在针对教学内容做小结时,就要提高系统性。教师个人要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与思考,在做小结的过程中使知识点能够更加系统化的呈现给学生。

(二)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

知识脉络化不仅是一种掌握知识点的重要思想,而且是一种在降低学生学习压力的情况下,能够很好促进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先对学生就知识脉络化进行相关的演示,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梳理出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脉络,使较为琐碎的生物知识点纳入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

五、强化练习,做到查漏补缺

练习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各个环节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而现代教学中提倡的练习又与传统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新时期学生练习的目的不能仅仅关注于知识点本身,还要从横向发挥其多方面的功能,尤其要发挥其在学生掌握知识点过程中查漏补缺的功能。

很多人将知识点学习的过程中形象的比喻成“滚雪球”,不断进行知识的积累,使知识储量越来越大,学生也就变得更加博学。而生物知识点的学习其实也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学生想要使“雪球”更大,就是不断纳入新的“知识点”,而通过查漏补缺,学生能够及时发现一些知识盲区,在解决困难的基础上使学生纳入新知,在“滚雪球”的同时,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生物学科。

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改革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究,摸索出了一些简单、常见而且实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它不但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乐趣,而且提高了历史教学的效果。

1. 探索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表现,也是其它学习能力的基础保障。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的不同,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这方面能力的开发训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

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首要体现。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一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技巧,供学生借鉴;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举一反三,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针对不同的识记对象,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并相互交流和促进。

(2)探索概要掌握某一部分知识内容的基本要领。

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几大段的复杂内容,学生靠死记硬背效率低下。这就需要化复杂为简单,通过信息的加工重组,提取记忆要素。可以借鉴语文科的学习方法,如找出每一句的重点词(动词或名词),简化句子,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同时,可结合数学的“集合”概念,对各条信息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分析重组,形成明确的知识框架,便于系统掌握。

(3)探索系统地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方法。

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掌握专题线索。二是掌握历史阶段特征,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涉及的诸方面进行抽象的概括和掌握。学生可参照相关辅导材料中对知识体系的概括,结合自己学习特点进一步加工改良,用“集合”的方法,确定层次和隶属关系,探索出系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最佳方法。

2. 深化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和联系

对教材知识的进一步挖掘和联系,包括学科重点知识的挖掘、学科内知识的联系、跨学科知识的综合等。它是学生学习能力强化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近年来中考对学生知识能力考查的重点。只有通过对教材知识的深入挖掘和联系,才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1)善于发掘教材的隐性知识。

教材各部分的文字材料、图表等,首先直接反映相关部分的主题,体现为显性知识。同时,它们还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其它部分的主题,体现为隐藏性知识。在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对隐藏性知识深入挖掘和联系,并进行知识的迁移。如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打开中国大门主题来说是显性知识,在隐性知识上则反映出: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变成为资本主义强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殖民扩张。教材中这类隐藏性知识不少,可作为学生能力开发的重要题材。

(2)深入探究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首先是历史原因的探索,从直接原因到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从主观原因到客观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探索和分析原因。其次,由表象深入探索事物的属性和本质,理解其本质含义。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总结出历史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如辛亥革命失败,直接原因是袁世凯篡夺,主要原因包括革命党人的妥协等方面。根本原因则可以推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社会性质,它决定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从革命的特点可以分析革命属于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革命的失败,又可以得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一规律性的结论。

(3)探索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联系。

重视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也是近年来中考能力考查的重点和趋势。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以正在学习的内容为立足点,联系其它学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或对比,从多学科的角度,更为完整地理解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综合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3. 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解决问题的能力

(1)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各类考题、练习题。

当前,考试是检测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唯一手段,或者说是最重要手段。因此,解答考题的技巧,也就成为学生学习能力一个重要方面,而进行各种题型的练习、考试训练,则是培养这方面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练习、考试和讲评的不断重复和提高,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应命题考试的能力。

(2)对学习测试效果进行自我分析和评价。

每次考试后,通常由教师进行分析、点评。但由于教师教学时间的限制,平时更多的训练甚至考试,需要学生借助参考答案,进行相互批改或自我分析、评价。通过学生转换角色的自评互评,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命题的基本思路,把握命题的一般规律,了解答题的基本要求、掌握答题的基本要领,从中发现自己在解答问题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失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分析解答各类问题的能力。

4. 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克服知识难点

多媒体教学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从视觉、听觉、色彩、动感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形成深刻的印象,有助于教学水平和效果的提高。而且,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使用,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记忆,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具吸引力。新历史教材图文并茂,描述生动,并配有一套投影教材。包括地图、实物图等。它色彩鲜明,画面清晰,在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最大的缺点是这些图都是静止的。缺乏动感,层次不清楚。

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篇3

        教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数学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具有良好的知识理念素养。其中,具备专业知识素养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所必须的。 

        教师的劳动是一个复杂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要成功的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的了解。教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有良好的素养。其中,具备专业知识素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必须的。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素养、普通文化知识素养和教育学科知识素养。 

        1.知识素养 

        教师的劳动是一个复杂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要成功的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资之深,则左右逢源”。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从传统的知识观来说,有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等;从现代知识观来说,则包括言语知识和言语行为知识。统而言之,教师的知识素养主要体现在语言学、文字学、文章学、文艺学等方面。 

        1.1语言学;语言学概论,了解语言的本质、结构及其发展规律,了解语言与社会以及其它学科的关系,了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及其最新成果,了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学习现代汉语,掌握现代汉语的系统知识。懂得普通语音学,熟悉汉语的声、韵、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语音系统;了解语义学和词汇学的基本原理,通悉语义和语境的关系,掌握词的构成和组合规则,明确词的基本意义与引申意义、比喻意义之间的关系,熟知辨析词义的方法,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熟悉词汇的发展变化。学习古代汉语,具有较为系统的古汉语基础知识。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熟悉古今词义的变化了解古汉语的句型结构,熟悉古代重要辞书的查检方法。 

        1.2文字学;学习文字学,把握文字的性质和作用,熟知文字的起源和发展规律,了解一般文字的基本原理。尤其要学好汉字学。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掌握汉字的音、形、义的构成,熟悉汉字的笔画、笔顺与各种结构,掌握规范汉字,掌握查检汉字的各种方法,掌握识字法,正字法和写字法。另外,要明确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3文章学;学习文章学,首先要了解文章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文章本身的构成规律,熟悉文章的主旨、结构、表达方式等要素,了解它的内部联系。学习阅读学,研究文章的阅读、分析和鉴赏。掌握各种实用文章的阅读方法,熟悉各种阅读方式、明确各种阅读方式的目的要求,研究阅读的反应过程和训练方式,懂得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学习写作学,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及常用文体知识,对内容与形式、素材与题材、思想与思路、语言与文风等有深刻的理解,能对中学生的写作起到切实而有效的指导。

   1.4文艺学;学习文艺学,了解文艺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文学作品的结构规律,学习中外文学史,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基本内容,熟悉各个时期主要的作家与作品,对驰名中外的作家作品特色有所了解,熟悉常见的作品。学习美学,懂得一些美学知识,懂得结合教材的特点进行审美的教育。懂得一点文艺和文艺批评的的基本理论,提高对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还应对电影、电视、戏剧、曲艺、音乐、美术知识有所涉猎。

      

;  2.普通文化知识素养

        2.1思维科学;首先,要通晓它的基础理论——思维学,其次,要懂得它的技术理论——科学方法论,再次要熟悉它的应用理论——思维培育学。思维培育学,包括抽象思维的培育、表象思维的培育、直观动作的培育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育等等。 

        2.2社会科学;课程有着广泛的社会内容,教师要具有很强的理解语言的能力外,还必须有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才能准确地把握思想内容。要学习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史;经济学、法学、文化学、学习民族习俗、风土人情:学习人际交往等。此外,还要关注哲学、伦理学、地理学、环境学、军事学等的发展。总之,要博览群书,了解社会,体味人生。 

        2.3自然科学;教师虽不直接向学生教授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但无论如何不能是“科盲”。小而言之,要教好教材中的有关介绍自然科学的说明文,就必须弄懂文中所介绍的有关科学知识,如宇宙学、气象学、物候学、生物学、生物学、物理学等等;大而言之,‘要培养21世纪在世界上有竞争力的建设者,使他们从小就具有很强的科学意识。如果教师对课文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一窍不通,就势必会在教学中出现科学性、常识性的错误。 

        3.教育学科知识素养 

        3.1教育学;教师首先应当学习教育的基本理论,比较系统的了解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方针、教育的目的、过程、内容和方式方法;学习比较教育学,了解中外名家教育思想,从中获得借鉴;学习课程与教学论,了解课程的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开阔视野,从中吸取有益的养料。应关注教育和科学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 

        3.2心理学;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师必须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了解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及发展的规律,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途径,努力用心理科学的规律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 

        3.3学科教育学;学习教育学,懂得学科的性质,掌握教学的目的、要求、过程、原则、方法;熟悉教育的对象,研究他们的共性与个性,掌握在教学全过程中根据训练特点实施德育和美育的规律。学习教育史,了解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与教训,熟悉现代语文教育的演变与发展,把握语文教育论争的脉络与实质。

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 输血相关知识;我院;医护人员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117―03

Doctors and nurses in our hospital blood transfusion related knowledge and Countermeasures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in Guangyuan City, Sichuan

Wang Ming rong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in Guangyuan City,Sichuan 628017)

【Abstract】Objective Blood transfusion in our hospital medical staff on the mastery of knowledge, and to propose appropriate solutions.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310 clinical staff in our hospital for a blood transfusion to investigate the knowledge on the results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software SPSS11.5. Results Knowledge of health care staff senior titl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low-level medical titles; (P

【Key words】 Transfusion-related knowledge; Our hospital; Health care workers

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疾病无法替代的一种治疗手段。医生是整个输血过程中的决策者,护士是输血的执行者,他们在临床输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该具备扎实的输血相关知识以应对复杂的临床情况。我国1998年开始相继施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血液制品管理条例》、《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文件,其中《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明确提出要科学合理用血,提高临床输血治疗水平。尽管血液筛查越来越严格,但仍有各种与输血相关的风险难以控制。同时因需血量日益增大,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制备、保存及检查开销日益增大,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因此应严格控制输血指征,加强对输血的管理,提高医护人员对输血的认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医护人员进行输血相关知识的测评,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我院相关专业的医生及护士共310人。受访人员职称有护士、住院医师(护师)、主治医师(主管护士)、副主任医师(副主任护师)及主任医师(主任护师);受访科别包括:外科、内科、ICU、麻醉科、急诊科、妇产科。

1.2 基本资料 本组310人中男性88名,女性222名;年龄20岁~65岁,平均34.87岁;文化程度:专科及以下111人,本科及以上199人。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问卷内容涉及《临床输血须知》、《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用血》及美国血库协会(AABB)指南。具体分为3部分:输血基本知识、血液及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知识、输血不良反应,共30道答题,答对1题算1分,答错l题算0分,满分为30分。由分管输血的院领导亲自组织调查发放输血相关知识问卷,发放问卷310份,有效及回收率100%,由长期从事输血教学的专家评定、修订问卷并确定内容效度。

1.3 统计学方法 回收问卷后,统计每张问卷的总答对率及输血各部分的答对率,采用统计软件SPSS11.5分析调查数据,绘制成表,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输血基本知识正确率79.74%;血液及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知识正确率73.25%;输血不良反应知识正确率81.62%。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有91.94%的医护人员认为有必要再强化学习输血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临床输血水平。

表l不同职称输血相关知识知晓得分比较(%)

职 称 例数 输血基本知识 临床应用知识 不良反应处理 平均分

初级职称 109 71.23 62.45 75.29 69.66

中级职称 125 82.32 75.33 81.65 79.77

副高职称 65 88.45 86.17 90.32 88.31

正高职称 11 83.18 80.31 92.48 85.32

P

表2不同科室输血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科 室 例数 输血基本知识 临床应用知识 不良反应处理 平均分

血液科 23 88.29 85.12 88.15 87.19

麻醉科 20 82.07 76.25 83.06 80.46

外 科 137 78.56 71.19 80.01 76.59

内 科 92 80.60 73.34 81.63 78.52

I C U 16 78.69 70.02 80.09 76.27

急诊科 22 73.14 72.93 84.52 76.86

P

表3 不同专业的输血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专 业 例数 输血基本知识 临床应用知识 不良反应处理 平均分

医 疗 102 84.02 81.79 83.82 83.21

护 理 208 77.64 69.06 80.54 75.75

P

3讨论

临床输血是抢救生命、治疗疾病的重要医疗手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输血知识的掌握对临床医护人员十分重要,它关系到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合理性、科学性。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地处川陕交界处,由于经济比较落后,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输血相关知识也十分欠缺,尤其在输血指征把握方面。影响输血效果的一项关键因素是医生对输血知识的掌握程度。输血是一项涉及多个环节且充满风险的治疗手段,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1]。调查中发现医护人员对血液及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知识掌握方面不足得分低,可能与该部分内容设计面广,且近年来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知识更新快等因素有关。另外对成分输血的指征这方面的答错比例较高,说明临床医护在这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学习。临床合理输血的指征是输血相关知识的基础,也是合理用血的决定性因素,是临床减少不必要输血、降低医疗风险、提高输血疗效和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根据我院相关资料分析临床用血还存在:由于观念陈旧影响用血决策错误、血液及血液制品不合理应用、备血和取血不规范、不严格把握输血指针、用血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加强对医护人员输血相关知识的培训十分重要。

本次调查与吴迪[2]等的结果有所不同。也许我院的的综合实力比较差,人才分布布局与科研教学的综合性医院有所区别。我院高职称普遍比低职称的医护人员对输血相关知识掌握好,尤其是不良反应的处理明显优于低职称的掌握,这表明高职称的医务人员确实临床经验丰富,善于钻研,能承担起传、帮、带的作用,尤其是高年资医生在制定输血决策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高年资护士在输血执行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从医护人员分配科室看输血知识掌握情况:血液科分数显著高于其他科别外,麻醉科、外科作为输血需求高的科室,与内科比较并无显著差异,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内科医护人员要求对理论的掌握可能优于外科医护人员;从不同专业角度分析:医生的输血知识明显优于护理人员,也可能与医生职业性质有关,医生相对比护理人员基础知识扎实,另外医生是输血的决策者也决定了医生的重要使命,护理人员是输血的执行者,加上工作的繁忙、琐碎,就养成依赖等行为。从问卷调查显示91.94%的医务人员认为有必要强化学习输血相关知识,说明绝大多数医务人员希望继续加强输血教育,扩展输血相关知识。

掌握输血相关知识、合理用血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共同责任;合理用血能够有效利用宝贵的血资源,最大限度地避免输血风险。我院针对临床医护人员输血相关知识掌握不足提出以下措施:继续加强临床输血知识教育和培训,重点在于明确合理用血重要性、严格掌握输血指针、有正确的输血决策、合理用血措施、出现不良反应的防护等。发挥高年资医生、护士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的主要指导作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行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培训,尽可能引入输血医学的新进展、新理论,针对输血需求高的科室,应重点加强合理输血的认识;对护理人员进行输血查对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的培训。医院对临床专业人员进行输血知识培训,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我院的输血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洪波,林园,刘娟,等. 对两所三甲医院医师输血知识调查结果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2006,19(05):405.

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篇5

1.不为名利,甘为人梯,热心服务

档案工作的任务、工作对象和工作手段决定了它是一项服务性、条件性很强的工作。而档案工作与其他服务性工作的不同,在于它不能通过服务对象直接产生效益,而是通过服务对象利用档案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来体现。不为名利、热情周到地为利用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档案专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

2.尊重档案,尊重历史

档案职业道德要求档案专业人员必须维护档案和历史事实的原貌,既不能任意篡改和歪曲档案的内容和特征,也不允许主观臆断随心所欲地鉴别档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实事求是,坚持据实立档,据实用档,尊重历史,忠于职守,维护党和国家的历史真实面貌,同一切篡改档案、歪曲历史的行为作斗争。

3.遵纪守法,严守党和国家秘密

档案工作者对于利用者不能“来者不拒,有求必应”。必须克服主观随意性,按照法律和工作纪律的要求正确处理保密与利用的关系。当前,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外事活动不断增加,这给国外敌对势力窃取我国高科技技术提供了可乘之机。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严格的保密观念和良好的保密习惯,在不违背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确保档案的安全。

二、档案专业人员的知识素质

档案专业人员的知识素质指的是一个专业人员从事本职工作应具有的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知识。一般来讲,档案专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知识、档案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

1.档案学知识

档案专业人员必须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档案学知识,具有全面、扎实的实践技能。档案学理论来源于工作实践,档案工作实践又迫切需要档案学理论的指导。一方面,档案是一种知识载体,档案专业人员要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就要熟悉档案的内容,掌握档案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另一方面,档案专业人员在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保管、编研、提供利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分析、研究、综合、判断等各种科学研究活动。档案专业人员只有熟悉和掌握档案专业理论知识,且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目前情况看,档案专业人员应重点学习和掌握《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文书学》、《档案分类学》、《档案目录学》,以上档案专业人员必学具备的专业知识。

2.相关科学文化知识

档案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工作面广,知识门类繁多。特别是在各学科相互渗透的今天,仅有档案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全面系统的文史知识、科学技术知识,才能更好地胜任档案工作。

3.掌握文史知识

语言文字与档案管理、服务是不可分割的,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搞好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晓历史,才能了解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作用,更好地熟悉、管理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书写水平也很重要,因为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如编目、著录、标引等与书写水平是分不开的,若所写的文字难以辨认,就会直接影响档案作用的利用。

4.掌握相关学科知识

现代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渗透日益加强,档案专业人员应有重点地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如现代管理学、情报学、图书馆学,还应具有一定的经贸和法律知识。

5.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

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建设和科学技术手段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档案专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复印、缩微、音像以及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知识,才能适应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

6.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知识

改革开放和国际交流的扩大,要求档案专业人员掌握和熟悉一门或多门外语知识,以确保外文资料的管理与开发利用。

7.掌握宣传知识

改革开放的形势强烈要求档案专业人员走出“馆堂”,面向社会。档案部门要借助各种媒介宣传档案工作,提高社会档案意识,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加强档案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渗透,培养自己的信息编研和开发能力,成为能够胜任办公文秘、档案管理、信息开发的一体化管理多面手,并逐步使档案管理工作从经验型的手工操作模式向现代型的技术操作模式转变。

三、档案人员的身体素质

档案专业人员应当具有强健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这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档案管理工作要收集、加工、编研,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连续性,这都决定了做档案工作要有适应紧张工作的精神状态,而良好的精神状态皆来自健康强壮的体魄。脑力劳动的工作效率与健康的身体密切相关。从目前档案工作的情况看,不仅有脑力劳动,也有大量的体力劳动,因此,在档案专业人员诸素质中,健康的身体素质应成为一个重要的条件。

综上所述,档案专业人员的素质是多方面的,这是档案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为了发展我国的档案事业,提高档案管理水平,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必须提高档案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篇6

学习成绩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指,学生在达到一定的学习阶段,通过不同类型的考试,而获得的一个学习段终结性的评价。它的高低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学生在一个学段中,学习收获的多少,同时也能反映出教师在一个阶段教学成果达到目标与否。如何理解并运用好学生学习成绩的生成过程,通过学习获得好的成绩?就成为一个学生所要必须掌握的学习技能,也是一个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所必要掌握的教学技能。

审视学生学习成绩的生成过程,不难发现学生学习成绩的生成无非与两个重要的环节有着密切的关系,那就是学习环节与考试环节。

一、学习环节

学习环节是学生获得学科成绩的重中之重。没有系统化的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不会有良好的学科知识学习成绩。学生学习某一个学科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掌握一定的学科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素养;二是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学科性知识技能,来解决学习或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所以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掌握核心。

从学习的层次来看,一个学科知识的掌握层次主要包括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理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对学科知识识记和运用的重要纽带。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科知识的学习首先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强化识记大量的学科知识内容,来形成自己牢固的学科知识。而这一过程中,有些学科知识必须在理解的层次上才能形成有效的识记,为掌握一定的学科性知识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科性知识技能的掌握,则需要在掌握一定量的学科知识基础之上,通过理解学科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和构成关系,在运用层面上对学科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

以学生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例:学生首先要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定义“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进行强化识记,其次,我们对这一概念进行剖析解读,在理解的层次上达到牢固的掌握这一概念。剖析结果如下:“绿色植物”叶子的细胞中含有光合作用的结构“叶绿体”,“光照下”表示光合作用需要能量来源即光能,“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有机物”和“氧气”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而储存能量的物质是“有机物”,至此,我们的学生不仅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定义进行了识记,而且达到了更为牢固的理解层次。至此基础之上,学生能够利用掌握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就能够很好的来解决“绿叶在光照下产生淀粉的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实验中叶子上的遮光部分滴加碘液不显蓝色?原因是没有光照因而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为什么实验中叶子上的未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显蓝色?原因是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缘故。

此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通过识记和理解对光合作用的定义学科知识形成了较高层次的记忆,通过理解和运用使得学生掌握了对植物光合作用知识的运用技能,从而较好的完成了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定义的学习过程。

二、考试环节

进行必要的学科知识考试,是学生获得学科成绩的另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这一重要的环节也是被很多学生在获得学科成绩过程中往往忽略的环节。考试环节中,影响学生获得学科知识的考试环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答题,二是阅卷。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必须要经历掌握题型,审题思考作答,检查三个重要的环节。首先是掌握题型环节,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在拿到试卷时,首先应该通览全卷,对学科考试的题量特别是题型要有一个清晰地认识,不同的题型应该考虑不同的作答方式,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作答计划是良好的开始;其次是审题思考作答环节,认真的审查清楚每一道题在考什么知识点?考查方式是如何设置的?思考之前学习过的相关内容,想出相应的作答方式,进而完成对每一道试题的作答,以试题“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是 ”为例,审题后,学生不难发现,此题在考查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填写“叶绿体”、“叶片”还是“叶”呢?这时,题中的“器官”二字给出了明确的指向,在上述的疑惑字词中,“叶”是学科专业术语,也是这道题的准确答案,通过这一过程,完成对这道题的审题思考作答;最后是检查环节,对于作答完毕的试卷,一定要进行详细的检查,一般这一环节在考试结束前10分钟左右展开,一是检查是否有遗漏的没有作答的试题,进行补充作答。二是τ幸晌实氖蕴庖进行再审题、再思考、再作答。值得注意的是在没有确切把握的情况下,不要轻易修改试卷上的作答,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阅卷环节中,学生在答题过程中的学科术语作答和卷面整洁度对教师的阅卷有着极大的影响,近似的答题要求的答案在阅卷过程中是不能给予一定的分数的,生物学科试卷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试题考查较为客观。以试题“绿色植物在白天可以进行的生理活动主要有 、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为例,此题意在让学生填写“光合作用”,如果填写成了“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时,则成了答非所问,因此这道题就不能得分了;其次卷面整洁度,卷面整洁度在提高老师的阅卷效率,避免阅卷误差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既是答案非常准确,但是字迹模糊,教师在阅卷过中无法给予答案正确的判别,造成误判的不在少数。

将上述论述经过整理可得到下列图示:

掌握初中学生生物学科学习成绩的生成过程后,首先教师能够更为细致来指导学生获得较好的生物学科知识成绩,其次,学生自己在考试结束后分析试卷时,查找原因:究竟是前期的学习过程出了问题还是考试的时候出了问题,造成了学习成绩不理想。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地理图像 地理知识 知识掌握有效度

“幸福并不来自于你得到了多少,而在于你付出了多少,在付出的过程中你创造了多大的价值。这个价值可能是考出了比自己以往更好的成绩,也有可能寻找到了以往没有发现的更好方法。”笔者认为,提高师生幸福感的可行途径之一在于借助地理图像结构化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知识掌握有效度。

一、化学科知识为学科知识点

教师对照考试大纲、教科书等材料,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学习状态等学情,结合课堂教学环境等因素,通过综合考虑,将学科知识以学科知识点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攻克一个个的知识点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应是主体间性关系。“在施教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体性,将加工处理的教育内容展现给学生,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在受教过程中,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对教师及其教育内容进行选择、判断、接受、内化,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因此,在学科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与学生学是同等重要的,教师应不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积极提升教学能力,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学生喜闻乐见、易于理解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地理知识点真正落实到掌握层面。

二、整学科知识点为学科知识

根据学科知识点间的逻辑联系理清其知识脉络,对各知识点进行结构化、系统化,从而生成经过思维加工后内化为个人知识结构组成部分的学科知识。

在整学科知识点为学科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有教师的有效参与。何谓有效?“教师的价值并不在于自我学科知识的丰富程度,而在于自己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程度”。因此,教师应不仅教会学生地理知识,还需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应不仅教会学生教师自己能做到的,还需教会学生教师自己做不到的。在整学科知识点为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在教师专业引领下的学生主动知识建构才是最有效的建构。

三、地理知识结构化,提高知识掌握有效度

本文所说的知识掌握有效度,是指能被学生掌握且在考试等场合被学生提取出来的知识。

学生面对多门学科,每门学科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记忆,如果我们能找到办法结构化这些信息,记忆的效率将大大提高,记忆的广度将大大增加,而且,结构化学科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在做题、考试中对考查点准确定位,并运用具体学科知识点的答题要点答题,提高答题效率,从而提高考试成绩,即提高知识掌握的有效度。

四、借助地理图像结构化学科知识的教学实践

地理学中提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且其环境功能大于各要素功能之总和”,在地理学习中亦如是,在将地理知识结构化后学科知识的效用大于各学科知识点效用之总和。

以“大气的水平运动”为例:“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是“地球上的大气”一章的基础,其中的“大气的水平运动”存在学生理解上的难点,而不管是之后的高(低)压系统还是季风,都涉及风向的判断,一般而言,教师在教授“大气的水平运动”内容时,往往从受一力、二力、三力作用下的风向与等压线关系角度展开教学(见图3),学生据此学会分析、得出结论。

经过教师深入的讲解剖析,学生学到的是一个个的学科知识点,当然,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的,但如果只盯着“脚下的路”而没有用一个统领性的问题将三种情况串连起来,则很容易使学生只知学科知识点、不知学科知识而看不清“前方的路”。

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需要向“对话式教学”转换,并引导学生从被教师询问到主动发现,从被动应答到主动探究。笔者认为,在讲解“大气的水平运动”时,如果能以一个统领性的问题:“近地面风向与相对应高空的风向正好相反吗?”(见图4)提问学生,同时指导学生绘出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见图5),则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究学科知识点,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基础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形成系统的学科知识,从而使课堂学习更高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

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创新

高中历史教师承担着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的重要责任。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时,必须结合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基本特征,设计出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案。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过程,还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成效进行一次综合规划,进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历史学科教学过程的基本特征

(一)历史教学一般侧重学生对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无论任何学科的学习,其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具有多样性,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以传授历史知识信息为主的高中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加侧重于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因为基础性的历史知识是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以及形成科学的历史时间和空间概念的最根本要求。它不仅为学生由感性的认识历史逐渐转变为理性的认知做了铺垫,而且也是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必要过程。由此可见,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信息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水平是每一个历史教师都必须认真把握的一个内容。

(二)历史教学一般侧重于让学生归纳历史知识,以此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高中历史教学的知识构架是在基本的历史人物、事件及时间的基础上建立的,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进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前提。如果学生对基础的历史知识掌握不牢固,就不能具备足够的历史知识积累。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教师往往侧重于指导学生在足够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对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进行合理的归纳和总结,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学习技能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历史教学一般侧重于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大都是普及性、基础性的知识,学习起来的难度有所降低,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主动学习实现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然而,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总是对所讲的内容进行多次讲解和分析,这实际上就与新课标所要求的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相违背,无法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一定程度上说,教师很难让学生的困惑之处主动地表现出来,从而导致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把握不准主要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针对这一点,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这样不仅避免了教师大量重复的或无谓的讲解,还提高了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信息的掌握程度。

二、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历史学科的教学设计是相对于历史教学的目标设计、价值观和情感的指导、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探讨、教学器材的准备,以及教学方法和过程的选择等而言的。虽然以传递基本的历史知识为基础的历史课程设计不反对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时也不排斥学生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展现自身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水平,但是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必须依附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只有这样才能使高中历史的教学设计恰到好处,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简而言之,高中历史的教学设计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重视对基本历史知识的巩固复习策略的设计

掌握并理解历史基础知识信息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进行历史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达到记忆历史知识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善于使用图标、数字、视频等一些比较容易被学生掌握和理解的形式进行复习和巩固。关于这一点,相信广大历史教师在以往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实际运用时必定会更加得心应手。

(二)教师应重视对不同的归纳方法的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只有真正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因此,在进行历史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尽量采用随机的方式对历史知识进行归纳,而不是硬搬硬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牢固地掌握历史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历史知识进行归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教师应重视对互助学习、自主学习的设计

历史课程的创新应该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教学过程中,并且敢于提出疑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学习。因此,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多安排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互助学习、合作学习。同时,由于现阶段历史课本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减少,也更加有利于教师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

总而言之,在历史学科的教学设计中,我们一定要严格遵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坚持以学生掌握和理解的历史基础知识为基本要求,教给学生必要的归纳方法,坚持合作互助学习和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情感态度,从而使学生和历史真正地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王俊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初探[J]. 历史教学,2006(06).

2.陈雯.情境与协作――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重点[J].中国校外教育,2011(07).

3.林尾龙.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J].科技信息,2010(31).

4.潘海波.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新探究[J].考试周刊,2012(06).

5.张航.浅谈高中历史教学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0(25).

上一篇:长期资本负债率范文 下一篇:安全常识科普知识大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