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话含义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时间:2022-09-22 09:33:54

浅谈会话含义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一、引言

现代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听力理解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在听的过程中,听话者根据听力材料,运用语音、语境、文化背景等知识,通过对话语的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概括领会讲话者的态度和观点。会话含义理论就是透过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字面意义,结合语境推导出话语的真正含义。会话含义理论是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于1967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的William James 讲座上提出来的。她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遵守的原则,即语言交流者应根据交流的意图和环境采取合作的态度。这一原则被她称为“合作原则”。

二、对合作原则的故意违反所产生的“会话含义”及其推导

1、量准则的违反与“会话含义”的产生

违反量准则的第一条是信息量的不足。

例(1)A: Where does Tony Blair live?

B: Somewhere in the center of London.

B的回答显然违反了数量准则,因为在他的回答中,他给A提供的信息少于A所希望他提供的信息,表面违反了量准则,但B隐含的意义是“我不想告诉你确切的地址”。

例(2)A: Where’ve you been?

B: Out.

在这个对话中,B的简单回答故意违反了量的准则,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他想让A感到他不愿详细回答,暗含了他不想说出自己的去向,有“我去哪儿和你没关系”的含义。

例(3)A: We all miss Bill and Brown.

B: Well,we will all miss Brown.

在上例中,B的回答明显地违反了量准则,只部分地确定了A的话:“我们大家都想念Brown”。这是因为B有意留着话不明说,让A去推断“我们不想念Bill”的会话含义。

违背量准则的第二条是提供过多信息。过多信息是指说话人提供的超出对方话语所索取的那部分信息。

2、质准则的违反与“会话含义”的产生

故意违反质准则的第一条就是提供相反的信息。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大量反语现象往往具有这一特征,要弄清这些会话的隐含意义往往需要结合语境。

例(1)A:What do you think the French of John?

B:He is really a nice student.

在某一场景中,John的法语学得相当差,A和B都很清楚,而B用反语表明其言外之意是:John的法语很糟糕。

除反语外,会话中出现的某些修辞手段,如比喻、缓叙、夸张都可看作是对质准则的违反。说话人故意说一些不符合事实的话,让听话人推导出其语用含义。例(2)John is a mule.(3)He was a little intoxicated.(4)This made him roar like bulls.

例(2) John 和骡子都固执,这是二者的相同点,由此推理的会话含义是“John is as stubborn as a mule”。例(3)是一种缓叙,即有意把事情作较低的估计,因此,这里的语用含义是:“他已醉的一塌糊涂了”。例(4)是一种夸大事实,它不可能像牛一般怒吼,从这里推导出的语用含意是:他很生气,叫喊的声音很大。

第二种违反质准则的情况是出于礼貌,表达委婉的说法。

3、关联准则的违反与“会话含义”的产生

根据关联准则,说话人之间的对话,如果遵守合作原则,就应是相互关联的。一旦出现答非所问,必定会有违反某项准则而产生会话含义的情况发生。例(1)A: It is sure hot today. This must be the hottest summer in those years.

B: I was out in the sun today, and I think I am lighter than this morning.

从表面看,B没有遵守关联准则,因为A说的天气炎热与B谈的体重减轻两件事不相关联;实际上,他故意违反合作原则,是想表达更丰富的信息。对看似文不对题的回答,听话人可以通过A所说的 “天气炎热”和“B整天在太阳下”,推出他会出汗的结论,然后将这个结论和大量出汗会使体重减轻的现象相关联,从而解读出B的言外之意:不直说同意A的看法,而是通过夸张的手法更形象地描述天气炎热的事实。

4、方式准则的违反与“会话含义”的产生

违反方式准则是指人们不用语言本身所提供的简洁的、通常使用的方式去说话,而是拐弯抹角地去说话,使听话人感到其中必有原因。

例(1)A: Let’s buy something for the kids.

B: Ok, but I veto C-H-O-C-O-L-A-T-E.

B违反了方式准则的第一条表达晦涩。B同意给孩子买东西吃,但故意不说出巧克力一词,而是把这个词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读出来。A便可从B这种表达方式中推导出B的会话含义:B说话的目的显然是不想让在场的孩子听懂“chocolate”个词后吵着要吃。

违反方式准则的第二条就是说话有歧义。

例(2)A: Name and title, please?

B: John Smith, Associate Editor and Professor.

B有意使用歧义结构,使A不能确定他是副主编兼副教授,还是副主编兼正教授,从而达到抬高自己身价的目的。

例(3)A:Prof. Zog , why are we spending billions and billions of zilches to land a flying saucer on Earth when there is no life there?

B: Because if we Venusian can learn to breathe in an Earth atmosphere, then we can live anywhere.

这是作品中作者虚构的《金星晚报》的记者与金星理工学院佐格教授之间的对话。"zilch"是一个美国俚语,它的本意是"zero"。这里作者却把它作为金星上的货币单位,类似于人民币的元。金星人花亿万个零发射飞碟到地球,其言外之意是:他们不值得花此巨资到严重污染的地球去。违反方式准则的第三条便是赘述。

三、结语

本文介绍了格赖斯的合作原则的基本内容,分析了违反合作原则的某项准则所产生的会话含义及其推导,说明了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理解说话者的隐含意思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改进英语听力教学的几点建议。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活动过程,而会话又是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上一篇:2008高考物理卷压轴选择题"速解"方法启思 下一篇:浅谈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