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城乡教育资源

时间:2022-09-22 01:29:23

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城乡教育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从农村大规模涌向城市,人口流动从单身外出打工到今天的居家进城,农村子女也大规模入住城市接受教育。从表象看,这是农村子女享受优质教育的绝好时机,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城乡教育资源失衡问题,这种失衡从以往的城乡教育的硬件设施、师资水平,教育经费差距,演变为今天的城乡学校生源失衡,突出表现在农村从以前的留守儿童转变为今天的无儿童留守,农村学校生源不足,甚至部分农村学校撤校关门,城市学校学生爆满,大班额特大班额普遍存在,这种局面一方面加剧了教育矛盾的进一步突出,严重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以事实为依据,以社会责任感为宗旨,以甘肃省及各市区为调查对象,分析城乡教育失衡现状的原因、所产生的社会后果,提出适合本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城乡教育现状教育失衡社会后果对策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因为它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城乡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和稳定。教育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教书育人问题,它涵盖着国家的综合国力、社会的发展前景及人民的利益,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使教育能为经济社会服务。

一、城乡教育现状

教育公平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关键,以往我们关注教育公平重在关注城乡教育经费投资、师资配备、校园建设等问题,国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新的问题又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

1.城乡教育生源失衡。当前,城乡教育失衡突出表现在生源比例失衡,大班额教育是城市教学中的普遍现象,像超过70人的教学班在县城的中小学占有很高比例,而一些农村学校却面临生源不足的窘境。下面是本人对定西市安定区城乡部分学校教学班级和人数的数据统计。

2.教育经费运用错位。部分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学校”,龙头学校的“校园优化”站基础教育经费的80%多,甚至是镶金建设,而学生的基础科研基地就只有区区实验室或教学模型,没有几个学校重视学生基础科研投资建设,素质教育要求下的学生创新、动手制作、实践操作等课程只能纸上谈兵。

二、城乡教育资源失衡的原因探究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结果,必然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出现以上教育现象的原因有:

1.对于城市“超级大班”现象的产生,除了划片招生范围内学生人数本来就多,还因为很多学生都是择校生。

2.地方财政对样板学校的投入高于对弱校的投入。“抓重点、树窗口、增政绩”,一些地区一直以来热衷于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的建设,把有限的财力和师资投入到重点、示范学校中,而对于普通学校,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则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3.学校内部所谓的“宏志班”“尖子班”划分的社会效应,家长的从众心理。

4.农村生员流失的原因。务工人员居家进城,造成了以往农村的“留守儿童”到今天的“无儿童留守”状况。

三、城乡教育失衡的直接后果和潜在后果。

1.直接后果:

(1)城市大班额或特大班额普遍存在,教师教学负担重,素质教育难以实施;(2)农村生员严重不足,整齐的校舍空置,部分学校因生员严重流失而难以开课;(3)教育投资与教育产出失衡,农村教育经费投资严重浪费。

2.潜在后果:

(1)农村子女教育成本隐形增加。农村子女教育成本较高,调研中得到这样的记录:到县城来,孩子的教育费高多了,还有租房也是一笔相当大的开支,花钱是以前的好几倍;“陪读”成为教育成本增加的又一要素。

(2)第二代移民使农村土地资源闲置,城乡教育的失衡波及到“三农”问题。

(3)第二代移民加剧了城市负担,住房问题、环境问题,就业问题进一步凸显。

(4)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影响社会公平。

3.流动人口子女居住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不容乐观,特别是流动人口子女心里健康、今后的生活道路选择出现令人担忧的方面,(因为在采访中大多流动人口子女不愿回到农村,他们游离于城市边缘,尽管生存压力很大,但城市的“优越条件”吸引着他们的“梦想”)。

四、均衡城乡教育的对策

面对城乡教育失衡现象这一突出矛盾,我们该如何化解,本人认为:

1.“县官”与“现管”明细职责,当地政府把握教育经费的宏观配置,教育投资的短期规划和长远规划,各级各类学校招生竞争方式正当,避免企业竞争的观念误导基础教育招生生源的竞争。具体为:

(1)基础教育经费的用运在改善基础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分解到科普书籍的购置于初级实验技能的培养上,从基础教育抓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性人才夯实基础,改变以往教育经费只注重硬件建设,忽略教师的再培训和学生的能力培养。

(2)创办农村村镇幼儿园,从幼儿入园的源头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特别是生源均衡,因为农村幼儿几乎都来到城市,经过两三年的幼儿园教育,最终都进入城市小学就读。

2.本土就业,拦截农村生员流失;当地政府要调整产业结构,创造农民离土不离乡的就业平台,发挥政府为当地教育服务的职能作用。

3.城乡师资均衡配置,以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服务农村教育。

关注教育均衡发展,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在基层教育过程中,本人深深体会到教育失衡,特别是城乡基础教育生源失衡所引发的社会深层次问题,值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关注,我们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与作用,实现教育的“社会附加值”。

上一篇:杨瑞亮的“慢”农业 下一篇:异地上学学生心理辅导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