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学习理论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9:26

掌握学习理论

掌握学习理论篇1

关键词:建构主义 物理概念

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常表现出多重困难,如,解题死套公式、分析问题思路刻板、概念能背不能用;究其原因,是他们还没有真正掌握物理概念。特别是一些初中物理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面对接踵而至的高中物理新概念,常处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态。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认为,物理概念地获得,是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重新认识和编码,从而建构自己所理解的“物理概念”。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地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教师应关注如何以学生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基础来建构新知识体系。实际上,高中学生形成的“错误概念”常常是难以自我改正的,因为高中学生不可能进行过多的自我探究式学习。这就要求物理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特别是主动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环境中,使学生牢固掌握物理概念。

一、重视积累直观、形象的感性知识经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建立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或在某种程度上利用以前的学习成果。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物理是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直观、形象的感性知识经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的起点。难以想象,一个对自然现象没有足够感知能力的学生,仅凭理论学习和抽象思维就能学好物理。高中阶段物理所涉及的经验范围广泛,从宏观的天体运动到微观的核子,从光的传播规律到电磁波,任何一个学生都不可能有如此之多的直接经验。如果问题涉及的感性知识不在学生的常规记忆中,那么部分学生就有可能在识别问题时发生困难,导致他们不能及时建立有效的物理模型。因此,感性知识经验不足成为高中学生难于掌握物理概念的一个重要原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给学习者提供最合适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信息技术成果的有力支持。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把示意图、动画、录像等教学手段引入物理课堂,给学生以多方位的视、听感受,弥补他们感性经验的不足。比如,在“机械波”一节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做课堂演示实验,还可以播放关于横波和纵波的Flas;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观察到的纵波,通过动画可以清晰稳定地表现出它的振动方向及疏密相间的特征。通过这些感性刺激,学生就有可能建立比较牢固的机械波模型。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地震波的科普材料,让学生知道一个复杂的波源能同时释放出纵波和横波,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两种波传播速度的不同。这样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学生积累日常生活中难以企及的直观、形象的感性知识经验。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从感性知识经验中提炼出正确的物理模型,为学生全面掌握物理概念做准备。

二、防止学生已有概念体系的错误迁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当学生学习新概念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已有概念的内涵,而不是假设学生的思维逻辑发生错误。学生学习物理新概念的过程中,有一个原有概念激活阶段,学生常不自觉地套用旧的概念体系去解释新概念,即学生已有概念体系发生了错误迁移,导致学生难以正确理解新概念。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原有概念体系在他学习新概念时可能存在的“负面作用”,要对学生所谓的“错误概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学生难以建立新概念的原因。

在新旧概念的衔接过程中,学生不成系统的旧概念体系一旦发生不恰当地迁移,就会成为他们学习新概念的阻碍。进入“电磁振荡和电磁波”这一阶段的教学后,很多高中学生关于波的概念还停留在机械波中横波和纵波的物理图像,因此,对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形成的电磁波的波动特征难于理解。他们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光的偏振现象证明光是横波后,把光简单归属于机械波中的一种横波,导致不能理解光的电磁说。这时,教师就要牢牢把握波的基本特征――周期性的运动形式在空间的传播,来分析电磁波和机械波的波动性本质。教师要强调:机械波传播的是周期性变化的机械振动,电磁波传播的是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教师把“周期性”作为电磁波新概念与原有机械波概念之间的联系,来防止学生将机械波的原概念知识错误迁移。

三、学生已有概念体系的巧妙利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可以被教师唤起,与新感知的概念一起,通过概括和深化,总结出共同因素,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这种概念在更高层次重新建构的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激发学生主体的想象力来实现的。物理概念具有高度抽象性,单靠教师针对概念的纯理论分析,往往不能生动地表达出概念的内涵;学生常陷于“听着有道理,过后全忘记”的状态,难于理解很多物理概念涉及的实质意义。如果物理教师只着眼于抽象的逻辑推理,更会让大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望而生畏。比如,“静电场”这部分内容,一般只有十几个学时,教学进程很快,很多学生在此犹如走进了一座由许多新概念组成的迷宫。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把新概念与自己原有的相关概念相联系,并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概念体系。

如静电场中的场强和电势问题,对每个学生都是难点。教师可以从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的重力场出发,将静电场与重力场进行类比。教师把场强E类比于重力加速度g,电量q类比于质量m,电场力公式F=Eq类比于重力方程G=mg;把电势V类比于高度h,零势面(点)相当于海平面或零高度点,电势差u=V1-V2类比于高度差h=h1-h2。同时,通过对比正负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及其场强方向,得出结论:负电荷产生的静电场更类似于我们身边的重力场。通过这样的类比,学生就比较容易建立关于静电场的物理模型。总之,教师可以采用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如类比、比喻的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物理概念体系中巧妙引出新概念,帮助学生把自己的概念体系从一个层次提升到另一个更高的层次。

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探究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且,对怎样建构知识的过程性评价比对结果的评价更为重要。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习知识,而更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物理实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掌握物理学中孕含的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途径。物理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保持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高中物理课堂实验尤其是学生实验课时不多,因而教师对实验内容要深挖精讲,不可一带而过。在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课堂教学中,可专门安排一节综合性实验课。先让每个学生做自由落体实验并取得一条纸带,然后指导学生在实验报告上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是g。然后,再安排学生做一个小车从光滑的斜坡滑下的实验,也每人取得一条纸带。教师指导学生对比两条纸带的异同,得出结论:斜坡滑车也是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但加速度的大小要小于自由落体。然后,再增大斜坡的倾角,做同样的实验,得到第三条纸带。通过三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学生再得出结论:斜坡上小车下滑的加速度小于g,并随着斜坡倾角的增大而增大。这样的实验对比有三个好处:1.教会学生用打点计时器做各种匀加速直线运动实验的基本方法,防止学生产生打点计时器只能做自由落体实验的错觉;2.学生直观地感受了初速度为零而加速度不同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理图象的异同;3.为以后进行斜坡上物体的力学分析作了很好的铺垫。这样深入的实验课,能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的知识概念体系,对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掌握物理规律帮助很大。因此,高中物理教师更应该重视课堂实验,主动去发掘物理实验的内在价值,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学中孕含的科学思维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的。作为高中的物理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积极利用所有的教学信息资源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从而促进学生真正的掌握物理概念。

参考文献

[1]金洪源.学科学习困难的诊断和辅导.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

掌握学习理论篇2

【关键词】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理论;教学研究

前言

本文首先对处于新课改理念的背景下的初三数学复习课研究的现状进行总体描述,然后指出目前初三复习课的教学设计的特征与不足,最后指出教学研究的主要理论,研究的方法以及意义。

一、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的现状

1.1初三复习课的地位

复习课是初三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数学教学中复习课的地位与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复习课上所涉及的知识点都是学生己经学过的,往往无法提起学生的重视。那么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复习可以及时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从而构建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可以说复习课是学生对知识的深化过程,又是提高学生能力的过程。

1.2有关中考数学命题的研究(以苏教版命题指导为依据)

1.2.1中考要有效地促使学生实现有关数学的教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要积极地帮助学生改善他们的数学学习方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目的。

1.2.2中考要实现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技能与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并重,两方面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当前初三复习课教学设计的特点

中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一次重要考试,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水平及能力的一次综合测试,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一次评价,更是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的重要依据。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道路更加明确,然而随着新课改标准的,教师在教学上面临着新的难题,许多教师并没有秉承新课改理念,积极面对在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认真改进和发展新课程标准,而仅仅采用原来的题海战术和满堂灌。这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违背。对学生而言,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要记忆、模仿困难得多,而前者正是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数学教学方法,后者的实质则是老套的题海战术。倘若学生对记忆与模仿这种简单的数学活动方式形成了习惯,就会不自觉地陷入题海战术的恶性循环,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使学生丧失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和推理的能力,因此很难在中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三、 关于初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的研究

3.1基础理论

3.1.1掌握学习论

这一理论是由布鲁姆提出的,意指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前提之下,在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之上,进行定期的、及时的学习反馈,必要的情况下为个别学生提供特殊的帮助,这样一来,大多数学生都可以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应该要掌握标准。也就是说,只要给与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让所有的学生掌握所有的内容是可以实现的。

3.1.2元认知

这里所说的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其实质就是指一个人拥有不借外力,通过自己来认知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以及对学习思维活动的控制与认识。可以概括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元认知又包含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两个方面。譬如,在教学心理学中常出现“学习如何学习”这一说法,即元认知。

3.2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教育目标,新型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例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等,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训练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初三复习课是紧张而又枯燥的,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达到复习效果?通过以上两种理论在教学方法中的运用,教师可以根据掌握学习的程度不同给同学制定不同层次的复习目标,使学生有积极性和信心面对每月一次的测验以及省级或市级的统一测验,考试过后及时地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随之对同学的学习问题进行诊断,进而加强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优化教师的整体教学。按科学研究发现,掌握学习理论在教学研究中的运用能使学生的考试平均成绩大幅度提高。其次,某实验研究表明:拥有元认知水平的学生具备有效地对过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适当调节学习计划,提高学习的效率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三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学生为主体,使得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发现、探究、研究,使学习过程逐渐变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使其数学的能力得到提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实现从学会数学向会学数学的转变。(2)新视角设计教学目标。透过苏教版的命题标准可以发现,新课程标准下的中考关注点已经从注重考查学生掌握了多少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转换为检测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发展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上,即贯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

【参考文献】

[1]叶立军,陈莉.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存在的偏差及其应对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3(05):91-93

[2]顾捷.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有效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2):239-240

掌握学习理论篇3

方法:调查对象为在我院肾内科实习的100名医师生,按时间不同将其分为教学组和传统组,对50名教学组医师实习生采用目标教学方法进行带教,对50名传统组医师实习生应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带教,待实习结束时对2组医师实习生进行考试,对比2组专科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操作能力的不同进行研究探讨。

结果:2组通过成绩比较,得出采用目标教学方法带教效果佳,教学组专科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操作技能得优者较传统组多,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目标教学方法在肾内科实习医师中的应用,完善了课堂教学结构,增强实习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带教老师的教学质量,让肾内科实习医师在较短的实习期间内,以最快最好的方式掌握和理解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其培养了实用型的护理人才,使实习生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

关键词:目标教学法肾内科实习护生带教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50-01

医师实习生的实习在于理论联系实际,使已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得以巩固,提高临床操作能力,是其理解服务意识、掌握并提高操作能力、培养专业素质的综合性关键环节。医师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定期轮转科室,学习每个科的专科知识,但是出现各科室间的出科考核理论成绩和操作能力不理想,总结其原因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临床中对技能操作太感兴趣,忽略了专科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为了医师实习生在较短的实习期间内最大限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掌握专科理论知识,本文将目标教学法应用于肾内科护生实习带教中,并与传统带教方法进行比较,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调查对象为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实习的100名医师实习生,按时间不同将其分为教学组和传统组,2组人员年龄均为20岁~25岁,男50名,女50名,均为中专、大专、本科学历,两组医师实习时间均为六个月。两组医师年龄,学历、实习时间比较,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按其实习时间不同,将2011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肾内科实习的医师实习生设为传统组,将2011年7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实习的医师实习生设为教学组;传统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医师实习生进入科室后由科主任集中介绍科室环境、管理要求和实纲要求,然后分配带教老师进入实习状态,由带教老师在工作中边操作边讲解,实习结束出科时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教学组采用目标教学方法进行带教,医师进入科室后由科主任常规宣教介绍科室环境、规章制度、科室特点、常见问题,制订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包括掌握肾脏的生理功能、掌握肾内科病人的饮食特点、掌握肾性高血压的护理要点、掌握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掌握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掌握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掌握肾穿刺术的观察要点及治疗措施、掌握肾性水肿的特点、正确指导病人用药、做好病人的健康宣教,然后分配带教老师进入实习状态,由带教老师日常考核落实实习生的学习情况;实习结束采用与对照组一样的试卷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对2组专科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操作能力的不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2]。

1.3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由理论考试、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决定。理论考试由科室科主任出题,内容涉及肾内科基础知识,总分100分;操作能力考试由带教老师负责,考察实习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评价标准:理论考试85分~100分为优,71分~84分为良。≤70分为差。技能操作考试操作正确且熟练为优,操作正确不熟练为良,操作不正确且不熟练为差[3]。

掌握学习理论篇4

一、实习基地的建设

学生实习必须有良好的实习基地,没有基地什么也做不了。为了保证学生的实习我们尝试了几种做法,开始时我们学校自己建立一个实习基地,但经营几年后,感到问题很多,一是离校较远,实习很不方便,二是学校精力有限,教师人员有限,不适应全面管理,三是所栽树种,品种单一不能满足实习的需要,所以我们采取了租借的方法。选择离校较近、条件较好的果园,具备实习所需的客观条件,如不同的树种、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年龄时期,需要实习的时候立即把学生带出去。学生的学习比较全面。而且经常让学生接触社会,和果农接触,可以让学生对果树栽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果树栽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他们从事这一行业的信心。

二、掌握整形修剪的基本理论知识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理论,才能指导实践,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因此我们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修剪的基本知识。辨别叶芽和花芽的区别,掌握修剪的基本方法,短截的种类、修剪反应,疏枝的作用,什么时候运用缓放,什么时间回缩。掌握丰产树的树体结构,整形修剪方法,掌握不同树势,不同品种的修剪方法。利用多媒体的演示,生动、形象、直观,便于同学们记忆掌握。只有掌握了基本的修剪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为实习打下基础。

三、配合教学,搞好实习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是实践的指南。进行理论学习是必要的,但只传授理论是远远不够的,理论必须和实践紧密的结合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不能黑板上种田,课堂上栽树,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把理论变成实践的能力才能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配合教学根据不同的果树后期采取模块教学的方法安排了几次实习,下面我就谈一谈果树整形修剪实习。

果树的整形修剪是本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能否掌握整形修剪的技能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出路,因此我们非常重视,这次实习我们大约进行了一个月的时间,实习中我们采取了如下的方法;把实习内容分成几个部分,同一树种不同的品种,同一品种不同的年龄时期。最后不同的树种修剪。实习采取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方法,首先由教师示范,学生集中在一起仔细听认真记,详细观察,不明白的问题当场提问,教师详细讲解示范几株树后,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5-6个人,每组一株树,同学们先讨论研究,统一意见,哪一部分怎样剪,用粉笔画上记号,教师再讲解指出存在的问题,然后再让学生动手修剪。这样经过几个回合之后,学生基本掌握了技术要领,经过一段时间后基本就熟练了。

学生分组后,教师要巡回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出,及时纠正,学生反映这样的效果很好。以上我只是重点讲了冬季修剪的实习方法,果树的修剪还有夏季的修剪,如刻芽、环剥、扭稍、拿枝等技术都要根据季节气候分别实习。其他的实习如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也一样。总之,学生只有通过实习,才能培养技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要认真搞好生产实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果树生产是实践性很强的农业生产,季节性较强,要想掌握生产技术,必须要到生产实践中去,到生产企业中去,我们组织学生到凌海野村园艺去生产实习,从春天开始,一直到秋季果实采收,完成整个生产过程。春天的修剪是重点,时间较长,在萌芽后要进行病虫防治,要让学生了解防治的对象,辨别病虫害,所用的药剂,所用的浓度,然后组织学生向企业的工人学习,学习施药的浓度,配药的方法,如何喷药。要让学生亲自去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果树萌芽前要灌一次水,萌芽开花后要疏花疏果,果实套袋,夏季修剪,生长季的病虫防治,生长后期的肥水管理,秋施基肥,果实采收等一系列管理技术。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专业技能,还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学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五、要认真对学生能力进行考核

学校和教师花了很大的力气组织实习,那么,实习的效果如何?怎么去衡量?还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仅要定性的分析,还要定量检测。这样不仅可以考察学生,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采取对学生评定职称的方法,这样学生毕业后可以得到两个证书。有力于学生毕业后就业

以上就是我们组织学生实习的一点体会,今后我们要不断探索学生实习的新方法,使学生能真正掌握一技之长,为果树事业的发展培养后备人才。

掌握学习理论篇5

【关键词】多媒体 网络环境 大学生英语 词汇学习

一、前言

大学英语在学习过程中要先掌握一定的词汇,以此才能更快的提高英语水平。但是,大学生英语本身在语法和语言掌握上较为困难,所以通过辅助方式进行英语学习变得非常必要。现今,大学生在词汇学习中会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进行英语学习,这对其提高词汇记忆力、扎实的掌握更多词汇具有重要作用。而在本文研究中则对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此对大学生英语掌握量有较大帮助。

二、英语词汇学习理论

进行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源于词汇学习选择以及策略确定上的重要依据,能够在多媒体以及网络环境下借助有效手段与技术来进行英语词汇的学习,则从理论基础上能够满足大学生英语学习理论的需要。

1.认知学理论。如果从认知学理论基础方面对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的方式进行探讨的话,那么则可以应用Mayer在1987年所提出的这一理论观点进行阐述,其指出:“如果人类在学习其母语以外的语言时,其所获取语言的途径如果进行了加工所获知,那么会比其之间获知上所取得的效果明显。而在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进行英语词汇的学习,能够通过语音与图象组合的方式进行学习,或者通过文本与图象结合的方式所学习。因对该环境下的组合学习方式的了解,认为在图象与语音相结合的模式下能够帮助人们更快的掌握英语词汇的学习。但是,这两种形式能以组合形式所存在,或者以单独方式存在,其完全可以针对学习者的信息加工途径以及应用等所使用。”而Mayer所提出的这一观点也说明了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英语词汇的学习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且在学习效率上也会同步提高,也能够对学习者在新的英语词汇下的理解和认知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

2.建构主义理论。如对英语词汇学习放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范围下则对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词汇学习则就可以根据L.S.Vygotsky(维果斯基)以及J.Piaget(皮亚杰)所提出的认知发生理论进行阐述。

首先对L.S.Vygotsky(维果斯基)所提出的临近发展区理论相关概念进行了解,为“能够通过其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和其在他人指导下将问题记性解决,以此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他认为,如果个人学习期间能够与同伴或者在他人在学习上进行协作的话那么对个人成长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J.Piaget(皮亚杰)所提出的认知发生理论指的是“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在个体所掌握一定知识结构前提下,通过建构或者索引的方式来掌握一些新的知识。其中,个体可以作为知识认知的中心,而通过多媒体或者网络技术等来辅助个体实现效率学习,以此在英语词汇掌握量上同步得到增长”。

三、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的词汇学习探讨

随着现今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被人们所应用,且借助其所具有的优势来实现英语词汇学习。如借助多媒体和网络中所具有的数据容量,能够在输入渠道上进行苦战,在语言输出量上也可以增加,以此来进行英语词汇的学习。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增大输入量。在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以输入应用比输出使用的多。但是,如果是在传统学习环境下,那么在词汇英语的输入方式上仍会以纸质方式为主,或者在课堂中以教师教授为主,而大学生则不能真正的对词汇所掌握和使用。一般来说,如果不是以实践进行的学习和掌握,那么学习者只有在不同场合中看到多遍才会记住该词汇。而通过网络则能够为大学生增加输入量提供良好前提。

1.利用搜索引擎和语料库。对于大学生来说,其学习英语词汇不但要知道如何进行拼写和发音,更要在词汇多方面的使用上有一定了解。而借助网络搜索引擎技术则可以满足大学生对词汇知识的延伸。所以,可以在搜索网络引擎的帮助下,大学生只需要在搜索界面将英语词汇输入进去,那么则可以将该词汇不同的解释和意义、词源等搜索出来,以此能够加深大学生对词汇的掌握。

2.利用各种媒体来增加视听输入量。通过视听方式去了解英语词汇,对大学生英语词汇的记忆上发挥重要作用。而在英语词汇学习时因不同形式和题材的英语词汇在输入目标上存在差异,所以在词汇掌握过程中会根据其使用的不同所掌握词汇更深层次含义。基于传统学习环境中在词汇记忆上较为困难,其主要因素就是因输入量方面存在不足。而在诸多媒体,以及电子产品等的使用下,能够通过反复的视听,能够在记忆力上更加深化,如跟着多媒体课件进行词汇跟读,能够通过视频学习到简单交流和应用等。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所说方式,仍有许多实践仍在使用当中。而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词汇学习应秉持实用性原则,以此才能在此环境和优势下掌握更多英语词汇知识。

参考文献:

[1]傅怡.网络环境下扩大英语词汇量的途径-eVoc词汇学习策略的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0):139-141.

掌握学习理论篇6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8-0111-02

1引言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是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增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高职学生有较强社会实践活动能力,但计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较差;有自己的主见,但学习的自信心差;对未来的就业与现在的学习目标有感性的看法,但缺少理性的认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传统精英式的“先说后做、光说不做”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合高职学生,高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现状

目前,很多学生尚未很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相关软件的熟练使用,如很多学生还不能按学校的要求对毕业论文 (设计) 进行排版,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教材建设滞后。高职教材多是本科教材的“翻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完备性,缺乏可操作性、实用性和应用性。

2)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原创性的教学课件,理论讲授过多,多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和应试教育方法。

3) 实验实践教学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多简单按照教材设计实验,有些题目缺乏实用性和综合性,教师对学生实验操作内容的控制性差;学生上机任务不够明确,没有探索空间,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实验目的性不强。

4) 师资力量薄弱。大多数教师只有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

3教学改革与实验创新

要解决这些问题,高职教育必须开展以实验为先导的教学改革。

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实验项目选择、实验步骤设计和实验文档组织等诸方面的考虑和安排,我们尝试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编写了主要用于实验也可用于课堂教学的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教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教程》通过一系列来自于实际工作中的实验练习,把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概念、理论知识与技术融入到实验实践当中,从而加深对该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全部实验练习包含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各个方面 (见表1) ,包括可供选择的14个实验和1个实验总结。每个实验中都包含背景知识介绍、所需的工具及准备工作和实验步骤指导等,每个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根据个人感受完成实验总结,加深对课程教材中所介绍概念的理解,并掌握相关主流软件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等。教师通过实验总结,了解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实验1: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软硬件环境、信息表示与计算机病毒等实验。通过实验,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内的信息表示方法;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方法及常用软件的功能;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并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技术;通过资料阅读,了解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计算机发展趋势以及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

实验2:Windows XP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及文件系统、Windows XP的控制面板与附件等实验。通过实验,理解Windows XP的基本概念,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文件及文件系统,掌握文件管理方法;掌握Windows XP控制面板的作用以及附件的功能;通过实例,掌握桌面的设置方法以及打印机驱动程序的安装;通过资料阅读,了解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

实验3:计算机网络基础。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基础知识等实验。通过实验,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类及其特点;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组成;掌握IP地址和域名系统;通过实例,掌握文件夹共享的设置方法,掌握IE浏览器、Outlook Express电子邮件、Google搜索引擎以及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通过资料阅读,了解无线局域网技术、万兆局域网技术以及Google公司的发展情况。

实验4:字处理软件Word 2003。包括Word 2003的基本操作、表格和图文混排等实验。通过实验,熟悉Word 2003窗口的基本组成;掌握视图概念;掌握表格处理;掌握艺术字的处理;通过实例,掌握Word 2003文档的基本编辑方法和排版技术,掌握绘制图形和图文混排,通过资料阅读,了解Word之父西蒙尼及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7 中的新功能。

实验5: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3。包括Excel 2003的基本操作、图表和数据管理等实验。通过实验,熟悉Excel 2003窗口的基本组成;掌握工作表的编辑和管理;掌握数据格式化;通过实例,掌握Excel 2003中公式和常用函数的使用,掌握数据图表化;掌握用数据清单管理数据;通过资料阅读,了解XML和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的特点。

实验6: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03。包括PowerPoint 2003的基本操作、演示文稿的设计及演示等实验。通过实验,熟悉PowerPoint 2003窗口的基本组成;掌握建立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通过实例,掌握演示文稿的格式化;掌握动画、超级链接和动作按钮等的设置方法;掌握幻灯片切换效果及放映方式的设置方法;通过资料阅读,了解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7的新界面。

实验7: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 2003。包括用FrontPage 2003制作网页、网站的等实验。通过实验,熟悉FrontPage 2003窗口的基本组成;掌握网页制作的基本方法;了解站点的流程;通过实例,掌握制作个人网页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通过IIS服务器站点的方法;通过资料阅读,了解影响世界的15个网站。

实验8: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总结。全部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回顾所有实验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概括、评价和总结,以巩固通过实验所了解和掌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相关知识和技术。

各个实验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困难可以搜索更早的实验来帮助解决。每个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根据个人感受完成实验总结;师生通过“实验总结”和“教师评价”部分,交流对学科知识、实验内容的理解与体会。

4结束语

高职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中产生的学习困难,首先来自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而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先做后说、边做边说”的方法,把根据学科理论知识精心设计的实验实践环节与学科理论教学相融合,抓实验实践教学促进学科理论知识学习,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较好地解决了他们的认知困难,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苏,王文. 大学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首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 (西安,2005) 论文集[C].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94-198.

[2] 白翠梅. 浅谈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中的案例教学[J]. 计算机与网络,2006,(22):55-56.

掌握学习理论篇7

关键词:结构预习法分层预习法预习指导法

高中政治课是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集社会科学、哲学、伦理道德于一体的基础常识课程,它以深人浅出的知识体系,完整的科学结构向高中学生介绍了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系统知识,全面展示了社会科学的博大精深。为了让学生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方法过渡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并为以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提高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有必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给予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这是提高中学生政治素质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需要。要把我们的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要使学生能真正的掌握和领会我们的教学内容,今后的学习能真正的做到事半功倍,教师有必要给予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指导学生学好思想政治课谈几点认识:

一、预习指导法:

学生学习的工具是教材,学生要为上好下一节课提前预习,预习的关键又在于熟读教材,这是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识的必备阶段,也是重要的准备阶段,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很好掌握预习方法,并要求学生坚持不懈,养成习惯,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三到”和“三遍”预习法

“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看清每一课的课题、框题,重要观点以及观点的表述文字和图表等,因为,每一课的课题是教学的中心,其它的论证要点和理论表述都是围绕它而展开的,重要观点只是对它的论证,表述或者展开,在内涵上和外延上加予阐述和拓展,是学习知识点的主要体现,图表是更加形象或者更加数据化的说明与补充,其次重要观点是课题得予成立的基石,它更加全面,更加丰富地对课题加予论证和说明,一般来说,知识结构的血肉部分就是这些重要观点和它的论证过程。因而,预习时,首先必须是眼到,重点看清每一课的重要观点及观点的表达文字和图表,并用心记忆它们;其次,心到,要一边读课文内容,一边用心去想,去研究,带着疑问去读,抱着怀疑去思;再次,手到,在读课文时要标注含有自己意图的标记符号或记下难懂的地方,结合自己的各方面实际首先试着理解,理解了的课堂上听老师讲再丰富,再拓展,不理解的,上课时认真听讲,听老师如何解决,如果之后还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可再和老师个别交谈。

“三遍”预习法:是指阅读的次数,第一遍要求看清课文内容,全貌,进行粗读,大致掌握基本理论,基本观点,说明事例。第二遍要了解整课结构及知识结构体系,基本分析段落大意和大小自然段的意思,深层理解各观点和各论点的含义,以及它们的逻辑联系;第三遍找出重点内容,本课中心。

2.结构预习法

高中政治课的知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科共21单元:每一课都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基本框架、基本脉络。(具体到每一节课也有基本观点及基本知识、基本脉络)即可以大而合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也可次分构成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还可小分构成基本观点的小体系;因此,我们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首先要要求学生从体系上去把握,从结构上去梳理。例如:哲学部分,它由四大块构成,唯物论、辩证法、价值观、实践观。而具体到辩证法上,它又由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四大观点构成,因而,学习时首先要掌握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的三个重要组成,其次,具体到哲学上它又由唯物论、辩证法、价值观、实践观构成,再次具体辨证法它是由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构成。再看联系的观点,它由联系的概念、联系的四个特征:因果联系、部分与整体的联系以及和运动变化的联系发展的联系五个小块构成.最后再到每一个框节或支节的具体学习和掌握,这样学习脉络清晰,可以较全面、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体系,容易把握和记忆,上课时再结合教师的分析和说理,自学时再结合书本每一课的每一个知识小框架的知识和各自生活中的人、物、事;学习、理解、把握、运用;这样,学生的学习不但在方法上会做到科学,而且在意境上会如鱼游大海,自由欢快,收发自如。

3.分层预习法

这里的分层预习法有两方面的含义:一、在知识结构体系中,基本观点是最重要的,它是科学大厦的支柱,基本观点又都是高考知识点,学生首先必须重点掌握;其次,基本知识点、概念,概念观念的属性或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这些基础知识是科学大厦的基石,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是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第二位必须掌握的;第三,知识点的论证点和理论说明过程,以及由此而延伸和拓展的知识点,是学生第三步要学习和掌握的;第四,为丰富和拓展学生知识和学习需要的图案、语录是学生进步和提高所必备的,因此,知识的结构层序.轻重缓急,要求学生学习的过程必须是分层学习,逐层逐次来进行。这样学习,层次分明,较果明显,进步神速又能循序渐进。第二个方面的含义是,每一个字校的学生都有好中差三等,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分层次地指导学生学习,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学习、掌握、运用.就只有在统一要求的标准下,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读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二、对质,检测型题的学习指导:

检测是教学后的验收,它是为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同时也是为了再学习,再提高而夯实基础,它是双边关系的一种手段,应给予方法上的指导,高中政治课质量检测的题型分为:选择填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辩析说明、材料分析题五种类型,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结合平时的学习和实践作业的题型给予学生如下方法。

1.对填空题的学习指导

高中政治课教学,特别是近几年的高中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我们反对死记硬背,提倡理解记忆,灵活运用,但是也得承认,有些知识必须死记硬背,读书,不记不背等于没学,更谈不上学好,因为题再活,也要落实在基础上,也要落实在原理上,因而,基本的观点、基本的概念,你不记、不懂,要选准有关空格是根本不可能的,特别强调的是高考的填空主要是时事政治的填空,这一年所发生的大事件中的人物事你不背,不记,要选空根本不可能,要填对更加不可能。

2.对选择题的学习指导

选择单项和多项选择题,学生刚接触这类问题时发生错误多,同时总觉抽象(特别是高二哲学).因此,为了解决教材内容中这么多又这么灵活的问题,在具体操作上首先是不选有科学错误的,其次不选答非所问的,再次注意是是非非的。在多项选择题的具体操作上,首先知识性错误的,知识点不全的,表达不准确的不选,其次,答非所问的不选,再次,和教材相同的答案多选,最后,根据题型的要求来选,如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错误的,而每一个答案都有三个这种情况,注意找出其中错误的那一个,问题就解决了。在单项选择这问题上还有补充说明的是,先根据题意和答案经及你的理解先去掉两个最直接最有把握且你认为是错误的,再把划下的两个答案进行比较,就会得出满意的结果。

3.对辩析说明题的指导

分析说明题,一考理论,二考理解,三考运用,因而三者的有机统一是分析说明题的关键。在这类题型上学生最吃力.也最头痛,我认为,对这类题型它的要求相当高,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分析运用能力的全面考核,因此,对这类题型要有一点就通的方法不可能,我认为,我们学生要做好这类题,首先,平时要读懂书,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注重知识的拓展,上课时认真听懂老师理论结合实际的事例的说明和讲解。其次,具体到每一个具体的题型时,认真读懂题意,然后根据题意的要求结合你掌握的理论来解决,这里要强调说明的是这类题型往往是前后矛盾的,或者前面是正确的,后面是错误的,反之亦然。第二种情况是,往往给你好象是正确的,又好象是错误的这么一种表象,你不深人细致的思考,错误往往发生。在这类题目的回答上,一般比较通用的思路是:判断准确,正面说明说明正确的理论;指出它错误在什么地方,危害在哪里;综合说明,当然也还要说明的是,对于分析说明的题型是正确的这类题型,主要是把它符合哪个原理,把原理说清楚,然后把它(原理)所包含的含义有几点说明清楚就行了,当然最后你能结合中国实际和你的实际谈点感想更为完满。

4.对材料分析题的学习指导

材料分析题较之前面几类题型要求更高,综合能力更强,学知识,用知识,现在的教学尤其是政治教学更强调这方面的培养,在类题型上我认为和辩析说明题又同又不同,相同的是理论的掌握和运用,不同的是这类题型还要结合材料,较之辩析说明,它加人了更多的丰富材料,因而,在这类题型上,首先要认真读懂材料,理解它的含义,其次找出材料中和题目要叫你回答的问题相关联的语句和数据。再次,综合你的理解,分析说明,对这类题,一般的步骤是:分析材料、结合理论、综合说明。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矛盾的两方面,既对立又统一,教师在于教法,学生在于学法,教师根据情况,针对教学,学生根据实际,量体裁衣。

第一、知识来源于教材,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服务于理论并受理论的指导,因此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实践中注重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二,坚持一般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第三,科学的学习方法,长期性和阶梯性的统一要特别注意,所谓长期性,即有计划,有目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掌握学习方法,根据成效选择学习方法。所谓阶梯性就是掌握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的原则,做到循序渐进。

掌握学习理论篇8

在学校学习的条件下,当我们说要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一种新知识必须要使学生先有一定的能力为条件时,其实质是指要学习和掌握一种新知识,必须要先具备一定质量的能够作接受和加工这一种新知识运动的知识。换言之,必须具备能够理解和同化这种新知识的认知结构。一般而言,低层次的一定质量的知识构成了获得高一层次知识的思维能力;而这高一层次的知识一经获得和巩固则又构成了更高一层知识的思维能力。因此,知识和能力的区别只是在特定的某一具体的学习环节中才有意义,而在整个思维发展过程中,它们就像因果关系一样,是融为一体的。

所以,我们说历史学科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是一体的,其核心是提高知识学习与掌握的质量――使学生掌握最有智力价值的史实知识、史论知识和史法知识,并使这些知识掌握到较高的运用水平和自动化程度,由此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发展智力奠定基础。

一、知识的学习及其性质分类

由语言、符号所代表的知识是前人实践和研究的结晶,有其特定的意义。但是,对于尚未学习与掌握它们的学生来说,只是一种客观存在,并没有实际的心理意义。通过学习,学生逐渐掌握了这些语言、符号所代表的涵义,理解这些涵义及其关系,外在的“特定的意义”才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心理上的意义,成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因此,学习是知识在学生的心理上有意义的过程,掌握就是“有意义”的水平。这个道理很简单,当初一的学生刚学完原始社会历史时,就很难使“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更进步”这一判断在史学水平上取得心理上的意义(如理解),因为在他们的认知结构中还没有“奴隶社会”这个概念,更没有史学上用以比较进步与落后的价值标准。他们只能运用语文知识会读和背出这一判断,只可能由此引发学习奴隶社会历史的兴趣而已。当学生还没有“殖民地”这个概念时,就无法在史学水平上真正理解中国近代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个性质。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只能使它与近代中国的某些史实相联系而已,或者在新情境中作出现象上的类比推理。

根据学习方式的性质,可以将学习分为接受的学习与发展的学习;根据学习所取得意义的性质,可以将学习分为代表性学习与涵义学习。这是两种维度划分的学习,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每一维度的两种学习之间还有许多过渡性质的学习。

接受学习,指的是学生根据教师定论式的讲授来认识新知识的涵义,并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发现学习指的是由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情景或线索自己发现新知识的涵义,并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这两种学习之间还可以有过渡形式,如有重点的接受学习、有指导的发现学习。

代表性学习指的是词汇(或符号)学习,在历史学科中,主要指专用术语、名词以及并没有太多逻辑意义的时间和地点的名称。如秦始皇的姓名为“嬴政”,唐朝李世民统治时期史学上命名“贞观之治”,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1919年5月4日,等等。所谓涵义学习,指的是新知识的内在意义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了联系,并改变了认知结构。如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秦始皇”这个名称,取得了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的概念上的意义。由于概念水平有不同层次,所以这两种学习中间也有过渡形式。如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秦始皇”这个名称可以只同秦始皇的形象或者具体事迹相联系,也可以同秦始皇的许多抽象的本质相联系,还可以同秦始皇的许多本质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和秦始皇的各种影响、历史发展的原因、条件相联系。这三种概念水平在学生获得含义时是累积性的,后者包含了前者。这是三种不同的概念水平,即感性具体阶段(或称表象阶段)、理性抽象阶段和理性具体阶段。

上述两种维度的学习分类,揭示了历史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心理特点。一般而言,在第一种分类中,为了使学习有更高的效率,学生的学是从接受学习中逐步学会发现学习,但这决不意味着一种自然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有意识、有计划地促进这个过程;在第二种分类中,许多词汇、符号的代表性学习实际上已由语文、政治、地理等其他学科完成,但仍有许多术语、名词、时间或地点的名称需要进行代表性学习,这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涵义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利用这些特点,选择那些最重要的知识使其达到理性具体阶段,而将一般的知识控制在相应的认知水平,同时,选择最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二、中学历史知识的类别及其结构

任何学科体系都是由该学科的一系列知识的代表物概念、规则、原理、策略所组成的,而规则、原理、策略又都是由概念构成的。

对历史知识的研究,无疑为研究学生学习与掌握历史知识提供了丰富的成果,开拓了思路。如果按照心理学关于有意义学习的理论对历史知识作完整的分类和建构,那么,以历史知识的内部矛盾及在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作为分类线索,无疑是较为理想的,因为这种结构既符合史学发展的规律,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是一种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分类结构。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知识特征的分类中,后一种知识总是较前一种知识来得抽象和概括,因而后一种知识总是在前一种知识掌握到一定质量的时候才能被学生真正理解,并且还要再运用到前一种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加以适当的练习才能真正地、具体地被掌握、巩固。

上一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范文 下一篇:神秘世界历险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