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工部长应有的视野和眼光

时间:2022-09-27 11:02:05

高校学工部长应有的视野和眼光

学生工作部是高校党委具体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随着高校学生工作的内容不断增加、要求不断提高、工作量不断加大,在繁杂的学生事务管理和教育培养任务面前,如何准确定位学生工作、科学谋划学生工作、高效推动学生工作,是高校学工部长必须肩负的神圣使命和光荣任务。

一、着眼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未来发展

学生工作有三大任务:教育、管理和服务。教育是灵魂、核心,教育贯穿于管理和服务之中。管理与服务相辅相成,管理中有服务,服务中有管理。因此,教育、管理和服务应当融为一体,其总任务就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学生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和必然环节,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下,如果没有学生工作系统对学生课堂之外的培养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1.明确大学生“求学”的任务

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是两个最重要的子系统。由于我国特有的大学管理体制,学生工作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通过什么途径培养人才等不仅是课堂教学应思考的问题,而且是学生工作者必须经常拷问自己的重要问题。大学生在大学要实现全面发展,首先要全面学习,课堂仅仅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大学生要通过各种场所、各种活动学习多种多样的知识和技能。我们不能总是把学生固定在教室和课堂上,因为有许多知识的学习、许多技能的培养都是要在教室和课堂之外完成的,课外的多样化活动,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课外的培养是大学生“求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2.把学生工作建成人才培养的双轨之一

课外培养的渠道和途径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讲,课外培养主要在学生工作中实施、主要由学生工作者组织完成。因此,传统观念中把学生工作看作“教学的补充”等认识都是错误的,学生工作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都是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教学工作是学生成长的一个轨道,学生工作也是学生成长的一个轨道,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构成了人才培养的“双轨”。培养人才需要课堂内外共同作用形成合力,正如火车奔跑需要双轨、人的直立行走需要双腿,人才的培养也需要双轨,否则“一条腿走路”是走不快、走不远的。学生的某些素质要在课堂上获取,而另一些素质必须在课堂之外获取。因此,学生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展开,这才是学生工作应有的境界和高度、应有的目标和追求、应有的实践与探索。

3.要把目光瞄准大学生的未来

学工部长要着眼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就要在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上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视野。首先在认识上,要把自己的立足点、着眼点、用力点放在人才培养上,一切工作和活动都要从教育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真正理解“以学生为本”的深刻内涵,推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其次在实践上,要认真把握好管理服务方面的事务性工作和培养训练方面的教育性工作之间的关系,要在扎实做好事务性工作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教育性工作上,不能忙于事务而迷失了方向。学工部长要紧紧地抓住中心工作,推动和引领经常性工作。

二、着眼于学生工作的科学部署与工作创新

学生工作千头万绪,但是高水平的学生工作必须能在科学布局中不断实现创新。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工作的教育、管理、服务三项任务的性质,将其划分为教育性工作和事务性工作两大类。事务性工作是载体,教育性工作是根本。学工部长必须通过事务性的载体工作,做好教育性的根本工作。

1.实现经常性工作的常规化

学生工作中有很多管理和服务工作,包括学生奖助学金的评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评选,违纪学生的处理,学生资助与帮扶等。这些经常性的工作都是事务性工作,需要常规化。常规化意味着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流程化,即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依据什么怎么做、做事的流程和规范是什么、做事的标准和要求是什么等都有明确的规则,时间一到,按照预设的程序进行即可。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事务性工作的运转效率,减少学工部长在事务性工作中的精力投入,最大限度地将学工部长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2.带着明确的目的开展工作

学工部长组织的任何学生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都要与学生的成长成才、未来发展相结合,这是实现学生工作育人功能的根本要求。为此,组织每一项学生活动都要问两个问题: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所有组织工作能保证该目的的实现吗?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通过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培养人才的目标。

3.不断优化课外培养的途径和渠道

课堂之外要培养学生的哪些素养和能力,通过什么渠道和途径来培养这些素养和能力,也是学工部长要经常思考的问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调查研究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协作创新精神、社会公德意识等,都是高校学工干部应当关注并重点培养的素养和能力。这些素养和能力的培养,都有合适的渠道和途径。学工部长就是要组织学工干部选择运用最恰当的路径,建立相对稳定的平台,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素养和能力。路径的选择、平台的建设、活动的开展,都要不断总结经验、评判成效、改进完善,从而实现课外培养渠道和途径的不断优化。

4.持续推动学生工作不断创新

学生工作面对的是生龙活虎的大学生,所以应当把创新作为开展学生工作的不竭动力,以创新的工作强化学工干部的创新理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创新的工作提高学生工作的总体水平。学工部长应当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来推动工作创新,要学会发现创新、指导创新、推广创新、激励创新、宣传创新、引领创新,持续推动学生工作不断创特色、出成效、上水平。

三、着眼于学工干部的队伍建设和思想引领

学工干部包括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群团组织的干部、各院系从事学生工作的专兼职辅导员和班主任。学工干部队伍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一支特殊的力量。推进学工队伍建设是学工部长的重要职责,因为只有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队伍,才能在做好学生事务性工作的同时,把课堂之外的培养教育工作做好。学工干部队伍建设包括干部的选拔与配备、培训与提高、管理与考核等环节,涉及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思想建设等内容。

1.注重学工干部的分类指导

学工部长要能根据工作性质对不同岗位上的干部予以指导,如对在学工部、学生处等部门工作的干部需要给予哪些方面的指导,对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需要给予哪些方面的指导,对一线工作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需要给予哪些指导,这都是学工部长需要思考的问题,更是需要认真去做的工作。特别是针对在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岗位上的干部,在工作中应当注意什么、应当思考和研究什么、应当学习什么和怎样加强学习、应当怎样推动工作创新、应当怎样实现工作的突破并取得新经验等,都需要学工部长予以指导。

2.强化学工干部的“生本意识”

学工干部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决定着工作的导向。学工干部要把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意识(简称“生本意识”)作为思想建设的第一要务。“生本意识”就是要把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未来发展作为全部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来说,就是要更加关注服务帮扶工作效力,要建立起包括学习困难、经济困难、适应困难、就业困难在内的帮扶体系;就是要更加关注教育培养工作的渗透,多分析、多引导、多鼓励、多教育、多创造条件、多提供机会、多相互交流、多帮助发展,使学生受教育、得锻炼、能提高;就是要更加关注制度与程序的适应性,学生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是否适应于“以学生为本”的要求,哪些需要调整,哪些需要改进,及时修订和改进。

3.建立学工队伍培训体系

多渠道、多途径的培训是学工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因为学工干部大部分都比较年轻,加上学生工作是在千变万化的学生中开展,因此,如何让广大学工干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以创新的思维和举措,引领和指导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工部长建立多元培训体系的立足点。针对当前学工干部的工作需要,这种多元培训体系至少应包括以下形式:开展以提高理论素养为目的的针对性理论学习,开展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宗旨的训练活动,开展以扩大工作视野为目的的校际工作交流,开展以相互启发和激励创新为目的的论坛活动;开展以相互借鉴和改善工作为目的的评价和总结工作等。

4.突出抓好思想引领工作

学工干部队伍建设的最高层面和境界是思想引领,在学工干部中要灌输什么样的理念、倡导什么样的作风、树立什么样的典范、明确什么样的重点等,都是在进行思想引领。根据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特点,学工部长应对学工干部开展这样几个方面的思想引领:引领学工干部关注社会热点及理论解释;引领学工干部贯彻学生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工作理念;引领学工干部及时准确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引领学工干部形成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的习惯;引领学工干部提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高度;引领学工干部把握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位和角度;引领学工干部提升自身素养,树立自身形象等。

高校学生工作是一项具有极大工作创新和拓展空间的工作,学工部长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们应当充满自信,主动肩负使命,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敏锐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工作,以培养人才的气魄、面向未来的远见,开辟学生工作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责编:赵 东

上一篇:网络对大学生消极影响的调查与对策思考 下一篇:浅谈技工学校的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