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红谷滩亲民先行军

时间:2022-09-22 09:16:57

智慧红谷滩亲民先行军

江西省南昌市委、市政府为拓展城市规模,构建“一江两岸”城市发展格局,于2000年7月正式启动红谷滩新区的开发建设。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新区从最初的4.28平方公里扩展到今天的175平方公里。在地域不断扩大的同时,红谷滩新区也实现了从昔日荒滩到现代新城的沧桑巨变。万达、绿地、联泰、莱蒙国际、铜锣湾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入驻发展,省市两级行政中心搬迁、南昌西客站、国际体育中心、红谷隧道、朝阳大桥、生米大桥等重点项目相继落地建成,省市地标不断在红谷滩刷新,红谷滩新区已经成为南昌市新的行政中心、商务中心、文化中心、生活中心、商业中心和休闲中心,也是体现南昌未来,展示“一江两岸”现代都市风采和滨江城市特色魅力的主要区域。

建设优势

2013年1月29日,红谷滩新区成功入选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抓住了打造“绿色、低碳、智慧、文化”新城的历史机遇。在申报方面,红谷滩新区具有独特优势。

高标准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一方面,红谷滩新区聘请中国航天五院完成了《智慧红谷滩建设规划设计》和《创建国家智慧城市任务书编制》,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为支撑,确立了建设“一个中心、二个平台、十个系统”的基本框架。另一方面,新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延伸政务外网,建成标准统一、安全可靠的政务网络体系,促进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与互通,打造统一云平台,并在该平台上搭建公共信息数据库,打破各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城市基础数据信息的整合与共享。

先行先试的体制机制。红谷滩新区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的科学模式,主打企业不愿投入或难以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公共服务类项目,将部分能够商业化的智慧应用的建设、运营、服务委托给电信、移动、联通等有实力的企业,采用PPP模式,依托平台资源,提供市民服务,获得发展机会。

具有政策聚焦的动力支撑。红谷滩新区以文件形式出台了《红谷滩新区创建国家智慧城市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创建国家智慧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把具体工作任务细化到区属各相关职能部门。通过政策、资金、规划和标准的引导,以“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为目标,将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引导成为区内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要求落户项目和企业必须按智慧红谷滩统一规划投资建设各信息化项目,以智慧化的理念引导和加速万达文化旅游城和绿地国际博览城等相关企业产业转型升级进程。

主要措施

红谷滩智慧城市建设以智慧化发展为主线,大力推进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完善智慧城市应用体系。

以信息化管理技术为核心,推进城市管理建设智能化。在城市公共管理平台建设方面,通过三维地理空间的展示、物理与逻辑网格的划分,实现了“人、地、事、物、情”等全要素信息的精细化管理。在整合红谷滩各智慧应用、各部门公共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提供统一门户,进行主题化的数据分析和应用呈现,借助这个平台,城市管理者可以直观、便捷地开展城市规划、城市管理、交通管理、综合治理、应急指挥等各项工作。智慧城管建设上,主要包括“大城管”城市管理基础平台、“大数据”统计分析评价决策辅助平台、“全参与”城市公众服务系统、“全定位”GPS人员车辆指挥调度系统,并且建立了城管APP、热线、短信、微信、网站等多种居民参与渠道,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推进城市管理向服务群众生活转变。智慧管网建设上,结合了最新的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建立了“管线齐全、信息完善、资料权威”的地下管线数据中心,对管线数据实行动态管理和便捷共享,为城市应急处置提供了准确的决策分析资料,提升了城市的应急响应能力和突发处置能力。智慧平安建设方面,红谷滩新区整合运用信息化技术,集中整治社会资源,从综治业务管理、视频监控整合、危机处置管理、信息互动4个业务方面,搭建了统一的社会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社会稳定面的有效管控。

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为宗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优质化。一是建设市民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政府行政部门、公共事业部门和商业服务部门的各类资源。以“智慧红谷滩”手机APP应用和网站门户为核心,提供魅力红谷滩、网上办事、便民惠民、新闻资讯等73项综合服务,同时融合多个智慧应用构建一站式、融合式的公共服务平台,解决市民的民生、办证、缴费等迫切需求,让用户可以更好更快更方便地进行网上办事。二是推广市民服务热线――88812345热线平台,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将各类政务服务电话纳入热线,集中受理市民的投诉、建议、咨询、求助等需求,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三是推进智慧社区应用,以服务大众为落脚点,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整合社区的各类服务资源,为居民提供智慧社区卡、智慧健康、智慧养老、智慧助老监护、智慧快递箱、智能家居、志愿者服务等关系居民方方面面的各类服务,使居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得到实惠。

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为抓手,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一方面建设外网服务平台,为公民提供生育、户籍、就业、纳税、社保、婚姻等方面的网络咨询与办理服务,建立政务公开系统,公示红谷滩新区的各项规章规定、工作动态及办事流程等,为公众提供便捷准确的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内网政务协作平台,实现内部公文流转、档案管理、会议管理、政务信息采集与、内部论坛等无纸化办公,提供网上办件公开、咨询、查询、申报、投诉、监督等全方位服务。

以发展智慧产业为目标,推进政治经济和谐发展一体化。智慧金融方面,红谷滩新区结合智慧政务外网平台开发金融产业服务门户,为入驻新区的金融机构提供各项政策、信息、办事流程的查询、咨询服务,提供金融企业网上绿色服务通道,开展金融行业的信用管理试点,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面向各金融机构的信用管理长效机制,促进红谷滩新区金融行业的良性发展。文化旅游方面,建立文化旅游综合平台,在“一张图”的基础上为游客提供电子景区游览、旅游产品关联介绍服务、文化推介服务等,为景区管理方提供景区设备感知、游客流量统计及定位等服务,方便文化旅游项目进行宣传与管理,也便于游客体验游览。智慧园区建设上,以绿色生态园区的标准进行建设,搭建园区信息化管理与园区服务平台,实现园区服务平台与城市公共服务平台、智慧政务外网服务平台及智慧金融信息平台的对接,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便捷的服务,提升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水平。

取得的成效

破解管理难题,综合治理更加精细。智慧红谷滩建设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城市规划管理中,建立智慧城管应用。结合手机APP、热线、短信、微信、网站等方式实现了在统一平台上进行各类问题的记录、调度、处理、监督,做到了事件处理流程信息化、智能化、可追溯化。经过半年多的运行,目前智慧城管应用共收到市民上报案件数1.8万余件,结案数1.7万余件,结案率达98.5%,有效提升了城市的管理水平。

转变服务方式,政务办事更加顺畅。建设智慧政务门户、政务服务系统、协同办公系统和移动服务系统,促进新区政务服务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办公,实现政府部门自动化、无纸化办公。截至目前,系统中公文文件数量达3356件,各部门在收文流程中应办理的文件数总和为2189件,网上公文处理率达84.6%。

把握建设重点,公共服务更加便利。利用政务、市民服务热线,智慧平安、智慧社区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智慧应用,为市民和企业提供了各种便捷的服务,使市民与企业可更便捷地进行个人信息查询、政策咨询、网上办理、出行查询、水电煤缴费等事项,切实解决了企业和市民的具体需求,为公众提供一揽子的生活信息服务。半年多来,APP累计安装用户数3500余户,累计点击量达2.9万余次。

上一篇:赤水:智慧建设不走寻常路 下一篇:场外配资为何屡打不绝?