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时间:2022-09-22 12:14:18

浅谈高层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房屋建筑工程日益趋向高层发展,其结构形式通常采用的是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房屋墙体一般不承重,而仅起到一个围护和分隔作用,近年来在我国的应用十分广泛,而且随着高层建筑的高速升温发展,其应用定会越来越频繁。但不得不注意的是很多高层框架结构房屋,因设计或者施工疏忽而造成质量问题。因此本文基于此背景,浅谈高层框架结构房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质量控制、高层框架结构、房屋施工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工程上对于框架结构的定义指的是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根据结构设计知识,采用框架结构的房屋的墙体不会承重,而仅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工程中通常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空心砖或多孔砖、膨胀珍珠岩、蛭石等轻质板材砌筑或者装配而成。因为其先浇柱、梁、楼板,后做填充墙的特点,使得填充墙的拆卸或堆砌较为灵活,为用户提供了灵活的使用空间。据作者了解,目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我国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同时在将来也会更加频繁。而作为工程管理或者监理人员必须对该结构工程的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中和混凝土浇筑之后的质量严格控制,这样才能使得高层的框架结构建筑的施工质量得以保证。

二、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措施

1、框架结构房屋的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施工前准备阶段进行的质量管理,这是工程项目监理部开始进行监理的重点工作。要做好工程的事前质量管理,应该做好:

(1)施工图纸的会审和交底;

(2)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审查;

(3)工程主要原材料进场的质量情况的检查;

(4)检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情况:

(5)检查机械设备情况。

另外还应检查承包方是否对施工人员进行了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交底。检查承包方专职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上岗证。并检查施工现场道路、水、电、通信落实情况等。 做好这些事前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是进行施工的先决条件。

2、框架结构房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任何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质量是基础,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要控制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首先必须控制工序的质量。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据此来达到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正式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监理部进行监理的关键工作。

(1)柱轴线垂直的控制

按工程质量验评标准的要求,对多层框架梁的实测项目,每层轴线位移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为5mm,整体H/1000;对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无论从检查项目中的保证项目(如钢筋、水泥等原材料的检查),直至检验项目中的隐蔽工程验收、混凝土试块强度评定等项都能达到合格标准,且外观目测也符合要求;但一些框架柱的实测实量项目存在不合格现象,出现频率最多的是柱轴线位移和垂直度超过允许值、断面扩大等现象。对于多层建筑尤其是框架结构的定位放线,必须从基础开始就把好质量关。

(2)框架柱筋的移位的控制

框架柱钢筋骨架主筋在通过楼板层或梁层时多数会形成不垂直的位移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在穿板梁时,主筋上部未绑扎箍筋框柱,浇筑混凝土时,下料过多、过厚、不匀、振捣时间久,在振密过程中钢筋偏移又未及时调整。为克服柱筋的位移,在楼板顶面用水平筋交叉定位后再用箍筋固定主筋。为控制柱主筋在浇捣时不产生偏差移位,除了加设定位箍筋外,还应在该浇筑段模板上用加带铅丝的混凝土块支垫,绑扎在十字交叉梁柱主筋外侧,防止振动使主筋整体倾斜。

(3)浇筑混凝土前对钢筋工程的检查验收

作者曾经见过这样一个工程实例:某百货大楼一层橱窗上设置有挑出1200mm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雨棚,待混凝土到达设计强度拆模时,突然发生从雨篷根部折断的质量事故,呈门帘状。后经调查,造成事故的原因就是受力筋放错了位置所致,原来受力筋按设计布置,钢筋工绑扎好以后就离开了。所以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对钢筋工程进行验收。全数检查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全数检查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是否与设计及规范要求相符;检查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是否与设计相符。

(4)模板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

检查模板及其支架是否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支架的搭设是否符合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模板的接缝是否严密,不漏浆;基础、梁、柱、板模板的标高及截面尺寸是否正确,其尺寸偏差是否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及预留孔是否安装牢固,位置是否准确,是否遗漏;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是否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起拱;模板内的杂物是否清理干净。

(5)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控制:

(1)水泥质量控制;

(2)掺合料质量控制;

(3)粗骨料质量控制;

(4)细骨料质量控制;

(5)外加剂质量控制要点;

对于混凝土浇筑的控制要做好以下控制:

(1)必须在划分的施工段内连续浇筑

(2)、梁柱节点核心区浇筑;

(3)梁板混凝土浇筑的控制;

(4)竖向结构浇筑;

在施工中遇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首先对设计图纸进行深入理解并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但要满足设计强度、抗渗等级和施工性能的要求,还要采取降低水化热升温等技术措施。同时还需加强施工组织管理,确保有序施工。

混凝土的供应能力和浇筑能力必须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即是已浇的混凝土在初凝之前必须被上一层新浇的混凝土覆盖,不出冷缝——层间缝隙。底板的混凝土应分层浇筑,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一般情况是在工作面上布管,采用斜面分层向前推进的方式浇筑。底板混凝土浇至板面标高,初步找平后,混凝土逐渐沉实过程中,混凝土表面会出现塑性沉缩裂缝,需要在初凝之前组织足够的人力进行二次振捣、压抹使之闭合,避免在此部位应力集中,加剧温度收缩裂缝的发生、发展。二次振捣后应及时用塑料膜封闭进行保湿养护。

3、事后质量控制

所谓工程监理的事后质量控制,就是对结构混凝土浇筑后进行的质量控制。事后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监理部进行监理的必需工作。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根据气温及混凝土硬化情况督促施工方派专人在12h内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养护时间须符合规范要求。及时督促施工单位对混凝土试块进行同条件养护,到期按时送检,判定浇筑的混凝土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 模板及支架拆除顺序应根据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如发现结构外观存在蜂窝、麻面、露筋、孔洞、裂缝、夹渣等质量缺陷时,施工方不得自行修整。 监理单位或质量监督站应对结构混凝土强度作回弹检测。

三、结语

框架结构工程在目前高层建筑中应用越来越多,同时也要注意其质量要求严格,施工要求较高。其施工质量的控制点非常多,比如原料质量的甄别,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各项原料配比,搅拌程度,以及后期浇筑和维护。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是以施工主体为主线,业主、监理、设计、材料、设备生产或供应主体及检测主体的协作配合的全面、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因此不管是施工单位还是工程监理人员一定要对工程的质量负责,对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做好控制。

参考文献:

[1] 许志攀:《高层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管理探究》,《价值工程》,2010年06期

[2] 罗兆威:《论高层建筑工程结构施工与质量控制》,《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7年10期

[3] 田党权 李亚芳:《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陕西建筑》,2006年03期

[4] 任全宏 常建军:《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房屋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陕西建筑》,2007年07期

上一篇:室内设计风格中色彩的搭配与体现 下一篇:太原市升降井施工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