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乡镇社会管理必须寻求四方面突破

时间:2022-09-22 02:12:56

创新乡镇社会管理必须寻求四方面突破

多年的实践表明,农村基层管理的稳定与不稳定,涉及全社会的安定团结;农村基层管理的成功与否,已经成为影响全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强和创新新时期江苏特色的乡镇社会管理工作,除了应该在涉及乡镇范围的体制机制等领域内加强自我改革、自我完善外,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寻求突破:

加大财政保障力度,

提供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

重视乡镇财政特别是公共财政建设。一方面,乡镇自身要通过发展经济,努力增强财政“造血功能;另一方面,上级党委、政府也要通过改革财政分税体制、出台政策消化镇村债务、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办法,不断增加乡镇财政可支配收入。努力优化二次分配。一方面,通过发展经济、引进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引导居民尽量本地就业、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坚决防止和杜绝在城镇建设、改造、新农村建设以及高效规模农业等发展过程中各种与民争利行为的发生,真正关心和保护群众的实际利益。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对于经济薄弱乡镇来说,重点是关注并帮助困难家庭和弱势群体;对于发达地区乡镇来说,重点是大力提高居民服务和保障水平,不断消除城乡差距。

按照公共资源配置应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的要求,统筹公共服务的分配与布局,着力解决公共服务分配不公的问题,促进城乡、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大体均衡。整合城乡社会公共服务资源,以服务群众为主题,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拓展社会服务领域,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形成社会服务网络化的新格局。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

做到财权与事权的有机统一

有序推动乡镇机构改革,逐步实现乡镇财权与事权的统一。研究落实省直管县、扩权强镇等改革试点的具体措施,有效避免现行市管县体制等方面存在的与地方争权、争利现象,给乡镇更多的管理自、社会事务处置权。认真厘清乡镇与上级党委、政府和机关部门的事权划分,严格划定哪些事该县市区负责、该上级机关部门管辖,同时,明确一些驻镇机构的职能、归属,防止推诿扯皮。

加快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大力推进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科学界定政府各职能部门在社会管理中的职责任务,切实解决某些领域多头管理、分散管理的问题,努力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更加协调有效。积极创新社会模式,实现由事后处置、被动应付向事前预防、主动服务转变,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转变。南通崇川区、浦口永宁镇等地建立的“为民服务制”、“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的“三声服务”等值得各地学习借鉴和推广。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

树立健康、文明、守法的社会风气

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重视和推动群众文化建设。认真做好乡镇文化的长期规划和专题设计,有序安排日常和重大节日的群众活动,坚持不懈地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主旋律。大力整合资源,创造条件,积极为群众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硬件和软件平台。一方面,充分发挥文广站、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阵地作用,建立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群众组织,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和自我教育提供组织保证。另一方面,建立经常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制度,通过文化周、邻里节、剧社活动等搭建有效的载体和平台,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不同人群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引导人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面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形势、新任务,原有的乡镇文化队伍已经很难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多元化的文化也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建设。而目前乡镇文化部门的地位、作用和人才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极不匹配,急需加大人财物的投入。

深化和发展村民自治,

切实扩大群众的有序参与

加快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协助政府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充分发挥“仙林模式”以及南通崇川等地建立的社区网格化管理优势,实现网格连心、服务为先、多元联动、协同发展。通过街道干部制度化、常态化地深入群众,及时发现社会管理中的矛盾问题,强化风险应对和过程控制,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加强社会组织培育。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方法,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的政策,大力加强各类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增强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功能。加快社会组织的法律制度建设,推进社会组织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大社会组织人才建设力度,明确社会组织主管和推进部门,充分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在政府力所不及的公共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并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律性和诚信度,从而形成二者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中的合力。

扩大群众有序参与。健全联系群众制度,不断巩固和深化“三解三促”活动成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造福群众的强烈责任感满腔热情、脚踏实地做好服务群众各项工作。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对话平台,尊重和保护群众表达诉求的权利,努力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泰兴古溪等地建立的“党员中心户长制”,有效发挥了党员团结群众、联系群众、帮助群众的作用,在推进与群众交流沟通、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较好地促进了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强了党员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有序扩大基层民主,大力推广“党群恳谈会”、“党群议事会”等基层民主形式,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六合瓜埠等地推出的“建立村民议事会,创新村落民主治理”的模式,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民自治机制完善和深化民主政治改革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

上一篇:基于三案三段教学模式的机器人教学探究 下一篇:有效促进小学生科学概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