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翻译教学合作学习策略

时间:2022-09-22 01:27:26

浅谈翻译教学合作学习策略

摘 要:翻译教学合作学习策略是指将合作学习应用于翻译教学中,这种教学策略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积极合作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自主活动,让他们互相学习,使他们获得翻译的直接经验,进而促进学生的翻译兴趣,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

关键词:翻译教学;合作学习;兴趣

1.合作学习概述

合作学习于20世纪7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合作学习具体是指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组织调控下,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教学形式,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积极合作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由于合作学习注重人际合作和互动,能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参与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在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已成为人们提倡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但由于合作学习自身复杂的特点,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具体的方法,才能发挥其固有的优势,使得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2.翻译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翻译教学课堂一直采取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采用的课本也大同小异甚至一成不变,由于课本缺乏灵活性和时代性,老师更愿意选择从其它资源选取句段让学生翻译。课堂上老师讲的热火朝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积极的合作与交流,以致翻译课堂枯燥乏味,老师谈翻译而色变,很多人不愿意教翻译;学生也没有动机和兴趣,不愿意学翻译,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翻译教学的效果怎么也提不高,学生翻译的水平总是达不到所要求的程度。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对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有三个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一般要求: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0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250个汉字。译文基本流畅,能在翻译时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较高要求:能借助词典翻译一般英美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科普文章,并能撰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5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每小时300个汉字。译文基本通顺、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更高要求:能借助词典翻译英美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科普、文化、评论等文章,能翻译反映中国国情或文化的介绍性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40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350个汉字,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误译现象,文字通顺、达意,语言错误较少。由此可见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标准明确而具体,但是在现实中,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对此要求并不是很明确,教师只是从词到句进行讲解,学生也只追求拿到手的翻译材料最终有什么参考译文,对于老师给出的参考译文奉为金科玉律,没有重新翻译一下让其变得更好的欲望,在这样的教与学的环境中要使学生的翻译水平达到教育部所颁布的要求实属不易。由此引发了笔者对翻译教学的思考:翻译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中心,使他们成为 学习的主体,调动他们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如何改变教师的角色,让教师不再感到无论怎么辛苦备课上课却总是力不从心不能提高翻译教学的效果。笔者通过实验的方式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到翻译教学中,并通过对实验过程及数据的分析与统计,通过对教学过程及测试结果的比较和分析,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由被动转化为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同时也能改变教师的角色,由演唱独角戏的主演转化为导演,更大的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由此翻译教学的效果也能得到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在翻译教学中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形式、以合作为基础的一种学习和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小组的分配以及对小组成员的控制和评价都是成败的关键。

3.1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式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的不同,以班为单位,采取自然组合法、学生自由组合法、同质组合法、异质组合法等方式。自然组合法即按座位就近组合,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小组,这种方式操作比较简便易行,但往往会忽略学生自身的特点、学习水平的高低和能力的差异,所以只能用于难度小的一些学习任务。自由组合法是学生根据兴趣、性格特点等自由形成小组,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克服紧张心理,畅所欲言,在小组活动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运用和知识理解的能力,但也存在“关系户”的现象,关系好的同学产生互相依赖,或是在一起讨论一些和学习任务无关的话题等。同质组合就是同等生形成小组,强强组合可以使小组成员之间得到跨越式发展,但是学习困难生组合有可能使他们形成自卑心理,组间差距会越来越大。异质组合是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一个小组里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可以起到互补性,而且组与组之间的差距不大,能增强合作学习的竞争性。

3.2任务分配

小组内成员要有各自的明确任务,可分为组长、记录员、总结者、报告员、监督员、评价员六个角色,而且每个成员的角色每隔一周要变换一次,让每一个成员都认识到自己在组内负有一定的责任,只有大家的积极参与合作,才能荣辱与共,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完成老师指定给他们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共同进步。

3.3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是其得以成功进行的保障,在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要有一套合理的评价机制,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评价方式以组内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总结评价相结合、激励评价与奖励评价相结合、民主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为原则,以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自评、教师评价为主要方法(张丽冰,2007:45),以正确反映学生学习效果为基础,以激发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为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提高其翻译能力。

4.结论及建议

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翻译教学时能调动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从而提高翻译教学的效果。在以后的各门英语课程中,都可以尝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习水平和能力各异的同学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同时,老师的角色由“唱独角戏”转化为教学中的“导演”,这样也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法中以教师为中心,老师辛辛苦苦“满堂灌”而学生平平淡淡不想学,致使老师所产生的焦虑、无奈和失落感,让师生双方在教与学中都有所成就感,如此教学质量会不断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俏.合作学习的研究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3(6):38-42.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3-10.

[3]王秀丽.我国大学生合作学习研究现状与展望[J].现代教育科学.2006(6):112-115.

[4]张丽冰.合作学习评价的机制及实施[J].教学与管理.2007(8):45-46.

注:本文系兰州城市学院2012年度教学研究项目(2012-JY-33)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上一篇:把握高校德育规律探索的科学化 下一篇:青年教师PCK水平提升的组本研修推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